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田華
課改以來,積累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老師們引導學生積累的途徑和方法也很多,可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又常常感到困惑:學生的《采蜜本》抄了一本又一本,摘抄的好詞好句好段多如牛毛,為何在習作中總是用之甚少呢?為何寫出來的習作還是那樣詞匯貧乏、內容空洞呢?依筆者看來,這是積累與運用的脫鉤所致,只重視語言的積累,而忽視引導實際運用,導致積累的語言材料長期處于消極沉睡狀態(tài),學生的習作水平自然就難以得到有效提高了。那么如何盤活庫存積累,讓沉睡在腦海里的消極語言變成學生口中、筆下的積極語言呢?可以試著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熟讀成誦育語感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強調:“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彼^語感,即語言感受力。它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是對特定環(huán)境中的話語不經(jīng)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整體地感知和把握。它既包含對語言文字的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xiàn)力。
積累是語感的源泉,誦讀則是訓練語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充分利用每天記憶的黃金時光——早讀課,讓學生熟讀乃至背誦前一天所摘抄積累的語言材料,通過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的口頭語言,既增強了記憶力,又有助于對語言材料的進一步理解。
為了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可以利用每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欣賞時間,由學生輪流上臺展示誦讀積累的精彩片斷或美文佳作,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然后請同學現(xiàn)場點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誦讀中語調、節(jié)奏、語流反復刺激,便在學習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聲音印象,這種內在的印象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語言流便自然而然地從記憶中溢出。記誦積累的語言材料最終目的并不在于寫作時能生搬硬套多少,而在于用典雅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改造口頭表達中不太規(guī)范的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寫作應用時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二、仿編結合勤練筆
著名的英國語言學家帕爾莫博士說:衡量學生是否學會語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語言知識和規(guī)律,也不能僅僅看積累了多少詞語句子,而是應該看他是否能夠熟練地運用這種語言。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練筆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tǒng)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周轉的密度,為此,要引導學生經(jīng)常練筆。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大都經(jīng)過由吸收到模仿再到獨創(chuàng)這樣一個過程,他們樂于并善于模仿優(yōu)秀的對象??梢韵葟姆聦懭胧?從一周來積累的好句好段中任選3到5個,進行不同角度的仿寫,可以仿句式,仿語氣,也可以仿構思。其次還可以從一周來積累的好詞中任選5到8個,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想象寫片斷或編故事,讓積累的詞匯在鮮活的語境中靈活自如地運用,既加強了這些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詞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又能不斷地激活腦海中潛藏的詞匯,促進消極詞匯向積極詞匯轉化。學生在實際的運用中也能不斷體驗語言的美感,從而增強運用語言的意識。
為了強化鞏固積累的成果,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盤點梳理,歸類存放,一來可以溫故知新,二來是運用時方便查找。
三、加分激勵促運用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老師們都會要求學生語言要優(yōu)美,描寫要具體生動,想讓學生把這抽象的要求化為實際的行動,就要讓運用成為一種需要。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響行為。自我加分法就是能觸及學生運用需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習作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翻閱復習積累本,在寫作時盡可能多地加以運用,鼓勵學生只要與表述的意思稍微有點像的就盡可能地用上去,甚至有些牽強也無妨,大膽去嘗試,在嘗試中修正提高。
自我評改時可用紅筆圈畫出習作中的好詞佳句,根據(jù)使用數(shù)量的多少給自己的習作打積累分,如一個好詞的運用加1分,一個好句的出現(xiàn)加2分,最后統(tǒng)計累計得分,作為老師評定等級后的參考附加分。為了最大限度地激勵運用,滿足成就感,積累附加分實行上不封頂政策,運用意識強的學生一篇習作積累分最多的能打到四五十分,少的也能得二十來分??粗约毫曌髦腥Ξ嫵鰜黼S處可見的如鉆石一般光彩動人的語言,學生怎能不信心滿懷呢?在嘗到運用語言的甜頭后,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積累,這樣積累與運用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就不愁學生寫不出鮮活生動、富有文采的文章了。
當然,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要使學生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因此除了練筆外,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成語擂臺賽、詩詞對聯(lián)大觀園、走進歇后語王國、名言警句大薈萃等等。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語文活動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自身語言積累,把積累的有效性發(fā)揮到了極致。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語言的運用,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切實當好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巧妙搭設運用的平臺,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運用,善于捕捉學生關心的事情,捕捉社會中的熱點問題,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與文化積累、生活積累有機整合,更高效地進行語文實踐運用,達到妙語連珠、妙筆生花的效果,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盡快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