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梅
斯特娜夫人曾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能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獲。”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呢?
一、常規(guī)管理堅持規(guī)范化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班級常規(guī)管理上,我堅持“上好一課”“找好幫手”,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
為使一年級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使班級管理盡快步入正軌,我特別注意上好第一周課。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唱守紀律兒歌,讓學生懂得課前應準備好學習用品,課上要專心聽講,舉手發(fā)言,課后要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由于一開始就有明確要求和具體做法,學生很快適應了學校生活,班級工作迅速走上正軌,養(yǎng)成教育有了良好開端。同時,家長是我找的“最好幫手”。我充分利用家校聯系手冊、家訪、家長會等,與家長共同分析學生心理和存在問題,共同商討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對策,共同指導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形成了家校齊抓共管的格局。學生也逐漸學會了理解和支持,學會了關心和幫助,學會了寬容和禮讓……
二、強化訓練堅持制度化
不會值日是一年級新生最大難題。我決定分層次對他們進行訓練。先選十名認真負責、勤勞肯干的學生急訓。再由這些值日“骨干”分別輔導其他同學。兩個星期過后,不僅全班同學都會值日了,而且,還有很多同學主動幫父母做家務,真是讓人欣慰。此外,我對“坐姿、站姿”“課間活動”“出操集會”“上下樓梯行走”等行為習慣都進行了專項訓練,并通過開展“優(yōu)勝小組”“班級之最”“小紅花”“小五星”等評比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良好行為在競爭中得到培養(yǎng),并得以鞏固?!叭f丈高樓平地起”,通過反復抓,抓反復,我們班學生在出入走廊、上下課站排及常規(guī)管理等方面表現出色,受到了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三、在活動中融合,潛移默化,促進行為養(yǎng)成
1.日常活動堅持連續(xù)性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我注重在日?;顒又薪Y合各種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如在“學雷鋒活動月”召開“雷鋒在我們身邊”主題班會,親身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開展慶“三八”獻給媽媽“五個一”活動。通過唱一首贊歌,送一份禮物,說一句祝福,做一件家務,寫一篇作文,胸懷感恩之心,盡情表達對媽媽的愛等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覺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講衛(wèi)生、守紀律,講誠信、樂助人等行為習慣。一個“比、學、趕、幫、超”的班集體正悄然形成。
2.競賽活動堅持實效性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校的每一次競賽都是學生風采的展示,也是我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最好時機。每學期的體操比賽,從示范到指揮,從課內到課外,我和同學們同甘共苦,風吹日曬,因為心中有集體,我們年年奪第一;穿衣服比賽,從家庭到學校,從小組到個人,步步為營,逐個過關,同學們興趣十足,自理能力增強,比賽成績優(yōu)異,家長連連稱贊……每次參加學校舉行的跳繩、長跑、踺球、大合唱等比賽之前,我都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鼓舞學生士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要的在于參與”,這是我和同學們常講的話語;積極準備,輕裝上陣,班級榮譽至高無上,這是同學們參加比賽時的心態(tài)?!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學期學校舉行的各種競賽,我們班經常是年組第一,而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通過每次競賽活動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我們班說臟話的人少了,做好事的人多了;調皮搗蛋的學生少了,助人為樂的學生多了……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文明和諧的班集體正在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