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冬冬
生命需要亮點,沒有亮點的生命就毫無生氣。課堂教學也需要亮點,沒有亮點的課堂,沒有靈性,讓人昏昏欲睡。所謂課堂教學的亮點,是指一堂課中最出彩、最引人深思或最吸引學生目光之處。在亮點之處,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沉浸于課堂之中,神游于師生的互動之間,體會著科學探究的奧秘,這樣的課堂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如果說“沉悶、枯燥、平鋪直敘”是“差課”的共性,那么好課則往往各有各的“亮點”?!傲咙c”可能是教師刻意設置的一個活動體驗。也可能是課堂上意外生成的一段精彩問答……課堂需要亮點,可亮點在哪里呢?在此,我以《電路圖》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對課堂亮點創(chuàng)設的粗淺看法。
課前預設的“亮點”
很多教學亮點都是教師精心預設而來的,并非“天生”就有。教學亮點其實就是教師備課時的教學創(chuàng)意,是指針對相同的課題,其他教師所沒有的創(chuàng)新點:獨到的教學見解,新穎的活動體驗,生動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個性化教學和教學靈感的體現(xiàn)。教師一般可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預設教學亮點:1.新課引入:先聲奪人;2.中間階段:創(chuàng)設1—2個教學高潮;3.課堂小結:畫龍點睛。
《電路圖》是電學的起始內容,是整章《電路探秘》知識的基礎。對“電”學生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電路?電路由哪些元件組成?正確的電路是怎樣的?學生并不清楚。如何通過創(chuàng)設亮點,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學生在課后主動分析電路故障并解決實際問題呢?鑒于此,我在課前作了如下預設:
頇設亮點1: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一個好的引入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橋梁,它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在《電路圖》一課中,我這樣預設:“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慌笥眩屛覀円黄饋碚J識一下(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只電動玩具小狗),大家喜歡它嗎?”“你知道小狗為什么會唱、會跳,還會向我們打招呼呢?”“魚池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電動小狗活潑可愛,引得初中學生童心大發(fā),然而我并沒停留在此處,而是問學生小狗為什么會唱、會跳。學生當然知道是因為有電池,那么電池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呢?這些問題處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中,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從而引出了電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預設亮點2:組織探究活動
課前,我在每個小組中擺放燈泡、干電池、導線若干,上課時,我請學生想辦法使桌上的燈泡發(fā)光。學生馬上動手開始實驗。接著我又請學生思考:“你們所連接的電路有哪些不足?”(由于課前沒有給他們準備開關,所以電路都是有問題的。)從而讓學生意識到電路的缺陷,進而提出電路改進意見,使電路逐漸完整。然后引出簡單電路應該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四部分組成,接著再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完成“電路中各元件的基本作用”的教學任務。
學生對這樣的探究活動饒有興趣,既能獲得成就感(燈亮了),又能不斷將思維引向深處(思考電路的不足)。學生或許沒有因興奮而大聲地尖叫。卻有了更多全身心的“浸潤”,體會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預設亮點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給每個小組出示一個密封的盒子,盒子外露出四根接線柱,分別用字母A、B、C、D表示,四根接線柱中的任意兩根之間可能連有導線。請同學們在不打開盒子的前提下,用電路檢測的方法找一找:哪兩根接線柱之間連有導線?
