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一、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內涵
開放式作文教學是針對傳統(tǒng)教育中以“課堂為主、教材為主、教師為主”的封閉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看作處于不斷發(fā)展過程的學習主體,看作是一個身心不斷構建、升華過程的人,始終把教學過程當作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不斷生成的過程。
二、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1.小學作文的性質決定開放式教學
小學作文的實質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來。小學生的作文不能理解成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應看成可交際的文字語言,只要反映他們的兒童情趣就可以了。所以作文教學必須改變?yōu)樽魑亩魑牡膫鹘y(tǒng)觀念,走開放的道路。
2.新的課程目標呼喚開放作文教學
降低要求,放開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是新課程在小學作文寫作目標上的理念追求。如“寫自己想說的話”“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感動的內容”“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等??梢?習作目標的重點放在了開闊學生的習作視野,引發(fā)真情實感,求得習作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構建開放的適應新課程目標要求的作文教學模式。
3.學生的特點需要開放教學
小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特點和鮮明差異的不同個體,他們由于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感受、態(tài)度等也是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在習作上,我們就應充分尊重他們表達的自由,盡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的開放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
三、開放式作文教學的途徑和策略
1.訓練時間上的開放
克服作文為文而文的傾向,把學生的習作訓練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的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作文應是日常生活感悟的自然產物,這樣的作文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并體現(xiàn)著表現(xiàn)自我的創(chuàng)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寫作沖動絕不會只等到作文課時才產生。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有了感受及時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教師只需引導學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加工、潤色和提煉。
2.訓練空間和內容的開放
(1)在開放的訓練陣地中作文
學生的寫作訓練,除了習作本、日記本等常見陣地,可以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墻報、板報,開辟“說句心里話”“小小新聞角”“秀秀我自己”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欄目,引導學生把班級、學校、社會和家里出現(xiàn)的好事趣事,自己取得的點滴進步,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等寫出來。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為學生的習作架設訓練平臺。這樣的訓練形式不拘一格,要求不高,學生樂于接受,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在開放的生活課堂中作文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如各種競賽活動、體驗活動、走進自然活動等。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耐心傾聽,真心感悟,然后傾情表達,從不同角度寫出生活的多姿多彩。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又可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提高表達能力,并使學生明白,生活即作文的源泉。
(3)在開放的學科活動中習作
語言文字是載體,教材或具有道德認識的價值,或含著科學啟蒙的因素,這使語文學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會等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這又使語文學科和音樂、美術息息相通。教師應有意識地抓住習作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交融,使習作成為學生建構各科知識的一種有力手段,進而產生強烈的作文動機。跨越語文學科,更充分鍛煉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在習作課上創(chuàng)設其它學科的情境,幫助學生尋找習作素材,自覺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例如在習作指導課上組織學生畫畫,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做科學實驗、手工制作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各門功課的興趣,更進一步提高作文能力。
(4)在開放的閱讀實踐中作文
閱讀是學生作文的積累、感悟、體驗、遷移、模仿過程,因此,不可忽視閱讀實踐的過程,要滲透作文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邊讀書邊領悟,做到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此外,還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指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段落、篇章,寫好讀書筆記。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5)在開放的課程開發(fā)中作文
新的語文課程由單一性(文本)走向綜合性,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拓展了作文教學的途徑。同時語文課程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應在開發(fā)過程中,注重讓學生去積累、感悟、體驗。例如,觀察大自然,游覽名勝古跡,參加社區(qū)活動,了解民情風俗,留心國內外重大事件,關注熱點問題,搜集網(wǎng)絡信息等,這些都可以成為作文選材的內容。
3.習作評價的開放
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習作教學老師集中批改、集體評講的方式,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評、電腦測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習作進行評價。評價的尺度要放寬,多鼓勵、多表揚,尊重學生人格,發(fā)展學生的習作個性,如評出習作的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細節(jié)、最佳構思、最佳抒情等,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蔣集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