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河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由于合作學習能充分發(fā)揮老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而被廣泛引入課堂。目前不少課堂上所組織的合作學習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公開課上,“合作學習”演變成了“靈丹妙藥”。教師在操作中存在著許多誤區(qū),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師故設問題,宣布討論,于是學生匆忙分組,七嘴八舌,熱鬧非凡,但這熱鬧的背后學生大多“各自為政”,有的搞“一言堂”,有的你爭我搶,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更有甚者,不讓別人插話,全得按我說的辦。
下面筆者就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嚴密組織,明確分工
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家庭背景、個性特征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小組的組建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征,各小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以保證公平競爭,這有利于學生愉快地進行合作,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小組成員共同確立的學習目標,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明確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依靠小組成員間的團結協(xié)作。讓小組成員明確各自在合作學習中的責任,達到職責清楚、分工明確。例如在初二年級《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中組長可分配小組成員承擔各種任務,一個同學畫電路圖,一個同學連接實物,一個同學負責檢查(兼發(fā)言員),一個同學負責讀數和記錄。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明白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使合作學習有序又有效地進行。為了每個組員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這些角色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交換,以達到不同的感知效果。
二、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
培養(yǎng)小組成員團隊合作意識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重點。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在實驗過程當中,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有效地溝通;成員們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要互相幫助和支持,形成強烈的集體責任感,并妥善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建設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例如: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中,設計電路時,有的學生設計的電路可能沒有滑動變阻器,對此可以讓組內學生展開討論:電路中究竟要不要滑動變阻器?為什么?其實關于滑動變組器的作用前面已經學過,通過討論學生應當能理解滑動變阻器的必要性。
三、教師指導,有的放矢
教師在安排合作學習任務后,絕不能認為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因為在剛開始組織合作學習時經常出現(xiàn)學生分工不明確,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或思維受阻,討論膚淺、表面化等現(xiàn)象。同時組員之間組間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認知差距,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所以教師在安排合作學習任務后,應迅速來到學習中間巡視,關注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對需要幫扶、點撥的小組進行指導,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為提高其實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科學地評價合作效果
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順利發(fā)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實現(xiàn)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辯證統(tǒng)一,就應該建立一種促進學生做出個人努力并且小組內成員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把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參與積極性、合作誠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組總體成績等方面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的內容。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的怪圈,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作者單位:甘肅金昌金川集團公司中小學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