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梅
“逗春牛”是湖南綏寧縣苗、侗人民在農耕生產(chǎn)、生活過程中以牛為神物,愛牛、祭牛中產(chǎn)生的一農耕生產(chǎn)、生活的民俗文化?!岸捍号!币彩敲纭⒍弊迦嗣竦囊环N迎春儀式,立春節(jié)開展逗春牛活動,是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后代興旺發(fā)達、人畜平安的美好愿望;同時也反映了苗、侗族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不畏艱難、頑強生存的樂觀主義精神。這種習俗自唐宋以來,在苗、侗山寨就已形成,一直流傳至今,是苗、侗人民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是苗、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傳統(tǒng)的“逗春?!毙问接袃煞N,一種是由兩人拱戴牛頭牛尾模仿牛的動作,執(zhí)牛鞭的兒童、小丑、紳士、扛犁的農夫、采桑姑娘跟隨在后,敲鑼打鼓走村串戶,一路上做一些簡單有趣的動作,說一些吉祥的話語。另一種“逗春?!毙问绞羌擂r神時,采用群舞形式,表演多在堂屋前和寬敞的空曠坪內進行。角色有春牛扮演者、掌犁人、大叫花、小叫花、先生、老婆婆、滿姑娘。在打擊樂的伴奏下,春牛搖頭擺尾,活靈活現(xiàn),有節(jié)奏地跳起“吃水”、“過坎”、“洗腳”、“搓踹”等動作。大叫花、小叫花逗趣的即興表演,先生、老婆婆、滿姑娘和掌犁人的滑稽樣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我編導的《逗春?!芳床捎玫氖菓蚯帉址?,融入自己對題材的思考和感悟,將這些思考和感悟變成編導語匯,通過演員表演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藝術的魅力,并不在于主題,而在于動人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細節(jié)。在編導“逗春?!睍r我注重戲劇性與紀實性,加了些唱詞、道白,制造沖突,把戲劇性與沖突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沒有沖突就沒有戲”,戲劇性在于劇中人物相互影響,相互較量,德國理論家施萊格爾曾持這種觀點:戲劇性能夠以虛構人物的表演通過感情渠道,使場內普通觀眾發(fā)生興趣。在編導“逗春?!敝形野阉囊恍┲R智慧具體細化,歸納演繹成為一個既保留了它知識智慧的母體源地,又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對其內容加以提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吸收了一些現(xiàn)代文化多元素豐富其內涵。使其更為人們喜聞樂見,更為完美,讓人類對自身文化形態(tài)特征有一個新認識,展示了人類現(xiàn)行文化知識體系的重新勾畫。
一、角色的設計
1、兩頭春牛由四名男子扮演,兩頭春牛都做了人性化的設計,一頭牛性格急躁好斗,一頭牛性格溫馴寬厚。用竹篾扎紙糊牛頭,青布棕絲做牛服,樣子很逼真。
2、兩掌犁人為中、青年男子,中年男子性格豁達、幽默滑稽。青年男子憨厚但不老實,見了姑娘有點賊眉賊眼,動作笨拙逗樂。他們的打扮是稻草農、破蓑衣和斗笠,臉上涂抹鍋底黑。
3、媒婆,性格潑辣,油嘴滑舌,身背錢袋子,手搖棕蒲扇,老年彩旦形象。
4、苗家女,端莊秀麗,撐著紅油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5、滿姑娘,聰明伶俐,哼著山歌割牛草。
6、蚌殼仙子,美麗動人,逗樂。
7、烏龜娃娃,頑皮可愛,好耍。
角色的設計集中了傳統(tǒng)的能夠成戲劇性的東西,同時也增加了富有喜劇性的內容。
二、情節(jié)與沖突
戲一開場,呈現(xiàn)一幅山寨田野風光,中年男子唱著“自古只有種田吃大米。哪有讀書吃文章”的山歌,扛著犁,趕著牛上場。青年男子聞聲也哼著:“清早起來把田耕,只盼著谷黃糧滿倉”的山歌上場,這里設計了春牛過坎的場景,性格急躁的牛故意挑逗性格溫馴的牛,溫馴的牛一再退讓,急躁的牛步步逼近,終于惹惱了溫馴的牛,兩頭牛斗了起來。掌犁人擔心牛斗傷,在極力拉扯,牛反之越斗越兇。引著苗家女出門相親的媒婆一見此情景,樂得手舞足蹈,趕緊向內招呼,一會兒,滿姑娘、蚌殼仙子和烏龜娃娃一擁而上,觀看斗牛場面,幾個回合,掌犁人在勸架過程中幾次摔倒。最后終于把相斗的牛拉扯開,各自回到自家田里犁田。滿姑娘、蚌殼仙子和烏龜娃娃余興未盡,向前繼續(xù)逗春牛。媒婆拉著苗家女至一旁,說要給她找一個有錢有勢的如意郎君,說得苗家女心花怒放,含羞帶笑,掌犁人看到美麗動人的苗家女,沒心思犁田了,把牛放到水塘里洗澡,春牛嬉水吸引了苗家女,苗家女上去逗春牛,撫摸牛,給牛撓癢洗澡。掌犁人望著逗牛的苗家女喜形于色,情不自禁向前逗苗家女。苗家女一見叫花似的掌犁人忙躲閃,掌犁人追趕,媒婆阻攔,正在逗春牛的滿姑娘、蚌殼仙子和烏龜娃娃見此情景都上前相助,掌犁人見了如花似玉的滿姑娘,回頭又把滿姑娘逗,嚇得滿姑娘喊爹娘,媒婆一見亂了套,趕緊逗著兩頭春牛打架。中年掌犁人拖著苗家女,青年掌犁人扛著滿姑娘在奔跑,蚌殼仙子與烏龜娃娃在后追。媒婆大叫:“快來看啦!牛又打架了——”一見牛打架,掌犁人趕緊撇下苗家女和滿姑娘,欲上前拉扯春牛,此時,蚌殼仙子夾住了中年掌犁人的腳,烏龜娃娃伸長脖子用尖嘴戳青年掌犁人的臉,使兩掌犁人無法動彈。媒婆拉開斗架的牛,分別讓苗家女、滿姑娘騎著,媒婆、苗家女、滿姑娘逗著春牛下,兩掌犁人急得大叫:“我的牛——”
春牛用叫聲回應:
“恩媽——”
媒婆接腔:“看看,咯春牛好乖哦,還喊娘老子呢!”
