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羅伯斯是一所大學一年級的退學學生。他個子矮但結實、滿臉有胡須,一年四季都穿著開領衫、藍色工作褲及蛇皮靴子,戴著牛仔帽。
在他25歲時,就開始在家鄉(xiāng)一帶銷售自己制作的各種款式的“軟雕”玩具娃娃,同時他還在附近的國家公園禮品店上班。
以前連房租都交不起、窮困潦倒的羅伯斯如今已成了世界最有錢的年輕人之一。
然而,這一切不是歸功于他的玩具娃娃討人喜愛的造型或是它們低廉的售價,而是應歸功于他在一次鄉(xiāng)村工藝品展銷會上突然冒出來的一個靈感。
那天,在展銷會上,羅伯斯擺了一個攤位,將他的玩具娃娃排好,自己站在攤位前不斷地調換拿在手中的小娃娃,向路人介紹說:“她是個急性子的姑娘”,“她不喜歡吃紅豆餅。”
就這樣,他把娃娃擬人化,不知不覺中,就做成了一筆筆生意。
不久之后,便有一些買主寫信給羅伯斯,訴說他們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娃娃被買回去以后的問題。就在這一瞬間,一個驚人的構想,突然涌進羅伯斯的腦海中。
羅伯斯忽然想到,他要創(chuàng)造的根本不是玩具娃娃,而是有性格、有靈魂的“小孩”。
就這樣,他開始給每個娃娃取了名字,還寫了出生證書,并堅持要求“未來的養(yǎng)父母們”都要進行一個收養(yǎng)宣誓,誓詞是:“我某某人鄭重宣誓,將做一個最通情達理的父母,供給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用心管理,以我絕大部分的感情愛護養(yǎng)育他,培養(yǎng)教育他成長,我將成為這位娃娃的唯一父母。”玩具娃娃就這樣不僅具有玩具的功能,而且還凝聚了人類的感情,將精神與實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真可謂是一大創(chuàng)舉。
事實上,羅伯斯的許多“小孩”是在佐治亞州克利夫蘭的一家“兒童醫(yī)院”中誕生的,該醫(yī)院原來是一家診所,羅伯斯把它改造成一家大百貨商場,里面的售貨員都穿著醫(yī)生和護士的服裝。在這里,“未來的父母們”可以親眼看到頸上掛著聽診器、臉上戴著口罩、身著白色長服的“醫(yī)生”從搖籃里抱起他們的新生嬰兒,然后拍拍它的屁股,表演得跟真的一樣。
當這些“未來的父母們”去“收養(yǎng)室”宣誓和去收款處付款的途中,他們會經過“兒童醫(yī)院”的手術室和保育室,可以透過窗戶看到里面的“新生嬰兒”。
就這樣,數(shù)以萬計的顧客,被羅伯斯這些異想天開的構想迷得神魂顛倒,他的“小孩”和注冊登記“的銷售額,一下子激增到20億美元。羅伯斯獲得了成功,他的事業(yè)遠遠超越了同行,這應該歸功于他那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