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摘要微軟就打擊盜版軟件掀起了一陣黑屏活動,并把矛頭指向了所有的終端消費者。由于以往維護知識產(chǎn)權活動的打擊對象一般局限于非法營利的傳播者,微軟的行為引起了諸多爭議。本文就終端使用者使用盜版軟件是否屬于合理使用范圍,是否對微軟權益造成重大損害展開論述。
關鍵詞合理使用 終端使用者 善意下載中介 惡意下載中介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159-01
最近,微軟掀起了一場名為“正版驗證”的黑屏活動:利用技術手段侵入用戶電腦,只要用戶使用的WINDOWS OFFICE軟件不是正版的,用戶桌面每過一小時就變成黑色。國內(nèi)用戶對微軟的做法反應強烈,由此引發(fā)了各方面對該事件的大討論。本文主要從用戶使用盜版軟件的行為和網(wǎng)上提供微軟軟件下載的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這一方面進行分析。
合理使用,指在特定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既不必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制度。認定是否屬于合理使用,國際公約中規(guī)定了所謂的“三步檢驗標準”;將它加以簡化,在實踐中我們一般通過兩方面來判斷:(1)是否出于商業(yè)目的;(2)是否給權利人的權利造成侵害。
一、是否出于商業(yè)目的
微軟這次行動直接針對的對象是所有在電腦中裝載了WINDOWS,OFFICE 軟件的最終用戶,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個人用戶和家庭用戶,在電腦中裝載這些基礎軟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沒有有償向他人轉手出售的動機和行為,也就談不上商業(yè)目的了。
目前盜版軟件傳播的主要途徑是網(wǎng)上那些形形色色的下載網(wǎng)站和論壇。為了方便分析,我們把他們分為善意下載中介和惡意下載中介。善意下載中介,指那些無償將軟件放在網(wǎng)絡上供人下載的人;惡意下載中介,指將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軟件放在網(wǎng)絡上,供他人有償下載使用的人。我們先來看善意下載中介,首先,他本身的軟件使用行為由于不具有商業(yè)性,不違法;其次,向公眾公開該資源行為該如何定性?事實上,隨著購買光盤行為的結束,購買方也就開始擁有了對光盤及其所承載程序一定的處分權。就像一個人買了一本書,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隨意把書借給別人看,出版商不能因為他這一行為減少了大家的購書愿望從而減少了他們利潤而追究這個人的責任。由于軟件程序的特殊性,這一“借閱”過程需要通過軟件程序的上傳和下載來實現(xiàn)。所以,善意下載中介的無償行為不構成違法。
接下來,我們來考慮有償下載的情況。微軟是WINDOWS系統(tǒng)和OFFICE系統(tǒng)的權利人,軟件的購買協(xié)議寫明,用戶一人購買的軟件僅限于使用于一臺電腦之上。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購買的一個軟件放在網(wǎng)上有償供人下載,就會跟微軟形成同種業(yè)務的競爭關系:其他用戶既可以去微軟購買正版軟件,也可以通過網(wǎng)上下載的方式獲取該軟件。這樣,一方面,微軟作為軟件程序的開發(fā)者,有大規(guī)??蒲型度胄枰栈?另一方面,普通用戶只要支付購買一個程序的費用,這樣顯然使權利人微軟處于及其不利的地位。這種行為已經(jīng)嚴重地侵犯了微軟對自己開發(fā)軟件的許可使用權。之所以認為上面提及的提供免費下載的行為合法,而這里提供有償下載的行為構成非法,關鍵就在于其中的經(jīng)濟利益。這就牽涉到我們即將提及的第二個問題。
二、是否嚴重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
權利人的利益既包括既得利益,也包括潛在利益。既得利益,指行為人做出行為之前權利人已經(jīng)切實享有的利益;潛在利益,指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利益。就既得利益而言,無論為數(shù)眾多的終端客戶,善意下載中介還是惡意下載中介都不能使微軟已有的營業(yè)收入或各類資產(chǎn)減少,因而他們都不構成對既得利益的損害。就潛在利益而言,如果不存在那些網(wǎng)上的軟件下載資源,終端客戶的確有可能購買正版微軟軟件。但一方面,每個終端用戶對微軟潛在利益的影響及其有限;另一方面,這些軟件程序緊密關系到每個用戶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把廣大使用盜版軟件的用戶列為打擊對象,效果不明顯且易引發(fā)爭論。
善意下載中介的作用更偏重于加速這些基礎軟件的傳播和應用。試想一下不存在下載中介的這樣一種情況:軟件市場上不存在壟斷,各種軟件公平競爭,在價格相對偏高的微軟產(chǎn)品和其他相對低廉,功能相差不遠的國產(chǎn)軟件之間,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會作何選擇?其實黑屏事件后的市場動向已經(jīng)給了我們答案:相當部分的消費者轉而購買價廉物美的國產(chǎn)軟件。
惡意下載中介的行為則嚴重地侵犯了微軟的合法權益。首先,他們在提供下載資源的時候收取費用。如果一個用戶肯支付費用來下載軟件,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在不存在網(wǎng)上下載資源的情況下,他購買微軟正版軟件的可能性要高于那些在現(xiàn)實中免費下載軟件的用戶。惡意下載中介的存在導致嚴重的惡性競爭,使得微軟的潛在客戶大量流失;其次,他們通過這種非法行為積聚了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使得擴張侵權范圍和領域成為可能,不僅給微軟,也給其他軟件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威脅;再次,有些惡意下載中介對微軟軟件稍加修改,就冠冕堂皇地打上自己的品牌,這種行為就是剽竊。如果放任這種行為不加約束,著作權人已有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也被無情的打擊,不利于新技術的開發(fā)和社會的進步。因此,我認為,這些惡意下載中介應該成為微軟打擊盜版的主要對象。
知識的目的在于推動社會的進步,如果一項研究成果不能使社會進步,那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提倡對研究成果的合理使用,這就對著作權人的權利產(chǎn)生了必要的限制,著作權人對此負有容忍的義務。
參考文獻:
[1]李永明主編.知識產(chǎn)權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張玉瑞.互聯(lián)網(wǎng)上知識產(chǎn)權——訴訟與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汪镕.在線音樂試聽服務適法性問題研究.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08(8).
[4]千龍網(wǎng)—千龍科技—評論:微軟黑屏之爭的最大價值.http://tech.qianlong.com/33443/2008/10/ 31/71@4726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