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山
【摘要】學校體育新課程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新課程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其可操作性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探討和論證,既有肯定也有疑問,我們應該群策群力來不斷完善它,為更好地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提供了指導作用,使得學生身體、心理和諧發(fā)展,從而做到“健康第一”。
【關鍵詞】體育;健康;新課程;改革
體育要確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學校體育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從而以達到健康為目的的課程。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新課程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和終生體育的思想,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差異相統(tǒng)一。在教學與鍛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1.建立新理念、改變舊觀念
1.1身心健康和諧統(tǒng)一
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因此,體育教學在發(fā)展學生的生理健康時,還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關心學生身心健康應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例如在跨欄跑練習時,除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過欄技術、欄間跑技術和跨欄的節(jié)奏感的同時,還可以用劉翔奧運奪金這一感人事跡,來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克服困難,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
1.2發(fā)展全體、兼顧個體
“健康第一”要求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健康水平和身體情況,有針對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全體學生在體育中不僅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更要使他們得到健康。發(fā)展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使學生確立終生體育觀念。
2.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注重整合和創(chuàng)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不能與現(xiàn)在的教學相適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原來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并加以整合和優(yōu)化,現(xiàn)今的教學模式很多,如:“快樂體育”、“成功體育”“合作式”等。為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合理地運用這些模式,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好。筆者認為,要想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運用這些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對模式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要分析其優(yōu)缺點,同時結合教材特點,決定是否運用和借鑒;其次,要對模式的內容進行選擇和整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的需要從這些教學模式中選擇出適合教材內容的操作性強的、實用的、價值高的、效果好的,還可從各種教學模式中選擇出各自的精華部分再進行整合,進行創(chuàng)新,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不斷修正,逐步完善,做到選擇模式、優(yōu)化模式、整合模式、創(chuàng)造模式。
3.多方位組合、多角度評價
在教學評價方面,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采用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單一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一些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體育喪失了興趣?!扼w育與健康》新課程強調的是從多方位和多角度來進行評價的,也就是評價的多元化,應多激勵學生,評價的功能應以激勵學生為主,應以學生的進步為標準來實施評價。對一個學生實施評價時,不僅重視學生的體能和技能的進步,更應重視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意識、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和“健康第一”的宗旨。評價方法應該是科學的、多樣的。從而真正體現(xiàn)體育的“健康”職能。
4.對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4.1選項學習的可行性
打破班級的界限,實行選項分組學習無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有利于提高某些運動項目的水平提高,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墒窃谵r村學校由于場地設施和師資條件的限制,開展選項學習就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學習的效率就不高,教師往往是顧著這組就顧不了那組,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就會有影響。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體育骨干著手,從學生中挑選出各類體育的尖子。在分組學習時,可以起到教師的作用,做好教師的小助手。這樣教師就不會顧此失彼,學生也可以很好的學習各選項。
4.2如何進行體育評價
現(xiàn)在的體育課程標準強調建立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方式上,既注重終結性評價,也注重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在評價的內容上,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的態(tài)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
4.3學生體質能否得到真正提高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質有下降的趨勢,直到20世紀末,發(fā)現(xiàn)中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高現(xiàn)在普遍低于日本人!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為了有效的改變現(xiàn)在學生的體質。選項學習以后,學生的運動量是否夠。我們現(xiàn)在的新課改是從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出發(fā)的,也就是快樂的學習體育。日本的體育講究的也是快樂體育,可日本將“快樂”定義為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所獲得的成功體驗。而我們的快樂思想卻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在嘻嘻哈哈中上好體育課。我們的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是否只是一味的快樂,而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F(xiàn)在學生的意志品質普遍較差,經過學生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大部分的學生喜歡選一些趣味較濃,運動量不是很大的運動項目,較苦較累的項目選的人寥寥無幾,其中田徑項目幾乎無人選。在我們所謂的快樂教育中,學生的體質是否會真正得到提高,需不需要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這也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5.結束語
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它要求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基礎上,更重視體育對培養(yǎng)人的多方面的作用上。如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鍛煉的能力等等。體育教學要本著以人為本,特長發(fā)展的要求,通過課程改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圍繞“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質的人。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中來不斷完善它。使新課程的實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季瀏.胡增犖?!扼w育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日本文部省.中學體育學習指導綱要,1999年
[3]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Z].北京:國家教育委員會,1997
[4]學校體育.高等教育出版社[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曹志明.中國學校體育[J].北京: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2001
收稿日期:2009-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