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一、通過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要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樂于預習。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善于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分析學生的心理。好奇心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又往往是觸發(fā)學生自學興趣的導火索。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曾經對指南針磁針指向不變而感到好奇,引起了他對物理現(xiàn)象的廣泛興趣,經過努力探索,終于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后來他總結自己的體會時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歷史知識本身的特點,在正常情況下,初中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本來是很有興趣的。我在歷史課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科特點,在課前提出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方法,使學生善于預習。要提高預習效果,應當引導學生講究讀書的方法。如指導學生在預習時認真做好筆記,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在課文中做出各種記號,課文旁寫評論、寫感悟等。這些預習方法,我一般要在課前幾分鐘抽查一部分學生,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做得好,就當場給予鼓勵,或樹為榜樣讓大家學習。上新課時,還要通過課堂提問等方法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預習效果,促使學生認真預習。
第三,要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堅持預習。預習是一種能起增效和放大作用的自學方法。只要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每個科目、每堂課都能堅持,就能夠對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文內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進行選擇。
教會學生質疑問難,是教師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善疑多問創(chuàng)造條件,講課不應過細、過多,而應當有意識的給學生留下一些疑惑。如講完課后,可以留出一些時間啟發(fā)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或向學生提一些有分量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質疑的認識主體地位。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斷質疑、釋疑,并能運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就會越來越高,其學習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
善教者使人得其法。實踐證明,教學生以學習的方法,使其掌握學習規(guī)律,比一般的教知識更為重要。作為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要精心研究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己任,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掌握自學本領,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