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東 宋斌斌
江蘇無錫映山湖畔的中國杜鵑園,依憑山形地勢挖澗掘塘,栽植杜鵑花,每年四五月間,各種名貴杜鵑競相開放,形成“千叢相面背,萬朵互低昂”的盛景。中國杜鵑園已成為中外矚目的一個杜鵑花專類園。
無錫杜鵑花栽培最早見于1868年編撰的《惠山記續(xù)編》:“雙塔寺杜鵑花一大本,圍以石欄,高透層檐,花開數(shù)萬如丹山?!彪p塔寺遺址還在,但塔與花早已湮滅。
上個世紀20年代,無錫杜鵑花栽培興起。當時極少數(shù)的業(yè)主、醫(yī)生,如孫靜安、莊衍生、沈淵如、李夢菊、蔣東孚等人,經(jīng)濟寬裕,酷愛園藝,家有庭院天井,閑暇又多,常常躬耕侍弄,成為無錫引種杜鵑花的先行者。他們主要從日本引進杜鵑花品種,有西洋種、霧島、皋月、平戶躑躅等。20年代末,無錫杜鵑花品種已達70~80種。但也局限于少數(shù)人盆栽觀賞。此后,一些杜鵑花愛好者和專業(yè)花工,通過雜交育種和分離芽變組織等技術(shù),選育出很多好的品種,如錦袍、青女、新紅、洛神、玉屏、舞蝶、雪浪等,成為廣受普通民眾喜愛的杜鵑花。
1962年,無錫寄暢園進行杜鵑花展覽,受到人們贊嘆,杭州、蘇州、南寧等地紛紛派人前來引種。1978年,錫惠公園擁有杜鵑花100余種,盆口上千。后來,無錫市在錫惠公園映山湖西南角新建一個杜鵑花專類園,專門收集各類杜鵑花,目前保存杜鵑花品種已超過350種。每年四五月間,遍地杜鵑花怒放,色彩之鮮艷為無錫園林之冠。2007年,這里被命名為“中國杜鵑園”。
中國杜鵑園里的杜鵑花可分為四大類:毛鵑類、東鵑類、西鵑類、夏鵑類。
西鵑花期在每年4月前后,花朵大、重瓣、色彩變化多,觀賞價值高。習性最為嬌嫩,怕寒畏熱,冬要防凍,夏要遮蔭降溫,因此只宜盆栽。因最早在荷蘭、比利時育成,西鵑已普遍公認為西洋鵑,傳統(tǒng)品種有錦袍、王冠、富貴集、天女舞、四海波等。
東鵑就是所謂春鵑小葉小花種,花期在每年4月前后,花型最小,口徑一般2厘米~4厘米,最大6厘米,單瓣或套瓣(花萼瓣化形成外套),少有重瓣,葉薄色淡,習性粗放,抗性勝過西鵑。因原產(chǎn)日本,因此稱東鵑,傳統(tǒng)品種有碧紫、新天地、粉妝樓、日之出、戊紫等。
毛鵑即所謂春鵑大葉大花種,花期在每年4月前后,植株最高大,可達2米以上,發(fā)枝粗壯,葉大而長,幼枝、葉片均披淺棕色糙毛,抗性最強,耐寒耐熱,適宜露地栽植,栽培最多的有玉蝴蝶、白蝴蝶、紫蝴蝶、玉玲、琉球紅等。
夏鵑發(fā)枝在先,開花最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開放,枝細葉小,樹冠緊密,有良好的形狀,花色同西鵑一樣豐富多變,有單瓣、復瓣、重瓣,抗性強健,傳統(tǒng)品種有五寶綠珠、大紅袍、長華、紫辰殿、陳家銀紅等。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無錫每年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杜鵑花展。花展期間,整個無錫成為花的海洋、春的樂園。每年一度的杜鵑花展已成為無錫市民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