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2009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有15套對成語進行了考查,為了幫助廣大師生全面地把握該考點的考查走勢,現從取材、題型、解答三個維度上對15道成語試題作如下透視:
一、取材——四冷十熱
1.成語爆出四個冷門。2009年高考共考查了50條成語,其中46條成語屬于“常見”、“常用”的范疇,但另有4條成語屬于“冷僻”詞匯,有的就連中學語文老師也感到陌生,大爆冷門。這4條成語如下:
(1)身處春秋鼎盛的時代,我們這些身強體壯的青年應該奮發(fā)有為,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全國卷Ⅰ第2題B項)
(2)這位代表說的雖不是什么崇論宏議,但他的話發(fā)自肺腑,句句實在,沒有套話和假話,因此我們更加重視。(全國卷Ⅰ第2題C項)
(3)女性作者的文筆,常以柔情似水、細膩委婉見長,雖非個個如此,但說大多數是這樣,應該算是持平之論。(遼寧卷第13題A項)
(4)關于他的籍貫和生平,研究的人雖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因此這個問題還可研究。(遼寧卷第13題D項)
如果說“崇論宏議”、“持平之論”還可以從字面上“意會”出成語的意思的話,那么“春秋鼎盛”、“言人人殊”就完全讓考生眼前一片漆黑,根本無從下手。
2.語境凸顯十大熱點。2009年高考語文成語試題的語境非常新穎,帶給人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如下十大熱點備受關注:
(1)足球。如:自第三分鐘樸智星被斷球后,曼聯隊在五分鐘內竟然無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納隊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壓得曼聯喘不過氣來。(全國卷Ⅱ第2題C項)
(2)影視。如:新版電視劇《四世同堂》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該劇加進了太多現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畫卷變得南腔北調,丟掉了原著的靈魂。(全國卷Ⅱ第2題D項)
(3)流拍。如: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總額同比減少一半,這說明以往超過底價數十倍成交的火爆場面已成明日黃花。(全國卷Ⅰ第2題D項)
(4)走穴。如:眼下在某些地區(qū),“走穴”正成為一些學者樂此不疲的事情,因為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寧夏/海南卷第13題C項)
(5)限塑令。如:“限塑令”頒布之后,農貿市場的一些攤主對記者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了招徠顧客,我們難以拒絕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直言不諱)(浙江卷第3題B項)
(6)疫情防控。如:在某些傳染病暴發(fā)初期,醫(yī)學專家最感到左右為難的是,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趨勢,以便為公共決策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山東卷第4題A項)
(7)金融危機。如: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安徽卷第16題D項)
(8)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遺產,其文化內涵和相關習俗不應該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湖南卷第3題C項)
(9)傳統(tǒng)文化。如: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發(fā)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便盡快增強我國的“軟實力”。(遼寧卷第13題B項)
(10)自主創(chuàng)業(yè)。如:這幾位大學畢業(yè)生雖然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主創(chuàng)業(yè),牛刀小試,開創(chuàng)一番新事業(yè)。(四川卷第3題A項)
二、題型——一同四異
1.趨同單項選擇。2008年高考對成語的考查,有15套試卷采用了單項選擇題型,而天津卷、福建卷則分別采用了填空、舉例解釋的主觀題型;2009年高考對成語的考查,15套命制成語試題的試卷則全部采用了單項選擇題型,表現出非常驚人的一致性。
2.呈現四點差異。
(1)“選對”、“選錯”基本平衡。15道成語題中,選擇“使用恰當的一項”的有7道,而選擇“使用不恰當的一項”的有8道,各占半壁江山。
(2)“單考”、“混考”各有千秋。15道成語題中,單獨考查成語的有9道,而將成語與實詞、虛詞或俗語放在一個題目中進行混合考查的有6道?!皢慰肌笨梢允箍疾橹赶蚣?而“混考”則可以擴大考查的覆蓋面,各展其長。
(3)“成語替換”題獨樹一幟。15道成語題中,浙江卷采用了以括號中的成語替換句子中的俗語的題型,在雙向的比照中進行動態(tài)考查,自成一家。
(4)“一境通考”題別具一格。15道成語題中,有14道題采用了把一個成語放在一個不同的語境中進行考查的形式,而廣東卷則采用了把四個成語放在同一個語境中進行考查的形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解答——八大陷阱
2009年高考共考查了50條成語,其中,使用錯誤的成語有25條。命題人在試題中共設置了八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時需要放出眼光,細心識別:
1.望文生義。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意蘊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我們對成語的意蘊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
(1)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決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安徽卷第16題C項)
