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詩
水是神奇的,它孕育了宇宙的精華,萬物之靈長——人類,而人類又從水中獲得了生存,我們與水體共存。水,是那樣普通,普通得讓人片刻不能離開,而又隨時可以忘卻。人在餓的時候想到吃飯,渴的時候想到喝水。而對于糧食和水本身,可以說人類關心得很少或從未真正用心去關心過。至今在絕大多數(shù)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到處都是對水資源的過量盲目開采、肆意揮霍以及粗暴踐踏。
一、生靈生存,水之重要
淡水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之一。人和水是分不開的。成年人體內含水量占體重的65%,人體血液中80%是水。如果人體減少水分10%便會引起疾病,減少20~22%就要死亡。一個健康的成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每天也排出與此相等數(shù)量的水。簡言之,每天中稍加間隔就需要,而且是必須有水的補充和排出,這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內容。對人來講,水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
二、水源有限,必須保護
世界上水的總儲量約有1472立方平米,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蓋著,因此有人把地球說成是藍色星球。但這些水中9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深層地下水,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總量的0.26%。實際上,人類可以從江河湖泊中用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0.04%。有人比喻說,在地球這個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湯匙,而這一湯匙水又遭到了嚴重的污染。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盡管水資源總儲量達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國養(yǎng)著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相當于美國的1/5,前蘇聯(lián)的1/7,加拿大的1/48,被列為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
在中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國人均只有這杯水的1/8,北京人均只有這杯水的1/32。
由此可見,世界上的淡水資源真的是太少了,而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更是少中見少了。專家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16億的高峰,再加上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到那時中國將成為嚴重缺水的國家。所以,對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三、污染嚴重,令人擔憂
側耳傾聽,淮河在吶喊,黃河在哭泣,長江在嘆息……水體污染像一種持久的頑疾,折磨著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庫……
1994年7月,淮河發(fā)生特大污染事故,入淮水質的污水團向下推移,近2億立方米的污水直逼江蘇,下游許多城市自來水廠流出的是黑水、臭水,造成數(shù)百萬群眾飲水困難。
2000年1月27日,福建閩江沙溪水域,發(fā)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水污染事故,導致上百公里流域上千噸河魚中毒死亡,死魚個體最大的達67公斤……
上面這些例子不過是滄海一粟。水利部對全國700余條河流,約10萬公里河長的水資源質量進行了評價。結果是:目前以有46.5%的河水受到污染,水質是四類或五類;10.6%的河水嚴重污染,水體已喪失使用價值;90%以上的城市污染嚴重。
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嚴重的,不僅會導致急、慢性中毒,甚至會致癌。水污染已突破最后的防線,它不像瞬間爆發(fā)的“非典”疫情那樣驚心動魄,讓我們如此強烈地震撼于自然預警的聲音。但水的嘆息卻將更加久遠的憂患、時時重復。因此,我們必須——
四、攜手共進,保護水源
水資源危機使人們意識到:制定科學的用水戰(zhàn)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是全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對此,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重視廢水回收利用。有效節(jié)約水資源的關鍵在于:利用“中水”,實現(xiàn)水資源的重復使用。同時,在節(jié)約水資源的同時應避免無效浪費。北方的冬季水管容易凍裂,造成嚴重的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
其次,完善用水制度。由于我國一直施行“福利水”制度,水沒有被當作一種經(jīng)濟商品對待。所以,在水資源配置上,市場機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取代。當前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守自然規(guī)律和價值規(guī)律,確實把水作為一種商品,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最后,使用節(jié)水器具。家庭節(jié)水除了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采用節(jié)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為了省錢,很多人寧可讓水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換節(jié)水容器。其實,交這么多水費,長期下來是更不劃算的。使用節(jié)水器具,既省錢還能保護環(huán)境,無不是一舉兩得。節(jié)水器具種類繁多,有節(jié)水型冰箱、節(jié)水龍頭、節(jié)水馬桶等。
總之,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合理利用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是不容忽視的。如果人類繼續(xù)破壞或者“懶漢法”利用水資源,那么我們靈長類都會枯竭。所以,我們高呼——別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
作者單位:湖南省龍山縣皇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