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穎
摘 要:改編自王安憶同名小說的電影《長恨歌》,于2005年正式入選威尼斯電影節(jié)。該片以其委婉舒緩的基調成功地展示了舊上海名媛王琦瑤一生的浮沉往事。貫穿于片中的幾段愛情被描繪得淋漓盡致、細膩感人,影片中王琦瑤不懈地追求著自己的真愛,卻頻頻遭遇幾段無果的夢幻愛情。擅長人性化關懷敘事的關錦鵬導演,深入王琦瑤敏感的心理世界,將這些潛藏在命運背后的情感意味挖掘出來,充分表現(xiàn)了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長恨歌》 王琦瑤 悲劇愛情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跌宕起伏?!焙E僧敶≌f家王安憶以其細膩的筆觸展示著一個生活在繁華都市,經(jīng)歷著時代變遷的上海女子一生的情愛苦樂。改編成電影的《長恨歌》并沒有使原著帶有被影像肢解的痕跡,相反卻增加了小說的韻味,將王琦瑤一生的情感經(jīng)歷展現(xiàn)得滄桑美麗。關錦鵬導演的這部作品延續(xù)了其一貫的人性化悲憫情懷?;貞泟≈兄魅斯蹒庍@一生的愛情,或熱烈奔放或深情執(zhí)著。但是無論如何,那些她曾經(jīng)愛過的以及愛她的男人,卻最終都只作了匆匆過客,從她的生命中不斷地消失,形成了王琦瑤的悲劇命運。歸結起來,在王琦瑤一生的悲劇愛情中,有兩種愛情的存在,一種是她所追求的轟轟烈烈的愛情,另一種是默默無聞、守候了她一生的愛情。前者就像櫻花一樣絢爛熱烈,而后者則像咖啡歷久彌香。
一、櫻花般的愛情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多次在他的小說中描寫到櫻花,日本人之所以喜愛這種常在盛開最熱烈的時候便從枝頭墜落的花,不僅因它盛開時的絢美,更為它轟轟烈烈瞬間幻滅的死而震撼。而影片《長恨歌》中上海女子王琦瑤這一生的幾次愛情經(jīng)歷恰似這無常世間有常的櫻花,雖開落、生滅皆是繽紛,不肯寂寞,但卻有無限悲切在其中。
李忠德是王琦瑤少女時代的第一個戀人,王琦瑤與他的這段愛情表現(xiàn)出作為一個少女最初追求美好愛情和未來生活的夢想。他有名望,有權勢,能滿足一個剛剛成為上海新名媛、來自平民階層的她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正處于事業(yè)輝煌時期的王琦瑤,奮不顧身地投向了他。在這個時期,她出入上流舞會,享受李忠德的高級豪華公寓,擁有空虛的愛情和奢華的生活。但是,當時政出現(xiàn)動蕩時,這個逢場作戲的李主任最終還是暴露了他的游戲本性,甚至連直接的招呼都沒有打,徑自離王琦瑤而去。在痛苦與寂寞中,王琦瑤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出現(xiàn)了,他就是康明遜。也許是為了填補情感的空白,也許是康明遜沒落貴族的氣質的確吸引了王琦瑤,遭遇過情感挫折的她,又重新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了這場愛情中。而康明遜信誓旦旦實際卻自私懦弱,他根本沒有勇氣去給王琦瑤和孩子一個名分,所以最終還是選擇去了香港,又一次期騙了她。他同李忠德一樣,只不過是將王琦瑤作為游戲的伴侶,而不可能給予她真正的歸宿和幸福。這時,生活的窘境和情感的傷痛已使王琦瑤變得現(xiàn)實和平靜起來,她開始渴望著平淡安穩(wěn)的生活。當平靜持續(xù)了幾年后,內心始終懷有上海夢的王琦瑤的生活又被一個同樣崇尚舊上海文化的青年人老克臘所擾亂。這段如晚霞般燦爛的忘年戀,絢爛之后帶來的不僅是對王琦瑤心靈的傷害,而且也終結了王琦瑤的生命。
電影中不管是王琦瑤曾經(jīng)有過的少女水晶般純潔的戀情,還是成年時烈酒般醇厚的愛情,抑或是如晚霞絢爛的忘年戀,這些男人們的自私性格和游戲心態(tài)對她更多的是種傷害,她所充當?shù)牟贿^是個受害者的角色。王琦瑤的這三個曾經(jīng)與她海誓山盟,并讓她以為可以天長地久的戀人們,卻都成了傷害王琦瑤情感的劊子手。王琦瑤這個人物形象,實質上即是創(chuàng)作者女性主義悲憫情懷的凝結,她的悲劇愛情表面看來是命運的捉弄,卻隱藏著創(chuàng)作者對男權社會下女性精神和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注?!瓣P錦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講過,‘情感與激情是我與生俱來的性格,如果第二世輪回,真的想做女人,正是基于一種創(chuàng)作上的生命沖動,關導運用他獨有的陰冷色調和憂郁藍色調完美搭配的影響畫面講述一個女性的情感道路上的執(zhí)著與失敗的結局。”[1]于是我們看到,在電影的拍攝中,關導也并沒有鋪設過多的表達王琦瑤對悲劇命運呼天搶地控訴的鏡頭影像,而只是將這幾次情感處理得從從容容,平實淡然。也許是正因為這種巧妙的鏡頭設置才使觀眾多了一份感受悲劇氣氛的空間。
