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 弓
《笑府》與《廣笑府》是馮夢龍編撰的兩部笑話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將其收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叢書》,并加了注釋和現(xiàn)代譯文。其中《蒙師識川》中的“蒙師”。譯注者注釋為:“蒙。自稱的謙詞,猶言愚?!贝藙t笑話,明明是用第三人稱記敘的,開頭第一句就是“一蒙師只識一‘川字”,既非第一人稱,自稱“愚”又從何說起?
原來,譯注者不知“蒙師”何義,只是圍繞“蒙”字“訓”了一通。作出了錯誤的注解。誠然,“蒙”有自稱謙詞的用法。然此義項的“蒙”,只宜單用,而不必也不應與“師”或其他名詞聯(lián)合組詞。如揚雄《長楊賦》的“蒙竊惑焉”,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的“蒙之所見,及此而已”,皆是自謙用例。而“蒙師”一詞中的“蒙”,實際指的是蒙童,也就是知識未開的兒童,亦指開始讀書識字的兒童。鄭板橋《道情》之五有語曰:“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崩舷壬蛩闳ジ傻恼墙逃赏男挟敗蓭?。蒙師,用現(xiàn)代漢語講,就是啟蒙老師。
與“蒙童”、“蒙師”密切相關的“發(fā)蒙”一詞,現(xiàn)在也已淡出,而代之以“啟蒙”;還有“訓蒙師”(塾師),也被“小學老師”代替了?!懊蓭煛弊鳛榕f詞,已漸行漸遠。旨在普及傳統(tǒng)文化的讀物,不應將其誤訓為“愚老師”。
(摘自《咬文嚼字》2008年合訂本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