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瓷片”
蕭堅強
能聞“古香”了,能察“古色”了,收藏便入門了。
有些情感像樹葉,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呈現(xiàn)不同顏色和狀態(tài)。有些情感像溪流中的巖石,堅定不移地默默地守候著自己的期盼。
我經(jīng)常找自己找得好苦。
一整天,時間好像也在睡覺。
我得抽一點兒功夫把一些亂七八糟的思想清理進回收站。不然腦子啟動太慢。
在城市的夜晚聽到蛙鳴。它們是不是也在想念著故鄉(xiāng)?
環(huán)衛(wèi)工人忘了把天空擦亮,我只能看到灰蒙蒙的月光。
白天能不能懂得醒著的夜?
世界未曾完滿。也許我們很幸福。
我們不僅主宰不了自己的身體,同樣也主宰不了自己的精神。
情感的世界里,虛即是實,實即是虛。實是沉重和負累。虛是夢想和向往,是精神家園的獨特風景。
我是一掛山間的瀑布,跌落是為了平靜的回歸。
我寫下的文字都是釋惑的文字,釋惑才能釋懷。釋懷才能曠達。人生曠達了。生命的天堂才會因此而更加美麗。
在孤獨的天空里,我自由地翱翔。
傍晚。我走出城市的高樓,牽著自己的靈魂去湘江邊放牧。
在夜晚,我常常自己放映著自己的人生故事,既是主角又是觀眾。
玩古不窮,貪古不富。收藏愛好者切記。
元釉里紅龍紋大罐鑒賞
蕭堅強
宋末元初,人們發(fā)咀了在瓷石中摻合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嶺土達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鋁的含量得以提高,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瓷胎在高溫條件下變形,保證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時提高了燒制溫度,使瓷化程度增加。
該罐胎骨白中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堅硬,整器重8.2公斤。
體形巨碩的底面有深淺不等的窯紅。
整罐由四段拼接而成,底、口、罐上、下部分,接口分別在頸部。腹部、底部。外壁接痕經(jīng)打磨,僅腹部接痕及底部接痕隱露,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罐頸都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見修削。
罐底部留有切削的螺旋痕,旋削痕較粗較疏。自然老到。底部及圈足沾有黑褐窯砂,熔入胎骨。底足平切,寬3厘米,足墻內外斜削,底足很淺,僅4毫米左右。
整器施白釉,釉面白中含青,積釉處呈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及如玉般的色澤。
整器造型厚重飽滿,霸氣十足,時代風格鮮明。陶瓷之精美者全在氣勢。氣旺,則品之有興味;勢蓄,則百賞不厭。這件藏品具有著百看不厭的藝術魅力。
整器紋飾六層:
盤口刻忍冬紋一周,頸部刻蝌蚪云紋,斜肩覆蓮肉刻火珠等雜寶,溜肩部刻纏枝蓮花紋一周。主體紋飾為行龍兩條,一條回首奮爪,一條昂首騰飛,間以云紋,刻劃酣暢有力,生動傳神。主紋涂繪裝飾釉里紅,云紋及龍紋在釉里紅里留白。紅白相襯,主題紋飾更為醒目。
腹部對稱貼兩鋪獸臉,亦人亦獸,掛串珠。模印清晰,生動。
脛部刻仰蓮瓣一周,內刻垂云紋,蓮瓣單個排列。
此罐釉里紅星色美艷無比,有肥厚流油的感覺,垂流現(xiàn)象明顯,銅紅料聚積處邊緣略見暈散,釉薄處泛綠色苔點,呈色具元釉里紅典型特征。
罐里為蕩釉,稀薄且有垂流痕,無釉處呈火石紅色澤。
頸肉及釉面見有自然老到的釉曝點數(shù)處。
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zhèn)瓷工的重要發(fā)明之一。釉里紅是指以銅紅料在胎上繪畫絞飾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現(xiàn)紅色花紋的瓷器。釉里紅由于燒成難度太,產量很低,傳世與出土的元代釉里紅器數(shù)量極少,十分珍罕。目前發(fā)現(xiàn)的元代釉里紅完整器不過數(shù)十件,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