(2)2009年5月9日,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老人溘然長逝,這讓他的老搭檔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四川卷第3題C項)
“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而(1)句將它望文生義成“撕耳朵,當面命令”的體罰教育了?!笆е槐邸毙稳莓斆驽e過,失掉好機會。而(2)句將“交臂”(臂膀摟著臂膀,指面對面)望文生義成友誼很深的合作伙伴了。
2.對象誤用。成語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有的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擴大使用的范圍或誤作他用。如:
(1)身處春秋鼎盛的時代,我們這些身強體壯的青年應該奮發(fā)有為,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全國卷Ⅰ第2題B項)
(2)新版電視劇《四世同堂》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該劇加進了太多現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畫卷變得南腔北調,丟掉了原著的靈魂。(全國卷Ⅱ第2題D項)
(3)現在少數媒體放著有重要新聞價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點逸聞就筆走龍蛇,這種做法真是令人費解。(安徽卷第16題B項)
“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它用于人,而(1)句卻將它用于“時代”。“南腔北調”形容口音不純,摻雜方音。它用于聽覺上的“音”,而(2)句卻將它用于視覺上的“畫”?!肮P走龍蛇”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活潑。它用于“書法”,而(3)句卻將它用于“新聞采寫”。
3.褒貶顛倒。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類型,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的錯誤。如:
(1)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額錢款時猝死于作案現場,他一生惡貫滿盈,真是死得其所。(江西卷第3題C項)
(2)再完美的機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機會主義、暴利主義成為心底橫行之猛獸,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價,破壞制度與規(guī)則者也會前赴后繼。(山東卷第4題C項)
“死得其所”形容死者死得有意義、有價值。它是一個褒義詞,(1)句將它用于“惡貫滿盈的歹徒”就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扒案昂罄^”形容奮勇前進,連續(xù)不斷。它是一個褒義詞,(2)句將它用于“破壞制度與規(guī)則者”也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
4.謙敬錯位。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便會犯謙敬錯位的錯誤。如:
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發(fā)表,這次出版對編輯來說也有點敝帚自珍的意味。(遼寧卷第13題C項)
“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它是一個謙詞,只能對“己”,不能對“人”,例句將它用于編輯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態(tài)度就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5.斷詞取義。成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應該整體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過程中,只斷取成語中個別詞素的意義,而拋開了成語其他詞素的意義,因而導致了成語意義與句子語義的相悖。如:
(1)四十年來,您培養(yǎng)的莘莘學子,或縱橫商海,運籌帷幄,或潛心學界,激揚文字……在各行各業(yè)的建設中,總是首當其沖。(廣東卷第2題C項)
(2)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從源頭連綿不斷地流去,每一個階段都具有特立獨行的標志。(湖北卷第3題B項)
(3)這幾位大學畢業(yè)生雖然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主創(chuàng)業(yè),牛刀小試,開創(chuàng)一番新事業(yè)。(四川卷第3題A項)
(4)“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不是詩人,而是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仍希望終有一日能大展宏圖。(A.妄自尊大B.夜郎自大)(天津卷第3題)
(5)在某些傳染病暴發(fā)初期,醫(yī)學專家最感到左右為難的是,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趨勢,以便為公共決策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山東卷第4題A項)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1)句只斷取了“首”之義,而成語中的“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的意義與句子“起領軍作用”的語義相悖。“特立獨行”指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2)句只斷取了“獨”、“特”之義,而成語中的“立”、“行”的意義與句子的語義相悖?!芭5缎≡嚒北扔饔泻艽蟮谋绢I,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3)句只斷取了“小試”之義,而成語中的“有很大的本領”的意義與句子“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的語義相悖?!耙估勺源蟆敝缚裢刈愿咦源蟆?4)句如果選用“夜郎自大”,就只斷取了“自大”之義,而成語中的“夜郎(特點是面積、實力等弱小)”的意義與句子中的“懷才”的語義相悖?!白笥覟殡y”指不管怎么做都有難處。(5)句只斷取了“為難”之義,而成語中的“左右”(在“已知的做法”中作出選擇)與句子“不知道任何做法”的語義相悖。
