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宇 李秀寨
摘要 在分析楚雄市植物資源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植物資源和植被類型特點,并提出植物資源的保護對策,以期為楚雄市植物保護提供有益參考。
關(guān)鍵詞 植物資源;植被類型;保護措施;云南楚雄
中圖分類號 S718.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222-02
植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之一,是工業(yè)、農(nóng)業(yè)、醫(yī)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它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時植物多樣性是環(huán)境改善的主要條件之一,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穩(wěn)定環(huán)境具有關(guān)鍵性的作用,為全人類帶來了難以估價的利益,植物的存在為人類提供了有利生存條件。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中植物多樣性所依存的場所,如城市森林、城市綠地面積的減少以及人為的破壞、環(huán)境的污染,都對其產(chǎn)生了巨大威脅,使得城市植物多樣性逐漸減少,從而引發(fā)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如氣候變化、水質(zhì)污染、水資源短缺、發(fā)病率高等,嚴重阻礙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進程[1]。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目標之一,也是生態(tài)城市建設(shè)的重要指標之一,要建立一個完善且相對穩(wěn)定的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絕不能忽視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2]。筆者通過對楚雄市植物資源進行多樣性的分析,以期為楚雄市植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益參考。
1 研究區(qū)概況
楚雄市地處滇中,位于東經(jīng)100°35′~101°45′、北緯24°30′~25°14′之間。東鄰祿豐縣,南連雙柏縣,西與南華、景東縣接壤,北同牟定縣毗鄰。楚雄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傾斜葫蘆形。西部山嶺綿亙,溝壑縱橫;東部地勢呈波狀起伏,多丘陵盆地。最高海拔2 916m,最低海拔691m,中心海拔為1 773m。土壤類型以紫色土、水稻土、紅壤和黃棕壤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 300m的東部壩區(qū),占土地面積的32.4%;水稻土占耕地面積的62%;紅壤占26.1%;黃棕壤占8%,分布于海拔2 300m以上的冷涼地帶,土層較厚。楚雄市屬亞熱帶冬干夏濕季風(fēng)氣候區(qū)域,日溫差較大,年溫差較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冬春降水偏少。年均日照2 351h,日照百分率為54%,年有效總積溫為4 954.5℃,年平均氣溫15.6℃,年極端最高氣溫33.4℃,最低氣溫為-4.8℃;年無霜期242d,霜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3月;年均降雨量832mm,雨季一般開始于5月下旬,80%~90%的降雨量集中在5~10月;主導(dǎo)風(fēng)為南風(fēng)和西南風(fēng),年平均風(fēng)速小,僅1.6m/s;屬半濕潤地區(qū),平均相對濕度為72%。
2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主要包括藥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單寧(鞣料)植物、綠化植物、珍稀植物及菌類資源等。
楚雄市藥材資源豐富多樣,據(jù)中藥材資源普查報告統(tǒng)計,楚雄現(xiàn)有野生中草藥640種之多,其中藥用植物586種,藥用礦物8種,較為名貴的有野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茯苓(Poria Indian Madder Root)、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小棕包(Iris collettii Hook.F.)、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等56種。
淀粉植物主要有滇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Schotky)、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 Bl.)、高山櫟(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等的種類。
油料植物資源以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數(shù)量最多。此外,麻風(fēng)樹(Jatropha curcas L.)、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黃連木(Pistacia C)、鹽膚木(Rhuschinensis)、刀把木(Cinnamomum pittosporoides Hand.Mazz.)、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華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等含油率也較高。
鞣料植物資源的種類有楊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楓香樹(Liquidamba formosana Hance)、山合歡(Albizzia kalkora(Roxb.)Prain)、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等。
綠化樹種主要包括大葉女貞(Ligustrun lucidum Ait)、銀樺(Grebillea robusta Cunn)、廣玉蘭(Magnclia grandiflora Lim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櫻花(Prunus serrulata)、楊樹(populus)、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Ait.)Willd.)、龍柏(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a)、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炮仗花(Pyrost-egiaignea)、雀舌黃楊(Buxus harlandii)、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等。
農(nóng)作物有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小麥(Triticum aestivum)、蕎麥(Fagopyrum Mill)等。
野生水果有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梨(Pyrus pyrifolia)、楊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葡萄(Vitaceae)等。
各類野生藥用、食用菌類資源較多,主要有營養(yǎng)美味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lto et lmai)Singer)、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Hook.)Underw.)、雞樅(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牛肝菌(Boletus sa)、青頭菌(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Agari-cus virescens Schaeff.))、草菇(Voluariella voluacea(Bull. Fr.)Sing.)等30多種。
珍稀植物資源有禿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銀杏(Ginkgo biloba L.)、金鐵鎖(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龍棕(Trach-ycarpus nana Becc.)、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紅花木蓮(Manglieta ingsinis(Wall.)BL.)、香水月季(Rosa odorata(An-dr.)Sweet)、牛筋條(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rpa Kurz)、長梗潤楠(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 Lec.)、紫金龍(Dactylicapnos scandens (D.Don)Hutch.)、大理藜蘆(Veratrum taliense Loes.)等[3]。
