占人口多數(shù)的底層群眾艱難的生存狀況,卻不得不讓我們警醒。他們依然貧窮,要達到國富民強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剛出版的《廣東消費藍皮書》分析了新一代農民工和老一代的消費模式的區(qū)別。其中稱,老一代農民工收入主要在農村里消費;他們常光顧小士多和走鬼檔;為孩子教育支出占大頭。而新生代,收入七成留給自己用;流行上網聊天看片;絕大多數(shù)擁有手機。從消費觀念、消費習慣以及消費方式的差異來分析老一代農民工和新生代農民工的不同,這又能說明什么?文章說,生活方式的不同是再自然不過的,但在兩代農民工生活不同的背后,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十多年過去了,兩代農民工的命運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他們大多住在沒有獨立廚衛(wèi)的房屋里,工資數(shù)十年都沒有提高。同為1000元,與10年前相比,其購買力究竟有多大差異?這也從另一方面解釋了為什么65%-70%新生代農民工將收入都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在物價不斷上漲而收入卻不增長的情況下,能養(yǎng)活自己就相當不錯了。至于上上網,聊聊天,有個手機,甚至偶爾吃一次麥當勞或肯德基,又能說明什么呢?
文章說,在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時候,國家的進步讓我們自豪驕傲,但是,占人口多數(shù)的底層群眾艱難的生存狀況,卻不得不讓我們警醒。他們依然貧窮,要達到國富民強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因此,我們無須沾沾自喜,我們依然需要艱苦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