6.形近混淆。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的過程中極易混為一談。如:
(1)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么輕而易舉,一揮而就。(湖南卷第3題B項)
(2)廣交會為企業(yè)提供了內外貿對接的契機,但這種對接不可能一揮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yè)由于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山東卷第4題D項)
(3)他的講演深入淺出、居高臨下地闡述了青年的前途與國家現代化事業(yè)之間的關系,反響十分熱烈。(江西卷第3題D項)
“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動筆就寫成。(1)(2)兩句均與“動筆”無關,顯然都是把它與“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混淆了。“居高臨下”指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的地位。該成語中的“高”指的是地位,而不是思想,(3)句顯然是把它與具有相同詞素的成語“高屋建瓴”混淆了。
7.重心偏移。有些成語如果僅從語意上來看,貌似符合語境要求;但細細推敲成語的側重點與語境的側重點,就會發(fā)現重心已經偏移。如:
(1)他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過深。(重慶卷第3題A項)
(2)老張按照慣例把買回來的對蝦和豬肉分別稱了稱,才發(fā)現他買的對蝦被偷工減料了,足足少了半斤。(重慶卷第3題D項)
(3)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安徽卷第16題D項)
(4)有人把那些只讀書而不假思索的人稱為“書櫥”,也有人稱這種人為“書蟲”、“書迷”、“書呆子”。(江西卷第3題A項)
(5)學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管理經驗,需要提倡“拿來主義”精神,如果脫離國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蛇添足)(浙江卷第3題C項)
(6)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復,既給下鄉(xiāng)知識青年提供了求學上進的機會,也使許多農家子弟有了“鯉魚跳龍門”的希望。(脫胎換骨)(浙江卷第3題D項)
“君子之交淡如水”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它強調的是交往的方式(偏重精神,而非物質),而不是(1)句中的交往范圍、程度?!巴倒p料”指不按照產品或工程所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而暗中摻假或削減工序和用料。它強調的是產品或工程的“工序和用料”,而不是(2)句中的商品的斤兩。該句可用“缺斤短(少)兩”?!叭缏谋”北扔鹘鋺种斏鞯男睦怼K鼜娬{的是謹慎的態(tài)度,而不是(3)句中的危險的境地?!安患偎妓鳌敝赣貌恢?形容說話做事迅速。它強調的是“用不著想”,而不是(4)句中的“不會想”?!爱嫽⒉怀煞搭惾北扔髂7碌貌坏郊?反而弄得不倫不類。“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在(5)句中,“畫虎不成反類犬”強調的是學習得到家不到家的問題,而“畫蛇添足”強調的是要不要學習的問題?!磅庺~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懊撎Q骨”比喻徹底改變立場、觀點。在(6)句中,“鯉魚跳龍門”強調的是身份、地位,“脫胎換骨”強調的是立場、觀點。
8.邏輯相悖。在成語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成語義和語境義的契合性,既不能違背語意邏輯,也不能違背事理邏輯,否則就會造成邏輯上的相悖。如: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寧夏/海南卷第13題D項)
(2)遠處連綿的山峰上一道殘破的城墻依稀可見,山下面有條深谷,怪石崢嶸,溪流湍急,無路可通,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北京卷第3題D項)
(3)針對個別干部違規(guī)駕駛公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現象,某單位作出副科級以上干部重考駕駛證的決定,這實在是驢唇不對馬嘴。(名不副實)(浙江卷第3題A項)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異或人的言行離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1)句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農耕文明的一種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則說明極有規(guī)律,既不離奇,也合乎常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2)句中的“深谷”只有“險”,既不是“要(沖)”,也非用于“攻守”。“驢唇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懊桓睂崱敝该Q或名聲與實際不相符,有名無實。(3)句中的“副科級以上干部重考駕駛證”的確是“實”,只不過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1)(2)(3)句對成語的使用都違背了語意邏輯。
透視2009年試題,旨在引領2010年備考。只要廣大考生把準高考脈搏、析透高考試題、落實科學對策,就一定能在“正確使用成語”這塊高考語文必爭之地上“大有作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