3 植被類型
楚雄植物區(qū)系屬泛北極植物區(qū),中國喜馬拉雅植物亞區(qū)范疇,是種類豐富、起源廣泛的區(qū)系之一,又是世界高山植物最豐富的區(qū)域之一。這里氣候變化急劇,植被垂直地帶性分布明顯,并且南北地勢北高南低加劇了緯度地帶性差異。植被類型主要是半濕潤常綠闊葉林,這一類型是滇中地區(qū)季風(fēng)高原亞熱帶植被中較為常見的類型。
根據(jù)楚雄現(xiàn)有植被的種類組成、地理特征,可將楚雄市植被劃分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暖溫性針闊混交林、暖溫性針葉林、山地次生常綠闊葉林、灌叢、草叢五大類型,主要為常綠闊葉林。
3.1 常綠闊葉林
為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包括元江栲(Castaopsis orthac-antha)、滇石櫟(Lithocarpus dealbatus)、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滇青崗(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群落。
3.2 暖性針闊混交林
主要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麻櫟(Quercus acuti-ssima)、滇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oi des)、厚皮香(Ternst roemia gymnnanthera(Weight et Arn.)Sprague)群落。
3.3 暖溫性針葉林
主要由云南松—華山松—滇油杉群落組成。
3.4 灌叢
主要為山地常綠灌叢,包括:梁王茶(Nothopanax delavayi)、云南泡花樹(Meliosma yunnanensis)、大白花杜鵑(Rhododendron decorum)群落;金絲桃(Hypericum Chinense L.)、杜鵑、蒿(Meco-nopsisimpedita Prain)、蕨類群落;杜鵑、紫莖澤蘭(Ageratina adenophora)群落;麻櫟、滇青崗、蕨類、翻白葉(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f. var .velutina Card.)群落。
3.5 草叢
包括:彎葉畫眉草(Eragrostiscurvula)、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 Linn)、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波斯菊(Codiaeumvariegatum)群落;白三葉、積雪草(en tella asiatica(L.)Urba)、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車前草(plantain herb)群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彎葉畫眉草、白三葉、狗尾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東非狼尾草(Paspalumnotatum)群落。
4 物種資源分析
植物資源以雙子葉植物為主,據(jù)統(tǒng)計,楚雄市雙子葉植物約170科。從植物科屬的大小看,中國雙子葉植物中含800種以上的科有4科,即菊科、蝶形花科、薔薇科、唇形科。在楚雄這4科均含100種以上,由此說明楚雄雙子葉植物的種類非常豐富[4]。楚雄市主要植被類群中常見的雙子葉植物有元江栲(Castaopsis orthacantha)、高山栲(C.1delavayi)、滇石櫟(Lithocarpus dealbatus)、滇青崗(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大葉櫟(Q.griffithii)、麻櫟、山玉蘭(Magnolia delavayi)、銀木荷(Schima argentea)、野櫻(Prunus conradinae)、滇樸(Celtis Yunn-anensis)、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dii)、新樟(Neocianamomum delavayi)、滇八角楓(Alangium yunnanense)是主要植被類群中的常見種類[5]。
在物種組成中,被子植物占絕對優(yōu)勢,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種類較少。組成種類以喬木為主,喬木種類多,屬種比例大,種群數(shù)量較少。地帶性植被以亞熱帶分布為主,熱帶成分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由此說明該區(qū)具有由熱帶到亞熱帶的過渡性質(zhì)。較典型的熱帶區(qū)系成分有樟科、木蘭科、山茶科植物,如樟樹、白蘭、山茶、余甘子等。
5 植物資源保護措施
楚雄市植物種類繁多,植物資源豐富。但隨著楚雄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許多農(nóng)用地、林地、水域等被征占用于經(jīng)濟建設(shè),導(dǎo)致植物種類及數(shù)量在逐步下降,如何保護及合理利用植物資源已成為當前擺在人們面前一個重點問題之一。根據(jù)楚雄市植物資源的分布特點,提出以下保護利用對策。
5.1 加強綠地保護,減少綠地破壞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綠地被征占用于經(jīng)濟建設(shè)。綠地是植物資源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植物生長的主要載體,對綠地的破壞和占用使得植物失去生存的基礎(chǔ),甚至引起整個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退化。因此,必須實行綠地管理辦法,有效地控制城市綠地的不合理開發(fā)及利用。
5.2 引進優(yōu)良植物品種
積極引進適合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國內(nèi)外優(yōu)良植物品種,如林木、果樹、花卉等,提高本地植物的數(shù)量,同時積極發(fā)展當?shù)卦耘嗪腿斯しN植的優(yōu)良品種,馴化野生種,增加栽培植物的豐富度及均勻度。
5.3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在搞好綠化的同時保護好現(xiàn)有植物資源,加大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力度,特別是一些珍稀瀕危物種。在保種的同時增加物種數(shù)量,對瀕危物種可通過人工繁殖等方式增加物種數(shù)量,保護特有資源。楚雄市現(xiàn)有1個自然保護區(qū),即紫溪山森林公園。紫溪山公園內(nèi)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整座山峰郁郁蔥蔥,森林密茂,植物種類多,為植物資源保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從目前狀況來看,由于旅游景點的開發(fā)、人為的采伐和開墾及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已導(dǎo)致紫溪山部分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引起物種多樣性逐步下降。因此,相關(guān)部門應(yīng)加大力度保護紫溪山內(nèi)的植物資源,尤其是一些珍稀瀕危物種如金鐵索、香果樹等應(yīng)引起重視。此外,可通過增加自然保護區(qū)的數(shù)量來保護和提高植物多樣性。
5.4 進行宣傳教育
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城市園林綠化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增強全民的生態(tài)意識,明確植物多樣性保護意義。此外,學(xué)??稍谡n堂上增加關(guān)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教學(xué)環(huán)節(jié),使教育能更好地服務(wù)于社會。
6 參考文獻
[1] WGUTEGABD J W R.The Urban Landscape: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M].Paper by M.R.G.Conzen,Londen:Academia Press,1981.
[2] 賀善安,夏冰,錢俊秋.植物園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1999,8(4):47-51.
[3] 李光富.紫溪山珍稀瀕危植物區(qū)系特征與保護策略的研究[J].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21(9):65-67.
[4] 張金泉.植物地理學(xué)[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5] 李雪玲.云南楚雄州雙子葉植物區(qū)系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03,1(2):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