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愛柏
2005年,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吹到我們這個偏遠的山村中學。新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這一全新的理念,在我面前展現(xiàn)了它清新獨特的魅力。農(nóng)村初中學生,由于見識相對狹窄,語文活動相對較少,大多數(shù)學習時間都用在課本上,所以,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對活動的順利展開有較強的信心。再縱觀教材編排的內容,我覺得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學生進行活動時更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于是我如一個辛勤的農(nóng)夫,日日下田,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以下是筆者多年來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靈活安排并適當整合課程內容,讓活動內容更貼近學習生活,更具可操作性
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感受大自然”這個活動,適時帶學生到他們熟悉的田間地頭、山丘河岸,去感受自然,引導他們把這種感受與認識,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再如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尋覓春天的蹤跡”,農(nóng)村學生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燕子的活動,花草的開放,農(nóng)作物的萌芽生長,山林野地的景致,都可以成為學生活動的對象,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認識、感受,從中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學生從大自然中得到靈感,曾用采拾到的紅楓葉和細藤蔓裝飾教室和學習園地,并因其獨特和野趣奪得教室布置評比第一名,這很讓學生得意和自豪。這樣的收獲將是他們一輩子的財富!
七年級下冊“黃河,母親河”這一內容,我結合當?shù)貙嶋H,改成了“古榕江,母親河”,讓學生走走看看,了解并思考母親河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大大激發(fā)了他們探索的興趣。學生利用周末,自由組合,由上游至下游逐段走訪,寫出了較有深度的調查報告。
二、注重方法指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如果在活動中加入游戲成份,那會大大提高其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如為完成“這就是我”這個活動,在新生入學之初,我就給他們布置了任務:在兩周內熟悉每一位同學,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姓名、外貌和性格特點。兩周后的活動課上,我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張白紙,要求學生在不泄露自己姓名性別和不表露身份的明顯的外在特點的情況下,描繪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愛好。寫好后分兩組,再把寫好的紙條打亂后互換,讓學生任意抽一張,根據(jù)紙條上的內容,去辨認相應的同學,找到認為的紙條的主人后,讓其念出紙條上的內容,讓大家評價是否找對了對象。最后讓學生根據(jù)這次活動寫一篇文章。這一課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交上來的作文妙趣橫生。
三、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wǎng)絡豐富活動的內容
對于多媒體,農(nóng)村學生接觸較少,平時多是看電視,且多是各種連續(xù)劇。遠程教育的普及無疑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不少的吸引力。
如七年級下冊“我也追星”和“戲曲大舞臺”兩次活動,我就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精心挑選了圖片和視頻材料,制作成課件。精美的圖片和活潑生動的視頻,讓學生見識了藝術的魅力,相信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會是一個大的飛躍。
四、教師參與活動過程,做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和領路人
現(xiàn)在的孩子即使在農(nóng)村,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他們之中不少是留守兒童,因此對父母深情缺乏真切感受,對親人的付出覺得似乎理所當然,但是他們自理能力又很強。怎么樣喚醒其感受力,讓他們體會愛,從而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更加樂觀自信,一直以來都是我致力探究的問題?!矮I給母親的歌”這個活動給了我一個契機,我決定借助這個活動來次親情感悟和體驗。我特意選擇了一個晚自習,在多媒體教室,借助燈光營造了溫馨的氛圍之后,在滿文軍《懂你》的深沉和滿懷深情的歌聲中,我們的活動拉開了帷幕。如預想的那樣,學生被歌曲感動了,靜靜地欣賞完歌曲后,他們浸入了深思和遐想之中。
我醞釀好情緒,緩緩切入活動主題:“是啊,‘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我們至愛的親人。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子欲孝而親不待了……”接著,我給學生講起了我幼年時就逝去的母親和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就猝然而逝的父親。學生聽得很動容,有的還淚光閃爍。之后,學生陸續(xù)深情地說起自己的父母,全班同學就這樣互相傾聽平常又感人的親情故事,就連平時調皮得像個假小子的女生,也情深意切地說起她愛嘮叨的母親,說著說著不由哽咽了……我覺得,那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次情感交融的盛宴。過后,我把學生這次完成的作文合成一本集子,就叫《獻給母親的歌》,讓學生動手設計封面。學生交上來的作品,雖樸素但卻無不體現(xiàn)了學生的用心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五、抓住生成資源,拓展活動內容
九年級上學期開學之初,有幾個學生來問我教師節(jié)想要什么禮物。我靈機一動,這不是一次學習活動的好機會嗎?于是我對學生說:“真有誠心的話,你們就自制一件手工藝品,要環(huán)保省錢又特別有創(chuàng)意的,送給你們喜愛的科任老師,并寫上最美最真的祝福。”學生鄭重點頭后雀躍著回去了。
九月十日早上,我們辦公桌上就放了不少的神秘禮物,我的收獲也不少。細心拆開紙糊的包裝,欣賞品味著,幸福感一點點溢滿心房。其中有個禮物很特別,是個燒壞了的電燈泡,學生用巧手裝點成了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肥豬,豬肚下貼了一首小詩,豬尾巴上寫著一行小字:老師,希望您笑口常開!
這樣的收獲,不就是我們期盼的嗎?
教學,就是在耕耘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成長,并收獲快樂。
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未來的日子,我將一如既往,做個快樂的農(nóng)夫!
(責編 李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