二、咖啡般的愛情
與王琦瑤所追逐的櫻花般的愛情不同,程仕路對她的愛卻不張揚不奢華,像一杯溫暖的咖啡,默守了她一生。而即使是這樣一份原本可以完美的守候,最終也未實現(xiàn)王琦瑤的愛情理想。
這個用一架古老的相機記錄了琦瑤大半人生的男人,十年如一日地守在心愛的人的身旁卻不曾有過半句天荒地老的誓言。電影中表現(xiàn)程仕路對王琦瑤感情的地方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兩個喝咖啡的場景里。一次是在王琦瑤的少女時代,優(yōu)雅的咖啡廳,相對而坐的兩人,鏡頭在他們特寫了的臉上來回移動。此時的王琦瑤青春朝氣的臉上更多的是一種涉世未深的單純,而程先生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則是對她深沉的愛戀。第二次兩人一起喝咖啡的情景已是幾十年后的暮年時期,同樣的特寫鏡頭,但兩人都已是韶華已逝,王琦瑤那飽受生活與感情折磨的臉上略帶幾份滄桑感,而程先生蒼老的面孔上卻依舊帶著對她堅定不渝的愛。
程仕路對王琦瑤的愛正如那咖啡般深沉執(zhí)著。當王琦瑤處于事業(yè)的巔峰并與李忠德相愛時,他只能失意地悄悄關注著她;她與康明遜結合并有了孩子,卻再一次被拋棄的時候,他暗暗地為她的處境而心痛;對于王琦瑤與老克臘的一段不倫之戀,程仕路有的只是無奈和放任。在王琦瑤的任何一個生命階段他總是默默地關心和支持著她,任她追逐自己的每段愛情。在他心里,她始終是美好和珍貴的形象。程仕路的這份執(zhí)著使一心追逐自己情感卻不斷受挫的王琦瑤,終于有所醒悟。但是,她最終還是沒有來得及接受這份守候,已被老克臘所殺。影片最后琦瑤的尸首橫倒在程仕路身旁,他那因悲傷而扭曲的特寫鏡頭成為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影像。如同幾千年前,為那個令“六宮粉黛無顏色”卻終命喪黃泉的女子悲痛欲絕的君王一樣,程仕路亦是悲從中來無法斷絕,幾十年的愛情守候這時都化作淚水,連綿不斷。在這里,關導之所以設置這樣一個走過無數(shù)風雨路也不“有淚輕彈”的男兒在王琦瑤尸首前淚如雨下的場景,不只為表達程仕路對所愛的人那份似海如山的愛,同時也是導演自己對王琦瑤這個女性形象悲劇愛情的悲憫與哀嘆的展現(xiàn),并將其集中賦予在程仕路身上,通過程仕路來傳達這份人性化關懷。
三、結語
縱觀王琦瑤的一生,她的愛情是充滿著無窮的悲劇意味的。無論是自己苦苦追尋的幾段如夢幻泡影般的愛情,還是那段實實在在擺在她眼前卻又不知道珍惜的愛情,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果的。正所謂“情到深處人孤獨”,王琦瑤用情至深,苦苦尋覓自己的情感,但最終卻是孤獨的,如無根的浮萍,漂泊不定。這種愛情的孤獨,與王琦瑤這個女性形象的悲劇命運是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著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的。即愛情悲劇展現(xiàn)了時代背景下女性的悲劇命運。
總之,與王家衛(wèi)導演喜歡游走在城市邊緣去講述一個個夢幻虛無的感情故事有所不同,關錦鵬導演常在交錯復雜而又迷茫無奈的情感世界中堅守那份最純粹的愛,并始終講究人性化的關注。就本片而言,也體現(xiàn)了導演關注女性命運的創(chuàng)作觀念。無論是王琦瑤奔放慘烈如櫻花的戀情,還是程仕路對她深沉執(zhí)著如咖啡的情感守侯,都是情到深處的愛情悲劇。但不管怎樣,這樣一部充滿著女性關懷的電影,對當下也產生了一定社會意義?!霸谀行噪娪按笮衅涞赖慕裉?《長恨歌》消除了男權中心的敘事視角,讓曾經(jīng)在男權陰影下沉默著的女性掌控了自己的話語權,成為電影的主體?!盵2]也許這正是《長恨歌》的悲劇愛情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之所在。
注釋:
[1]黃愛英:《夢的漂泊者之歌——電影<長恨歌>悲劇女性》,電影文學,2008年,第11期,第82頁。
[2]杜沁,郝晉:《獨自倚闌桿,夜深花正寒——電影<長恨歌>淺析》,商業(yè)文化,2008年,第7期,第109頁。
(魏穎 濟南 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 2503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