眾笑,歡呼下。
我用戲曲編導的形式演變的“逗春?!保楣?jié)的發(fā)展受到戲劇沖突的制約,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離開了沖突就不存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逗春?!本筒皇苓@一規(guī)律的制約。
三、傳統(tǒng)與改革
傳統(tǒng)節(jié)目不能只繼承,還要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意識,這樣才能爭取觀眾,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使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目與時俱進,注入新的生命,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傳統(tǒng)的“逗春?!敝姓评缛恕⒚狡?、苗家女,表演隨意,相互之間沒有有機的結合起來,雖然有幽默之處,可在逗字上沒有好好做文章,逗牛的主題不突出。為了再現(xiàn)歷史而又符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我用夸張的手法把傳統(tǒng)的與藝術虛構巧妙結構起來,注重戲劇性,在戲字上做文章。即掌犁人用愛的方式逗春牛,逗牛過坎、嬉水、喝水,撫摸洗澡……而媒婆、苗家女、滿姑娘、蚌殼仙子,烏龜娃娃卻以逗樂、好玩的方式逗春牛,如牛在水塘里,它們用夸張的動作逗戲春牛,擰牛角、牽牛鼻、繪牛洗澡、撓癢,給牛灌水,坐在牛背上,扯牛尾巴,蚌殼仙子給牛扇風,烏龜娃娃親吻?!旱么号泛呛?,隨著打擊樂聲,大家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同時在逗春牛的過程中,春牛也逗戲蚌殼仙子與烏龜娃娃,掌犁人逗戲苗家女與滿姑娘,媒婆逗戲掌犁人,蚌殼烏龜逗戲掌犁人,龜蚌互戲,蚌殼仙子夾住烏龜頭,拉鋸似的幽默滑稽動作,讓人捧腹大笑,人畜共舞,更使“逗春牛”趣味橫生,場面熱鬧,高潮迭起,“逗春?!钡摹鞍ぁ笔冀K貫穿,不時引發(fā)爆笑,好看好玩,富有感染力。給人帶來祥和與歡樂。
動作的變革。傳統(tǒng)的“逗春?!敝杏姓评缛伺c姑娘打鬧逗樂,擁抱接吻,摸乳房、屁股等粗俗不雅的動作。為了不造成現(xiàn)代觀眾對傳統(tǒng)節(jié)目欣賞的障礙,我在編導中已把它刪除,用一些文明而有趣的動作代之。
另就是通過對木犁、牛鞭、竹篾扎紙糊牛頭、青衣棕絲牛衣、稻草衣,破蓑衣、爛斗笠、蚌殼、烏龜?shù)泉毦咛厣牡谰叩那擅钸\用,加上節(jié)奏明快的舞臺調度、錯落有致的打擊樂、田間水車的協(xié)調配合,一幅苗、侗族人民“逗春牛”的熱烈歡快、生動活潑有趣的歷史畫卷便立體地呈現(xiàn)在廣大觀眾的面前。
改革后的“逗春?!敝黝}明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語言簡練、生動、幽默,不僅具有傳統(tǒng)的舞臺性、表演性,還具有現(xiàn)代的情趣性、大眾性、靈活性等特點。藝術性、觀賞性的完美統(tǒng)一,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魅力,上演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廣大觀眾以及媒體的關注。2007年它已被列入邵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如今“逗春?!币殉蔀楸涣袨閲曳俏镔|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的“四·八”姑娘節(jié)活動中的極具民族個性特色的重頭戲,很受人們的喜愛。
所以說編導出包含戲曲精髓、又洋溢著時代精神的新編民俗文化節(jié)目是民俗文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打破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背離的唯一方法。愿我們綏寧這朵民族之花越開越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