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早霞
摘要 介紹了油茶胚芽嫁接技術(shù),包括芽苗砧培育、苗床準備、接穗選取、嫁接操作與后期管理等內(nèi)容,以期為油茶推廣栽培提供指導。
關(guān)鍵詞 油茶;胚芽嫁接;砧木;接穗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052-01
油茶是安徽省太湖縣主要鄉(xiāng)土樹種之一。近年來,太湖縣抓住油茶發(fā)展的良機,充分利用地區(qū)優(yōu)勢,新造與改造共進,大力發(fā)展油茶產(chǎn)業(yè),每年新造油茶林15~30hm2。為保持油茶優(yōu)良特性,實現(xiàn)早產(chǎn)、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太湖縣建有年產(chǎn)300萬株的無性繁殖油茶苗木良種基地,培育了大別山1號、大別山2號、大別山3號、大別山4號等品種。胚芽嫁接是油茶無性系繁殖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先進實用技術(shù),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好、繁殖快、工效高的特征。但由于油茶形成層薄,分生組織細胞只有2~4層,因此在操作技術(shù)上有嚴格的要求,現(xiàn)將主要技術(shù)簡介如下。
1 芽苗砧培育
(1)砧木親和力的選擇。砧木的親和力是影響嫁接成活的首要因素,其取決于植物體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結(jié)構(gòu)。砧木與接穗關(guān)系越近,親和力就越高,嫁接越容易成活。由于普通油茶親和力強,因此選用其作砧木,嫁接成活率平均達80%以上,最高達90%左右。
(2)砧木的培育。用作芽苗嫁接砧木的種子,宜在0~2℃的冷庫里儲藏,也可直接用一般沙藏法儲藏。于播種前10d適當淋水催芽,待大部分種子裂口露白時,取出播于沙床,覆蓋厚約3cm的沙后稍加壓實,如此反復播種4~8層,上面蓋上10cm的沙。一般在嫁接前35d要注意保濕或用塑料膜封蓋沙床,并及時噴淋適當水分,以保持充分濕潤,促進胚莖粗壯生長。
2 苗床準備
嫁接前1個月開始整地,用生石灰750kg/hm2,甲胺磷7.5kg/hm2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施土雜肥15t/hm2,或復合肥1.5t/hm2作底肥。整好地后即開始做床,苗床寬以1.2m為宜。苗床做好后蓋上1層黃心土,以減少雜草及病蟲危害。然后蓋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沖刷,保持苗床干濕適宜。并搭好遮蔭棚,棚的遮蔭度為70%~80%。
3 接穗選取
選用樹冠外圍中、上部通直健壯、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的春梢,粗細一般在0.25~0.32cm,每枝保證3個以上有效芽。采下的穗條要立即剪去多余的葉片,放入清水中浸濕,裝入塑料袋中保濕運輸,最好隨采隨用。如當天未完成接穗,應放入袋中保存,每天透氣3~5min,氣溫高時可每天浸水1次或者放入0~5℃的冰箱中儲存,儲存時間不宜超過7d。采用75mg/kg的2,4-D或150mg/kg萘乙酸或100 mg/kg吲哚丁酸處理接穗48h,能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
4 嫁接操作
(1)嫁接時間。太湖縣胚芽嫁接時間以5月底至7月初為好,當砧木苗的生長長度達10cm左右且未露出沙層、接穗進入半木質(zhì)化時嫁接。
(2)起砧、洗砧。將沙床培育的裸根苗細心取出后,不要損傷砧苗上的種子,并盡量不碰斷根部。再用清水洗去沙土,并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5min,蓋上濕布,將苗砧除去表土露出根莖,用毛筆洗凈根莖,放在操作臺上備用。
(3)削苗砧。用利刀在芽苗種子的上方1.0~1.5cm處切斷,隨即用單面刀從砧木正中髓心劈開,將胚軸劈成兩半,開口長約1cm。
(4)套砧。用口徑略大于砧木直徑的長3cm、寬1cm的牙膏皮將砧木套住。
(5)削接穗。根據(jù)穗條上葉片的大小,先剪去接穗1/3~1/2的葉片,小葉可以不剪。用單面刀在接穗下節(jié)葉柄下方0.1~0.2cm處的左右兩側(cè),各削1個長約1cm的15°雙斜面,正交于髓心,形成30°尖削度的楔形。再在腋芽上端0.2~0.3 cm處切斷,形成1葉1芽的接芽,放在清水中待用。
(6)接合。將接穗的薄楔形木質(zhì)部插入苗砧,對齊。如砧穗粗細不一時,對齊葉柄一面形成層,并使接芽基部與砧木切口底部緊貼,然后在嵌接處套上牙膏皮套筒,自上而下逐步捏緊,使接芽與砧苗緊密結(jié)合。
5 后期管理
(1)芽苗栽植。油茶苗嫁接后按6cm×10cm的株行距直接栽入密封的苗床里,或植于擺放在苗床上的容器內(nèi),苗床上搭好遮蔭棚。密封材料一般用塑料薄膜,既透光又保溫保濕,但光不宜太強,應置于光照度為6 000~20 000Lx的漫射光環(huán)境內(nèi),罩內(nèi)濕度85%~90%,溫度25~28℃。
(2)除萌去雜。嫁接后20d左右開始除萌去雜,及時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單株,清除雜草。
(3)摘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時并存,影響苗木生長,應注意摘除花芽。
(4)調(diào)節(jié)溫度、濕度。嫁接后1個月內(nèi)是苗木成活的關(guān)鍵時期。如遇上高溫干旱的天氣,容易造成苗木灼傷,此時應增加覆蓋度,減少透光度。若遇到長期陰雨天氣,地下水位上升,則容易造成根腐病,此時應加大透光度,可以將薄膜的兩頭揭開,以利于通風透氣,同時應抓緊清溝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2次抽梢時,在雨后的早晚或陰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5)噴水與追肥。在除萌除草時,每揭開1次薄膜都要噴1次水,噴水量根據(jù)苗床濕度而定。當接苗生長到3~5cm時,可以追施漚制過的稀薄人糞尿,或追施0.2%濃度的氮肥水,追肥可以結(jié)合噴灌進行。
(6)拆除薄膜罩和蔭棚。當嫁接后60d左右,氣溫稍低,蒸發(fā)減少時,可將薄膜棚罩兩頭揭開,2~3d后再將薄膜全部揭除。9月中旬后將蔭棚拆除,以利于培育壯苗。
(7)病蟲害防治。油茶嫁接苗第1年病害有白絹病,即菌核性根腐病。防治辦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帶菌土,再用1%硫酸銅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蟲害有螻蛄、地老虎、介殼蟲和蚜蟲等,用500~800倍甲胺磷液防治。
6 參考文獻
[1] 伍儀章.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培育技術(shù)[EB/OL].(2006-11-03).http://www.hbyxly.gov.cn/page/syjs//40554615_2.html.
[2] 袁孝康,倪金明,占昌炳,等.油茶胚軸嫁接技術(shù)初探[EB/OL].(2007-12-14).http://www.anhuiyoucha.com/Aarticleshow.asp?Artick ID=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