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芬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為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它以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等為主要任務。其學科價值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人的靈魂,這是其他任何一門課程所不能代替的。那么,要想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獨特的育人功能,教師就必須切實貫徹新課程理念,轉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去實踐、體驗、探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筆者就思想品德課如何彰顯育人功能談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1課堂教學要堅持回歸社會、回歸生活。
思品課應緊貼時代、社會、生活,增強其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課改要求思品課的教學活動不再只是把知識由外向內(nèi)地單向“輸入”,而是要使教學內(nèi)容與活動設計融為一體,即內(nèi)容活動化、活動內(nèi)容化,充分使思想品德課的育人功能得到發(fā)揮。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利用學校各方面的資源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調(diào)查、參觀訪問、公益活動等,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材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并把實現(xiàn)三維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落腳點。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才干,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從教材中走出來、再回到教材中去。這樣才會使他們更易于接受教材中的各種理論觀點,學會辯證地觀察和1分析問題。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思品課應積極引導學生在逐步擴展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社會的基礎上,正確地認識自我,處理好與國家、集體和他人的關系,感悟人生的意義,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能分清是非、善惡、美丑,明確應有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有意義的生活。
2課堂教學要堅持關注學生情感和道德體驗。
情感和態(tài)度是道德的關鍵因素,它在人的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問題的感悟都有賴于情感的支撐。因此,教師應注重找到學生對于國家、社會、集體、家庭和他人等方面的情感和道德觀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點,才有利于點燃學生的激情之火,陶冶其道德情操。如在學習“天下父母心”這一課前,可組織學生開展“今天我當家”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從早晨買菜到做早餐,從收拾房間、清洗碗筷到準時上學,然后到回家做中餐、晚餐等的辛苦。課上再引導學生討論:你做這些事時有何感想?這樣,課堂氣氛會很熱烈,再結合教材內(nèi)容去分析,會達到對父母感恩教育之功效。又如在學習“集體榮譽”這一內(nèi)容時,可組織學生開展“我為學校、班級添光彩”的演講比賽活動和為學校、班級做一件好事的活動等。思想品德課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促人,讓學生真情涌動,讓道德情感充塞學生的心靈。因為道德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實現(xiàn)于生活,思品課應通過有目的創(chuàng)設各種道德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使他們產(chǎn)生道德情感體驗。
3課堂教學要堅持實踐性與探究性相結合。
新課程不再以傳播知識為主要功能,而是把知識作為思考資源和線索,啟發(fā)學生在實踐與探究中明辨是非、開啟道德智慧,并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真理、踐行真理。所謂實踐性。是指參與社會生活、社會調(diào)查、公益勞動、社區(qū)服務等,也包括參與課堂中的辯論、模擬表演、校園內(nèi)的一些活動等。思品課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這些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如此教育的效果肯定比單純說教的方式好。如在學習“落實環(huán)保行動”的內(nèi)容時,可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鼓勵他們到社區(qū)搞環(huán)保宣傳,為社區(qū)、學校、街道,敬老院做一件環(huán)保小事,同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作斗爭等。我們應注重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地去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其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所謂探究性,主要是指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和有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如在講“新型的師生關系”時,可以探究“學生犯了錯誤,老師嚴厲批評學生,是不是師生關系就緊張了”、“老師批評錯了學生,學生應該怎么辦”、“某學生對老師不尊重,如果你是老師,你怎么辦”等;在講“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的內(nèi)容時可以探究:“有人認為我們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只享有權利,不必履行義務。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在教學中教師如能積極引導學生去實踐、探究,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使學生學會了解自己和他人,學會澄清是非,學會做決定,學會辨析和預測結果,就能幫助他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fā)現(xiàn)真理、踐行真理,有利于他們探究性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思品課堂應該回歸社會、回歸實踐、關注人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具有鮮活性、情感性、實效性、時代性、針對性,才能彰顯其德育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