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好奇轉化為探究的欲望。當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時,他們對這樣的知識是最感興趣的。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這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預設亮點4:拓展延伸。發(fā)展能力
課后探究: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電路,自制—個便于隨身攜帶的手電筒。
巧妙的課堂結尾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再次探究。通過對手電筒的設計、制作,不僅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了總結、實踐,還促使其提升了能力,升華了情感。
預設亮點的幾點建議:
預設意味著教師要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或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提出假設性預案。因此預設具有假設性,但預設并非主觀臆斷,它又具有科學性,同時它還需要教師能夠對未來進行洞察和把握,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學生想到的要預設,學生想不到的也要預設。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沒有生成的預設又往往是低效的。在預設亮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全面了解學生是預設亮點的前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個性特點等均會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推進。因此,亮點應該預設在全面認識學生的基礎之上,否則,亮點不亮,甚至會成為課堂“黑點”。
準確把握課標是預設亮點的基礎。教師應該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但一種教材僅是對課程標準的一種解讀,教師對教材應持“創(chuàng)生取向”而非“忠實取向”的態(tài)度。亮點的預設不應局限于教材,應以課標為基礎,發(fā)揮教師能動性,彰顯教師個性。
豐富的課程資源是預設亮點的保障。教師在預設教學方案時,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心理學家認為:求知階段的青少年有兩種最感興趣的意向,一是:當他們知道所要學的知識可以解釋或者能解答他們心中的謎團時,則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二是:某些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突然反常起來,而正要學的知識卻能解釋反?,F(xiàn)象時,他們對這些知識必然感興趣,這些知識都是使教師預設的亮點“發(fā)亮”的保障。
課中把“生成”轉化為“亮點”
教學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即所謂的“生成”,這些“生成”往往能成為教學亮點。把生成轉化為亮點,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課堂觀察能力,需要教師有教學智慧。如果教師漠視這些生成,那么在課堂中會失去很多亮點。
在《電路圖》教學中,盡管我在課前的預設很充分,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生成”??晌液芨吲d,因為正是這些“生成”成就了教學亮點,打動了學生的心。
生成亮點1:
學校旁邊有一個當?shù)睾苡忻陌l(fā)電站—_新昌長沼水電站。于是我在課堂上介紹電源的時候又請同學們介紹了自己家鄉(xiāng)的發(fā)電站——長沼水電站。
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意愿,學生能方便地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原有知識來“同化”新信息、新知識。
生成亮點2:
在預設2“使桌上的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有些小組的燈泡沒有亮。怎么辦?我事先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看著沒有亮起來的燈泡,我突然之間有了主意:何不就讓學生一起來探究一下燈泡不亮的原因?不少小組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可能是電池接觸不好;可能是
燈絲斷了;可能是導線斷了;可能是開關接觸不良……
我馬上把同學們的猜想綜合起來,請同學們找一找這些猜想有沒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都是電路中某處斷開了。
老師:這種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就叫開路。
課堂并非因為我的“沒想到”而停頓,反而是順利地把生成的問題作為繼續(xù)研究的主題,這樣使課堂教學顯得自然順暢,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生成亮點3:
按照科學探究的方法,我又讓提出猜想的小組幫助失敗的小組動手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有的小組拿來了自己組的電池,有的小組換上自己組的燈泡,還有的小組拿來了自己組的所有導線,大家一起動手,最后終于找到了燈泡不亮的原因。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所推崇的學習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合作的問題往往是教師外加的,我們看到的合作學習多是有合作之形而無合作之實。在這里,一些小組確實碰到了問題,需要幫助。而另一些小組又確有經驗,能幫助其他小組,因此,合作學習也就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
生成亮點的幾點建議:
面對教學中“節(jié)外生枝”的現(xiàn)象。甚至是一些干擾教學的不協(xié)調因素,需要教師即興發(fā)揮教育機智,隨機調整與創(chuàng)生,憑借靈活的手段,使課堂教學信息迅速獲得最優(yōu)化的傳遞與轉換,產生出奇而又合理的教學藝術,創(chuàng)設出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將“生成”轉化為“亮點”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融洽的課堂氣氛是生產亮點的前提。只有在民主、輕松愉快的氣氛里。學生才能獨立地探索,大膽地發(fā)表見解,才會有更多的“生成”可用來轉化為“亮點”。
教師的知識水平是生成亮點的保障。在知識傳播技術和渠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往往不再滿足于課本知識,開始在課堂內外廣涉新奇的知識和事物。他們對教師敢于大膽發(fā)問,有時會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或令人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這需要教師不斷地豐富、補充、更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知識廣博起來,提升自己文化知識的層次。
細心的課堂觀察是教學亮點的來源。課堂上,教師要以生為本,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給學生留下足夠思考的時間,細心捕捉學生的即時反應。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沿著自己的思路走,只急于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那么課堂又將走回教師為主體的老路,學生的主體性就很難體現(xiàn),課堂的亮點生成也就無從談起了。
亮點處不一定有學生的大聲尖叫,可能是沉靜的深思;亮點處不一定有學生的放聲大笑,可能是會心的點頭。然而,亮點處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亮點處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既要預設亮點,也需要運用教學機智,把課堂中的即時生成轉化為教學亮點,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