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梅
摘 要: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獨特性在于教材只是提供了話題和范例,它要通過教學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建構,教學賦予教材以生命,這個“激活”教材的過程是通過架構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生活橋梁、活動橋梁、平等對話的橋梁、搭建師生互動的平臺實現(xiàn)的,用書中的話題談論自己的生活來達成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橋梁 架構 教材 學生
縱觀六年來的教學和研究,品德與社會課程為師生成長搭建了寬闊的舞臺和心靈溝通的橋梁。教材是課程的媒介,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獨特性在于教材只是提供了話題和范例,它要通過教學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建構,這個“激活”教材的過程是通過架構教材與學生之間橋梁,搭建師生互動的平臺而實現(xiàn)的。
一、架構生活橋梁,學生用教材的話題談自己的生活
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獨特性在于以兒童作為主角,扎根于兒童的生活,教材是能夠與兒童進行對話的文本。教學中要善于應用教材提供的話題和范例激活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激活整個課堂。我在進行《媒體連著你和我》第二課時教學時,為了引發(fā)學生對已有廣告知識的回憶,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課問題:“同學們你們早餐都喝些什么品牌的牛奶?你們是怎么知道這些牛奶的品牌的?”因為牛奶是孩子早餐常見的飲品,學生是非常熟悉的,又因為牛奶的品牌很多,是通過各種廣告渠道宣傳的,所以我用這個話題導入課題,學生有話可說,自然地將話題導入了廣告。為了上好《請到我們家鄉(xiāng)來》,課前請孩子們走進鳩茲廣場,了解家鄉(xiāng)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為上好《遵守交通規(guī)則》一課,我和孩子們在十字路口觀察過交警指揮交通和人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實際情況;在學習六年級下冊《我這六年來》這課時,通過對話激活學生的情緒。我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在和大家相處的四年中,也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我真誠地向我曾粗暴批評過的李暢同學道歉,我緊緊地擁抱了這位調皮的學生。教室里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面對著我朝夕相處四年,即將畢業(yè)的實驗班同學,我的不舍也溢于言表,我說,如果有誤會大家和態(tài)度不好的時候,借此機會我要對大家說聲對不起,請大家原諒,我真誠地彎下我的身子,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這樣的對話激活了所有在場的學生,師生關系得到了升華,學生們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六年在母校的學習和生活,對母校和老師的感激之情深深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里。這樣的愛校和尊師教育是師生共同開創(chuàng)的課堂自然達成的。只有用教材中的話題談論自己的生活,才能獲得這樣的教學效果。這也是我四年實驗課堂上得最成功的一節(jié)課。
二、架構活動橋梁,學生在體驗感受中自主構建
品德與社會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種兒童文化。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師架構活動平臺,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才能達成教育實效。
如我在進行三年級《父母的疼愛》一課教學時,采用了討論、講故事、唱歌等形式。三年級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當經(jīng)過三十分鐘左右時間的學習,有些疲勞,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四十分鐘的教學效率。我舍棄了教材中給父母設計生日方案的教學內容,將平時學生生活中關心孝敬父母的一些力所能及事情設計成了競賽題,以競賽的方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很好地達成了怎樣關心孝敬父母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媒體連著你和我》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對廣告的必要性有較深刻的理解,我設計了辯論會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興趣盎然辯論激烈,各方對有無必要做廣告發(fā)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最后,我巧妙地用巴拉馬博覽會上中國茅臺酒從無人問津到被瘋狂搶購的事例,證明了現(xiàn)代商品社會廣告的價值。平息了學生的辯論,使雙方都接受了教學的觀點。為了對《我們的合作》一課的合作有感性認識,我?guī)Ш⒆觽冊诓賵錾献魅怂耐扔螒?讓孩子們在體驗感受發(fā)現(xiàn)中思考辨析,自主建構,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愉悅,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樣合適的活動橋梁的搭建,成功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架構平等對話的橋梁,引導學生提升道德認識
品德與社會教材提供給兒童一種平等對話的場域,尊重了學生與教師的理性選擇。鼓勵教師根據(jù)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
例如我在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在學生互相說說父母疼愛自己的故事,使學生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孩子的認知決定了他們的認識是淺層次的,如果教學僅僅停留在這一層次就顯得力度不夠。為了升華父母疼愛子女的感情,我又設計了《天亮了》這一典型的父母愛子女的真實故事,用充滿感情的講述打動了學生,提升了學生愛父母的感情,同時也擴展了教材的內容。
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我講述《誠實節(jié)來歷的故事》時,同學們那聚精會神的神態(tài)。還記得我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我們要去認識一位美國的小男孩,他因為不肯說謊話,而付出了幼小的生命,為此美國人還為他設立了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誠實節(jié)。聽了這則故事,把你們的真實想法告訴我?
我們班既調皮又很聰明的李暢同學站起來發(fā)言:老師,埃默紐他真傻,他為什么不先答應他的爸爸媽媽幫他們說謊,然后等警察來了再告訴他們事實真相,這樣他既是個誠實的孩子,又不會死了,要是我,我肯定會這樣做的。老師,我認為為了自己的生命,暫時對爸爸媽媽說假話,最終告訴警察叔叔真相,這樣做值得,這樣做他還是個誠實的孩子。他的回答贏來了一片贊同的回聲。我在心里暗暗的喝彩,我們的孩子思維是變通的。同時我又知道,在這樣道德兩難的問題面前,說教可能是蒼白的。品德課的實效就在于學生說真話,在于教會學生明辨是非,學會在不違背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用變通的方式處理問題。還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貴的,這樣處理問題不是更聰明嗎?這才是學生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生活。還有比這更好的德育嗎。只有將課堂開放,只有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愿意說真話,教師在平等的對話中去審視孩子,真誠地交流、引導,學生才能接受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作為一個品德與社會教師是幸福的,架構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在品德與社會的課堂上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博真情,讓我們的心靈在師生交流中得到愉悅,我們的思想在師生交流中得到升華!讓學生踏過這座心靈之橋,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延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