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華 居松南
摘要出口信用證下寄單行是純粹承擔寄單義務的銀行,其不是信用證的議付行或兌付行,不承擔議付行或兌付行的責任,因而其承擔的義務要較議付行為輕,但是寄單行同樣應當盡到合理的審核義務以保障受益人的權利。
關鍵詞信用證 寄單行 UCP600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38-02
信用證交易一般是因為存在著真實的貿(mào)易而發(fā)生的,在受益人收到開證行開立的信用證之后,受益人需要準備貨物、裝運、保險、制單,并將單據(jù)最終提交給指定銀行或開證行從而獲得信用證的兌付。在我國的業(yè)務實踐當中,出口商將單據(jù)交由境內(nèi)銀行,境內(nèi)銀行審核后將單據(jù)寄往國外,等待開證行最終確認付款的情況最為多見,境內(nèi)銀行在此交易活動中實際是寄單行的身份。本文所指寄單行即接受出口商提交的單據(jù),并將單據(jù)寄往開證行或保兌行的銀行。
一、寄單行的法律地位
欲要分析寄單行在出口信用證下承擔何種審單義務,有必要審核寄單行在出口信用證下?lián)魏畏N角色,居何種法律地位。
(一)寄單行并非承擔相應義務的被指定銀行
根據(jù)UCP600第2條之規(guī)定,被指定銀行系指受開證行的授權代開證行對外行使付款、議付或承諾付款之責的銀行。信用證開證銀行均會在其開立的信用證中指定相應的銀行代為履行其責,該銀行即為被指指定銀行。但在實際的信用證流轉(zhuǎn)當中被指定銀行一般也是信用證的通知行,而該通知行一般也是出口商所在的銀行。換句話說,信用證出口商完成出口之后交單的銀行一般就是信用證規(guī)定的被指定銀行。
雖然被指定銀行是信用證開證行在信用證中明確規(guī)定的代行其事的銀行,但是并不意味著該被指定銀行確定地必須代開證行承擔相應義務。UCP600第12條規(guī)定“a. Unless a nominated bank is the confirming bank, an authorization to honour or negotiate does not impose any obligation on that nominated bank to honour or negotiate, except when expressly agreed to by that nominated bank and so communicated to the beneficiary. ”其意指:a. 除非一家被指定銀行是保兌行,對被指定銀行進行兌付或議付的授權并不構成其必須兌付或議付的義務,被指定銀行明確同意并照此通知受益人的情形除外。
UCP600下的被指定銀行可以承擔開證行的兌付或議付的責任,這個義務是開證行在信用證交易下對外承擔的最主要義務,所有信用證交易的設計都是圍繞著開證行如何是信用證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來進行的。做為開證行而言,其和受益人或其他享有信用證權利的人相隔甚遠,指定銀行可以視為開證行的代理行代為行使開證行的上述職能。UCP600在這一條中明確了指定不構成義務。從法律關系上來看,指定銀行和開證行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性質(zhì)是委托代理關系。開證行是委托人,指定銀行是受托人,UCP600在此強調(diào),開證行的單方指定并不意味著被指定銀行必須按照開證行的指定行事,指定銀行仍然可以拒絕履行付款的義務。委托代理行為本身是一個雙務行為,即需要當事雙方達成合意才能產(chǎn)生效力,開證行的指定本身是對外發(fā)出的一個單方行為,在沒有得到被指定銀行的明確同意時,該授權、指定并不對被指定銀行產(chǎn)生效力,只有被指定銀行明確同意對信用證進行議付或兌付時,被指定銀行才受信用證的約束,也就是說在此時信用證的被指定銀行才承擔代開證行對外進行兌付或議付的責任。但是保兌行是個例外,保兌行是對開證行的付款承擔擔保責任的銀行,其仍然是承擔的第一性的付款責任,只要保兌行就信用證進行了保兌,保兌行的地位和開證行別無二致,保兌行即必須確定地履行兌付或議付信用證的責任。
按照UCP600的規(guī)定以及法律關系的分析,被指定銀行雖然接受指定,但是被指定銀行仍然可以不代為兌付信用證,也就是說不承擔被指定的兌付義務,從這一刻開始,被指定銀行實際上已經(jīng)不是信用證意義上的被指定銀行。在現(xiàn)實信用證交易中,信用證的種類以自由議付信用證最為常見,在信用證上一般注明本信用證適用于任何銀行議付,此時任何銀行均可能成為信用證的指定銀行。在自由議付信用證下,受益人制作單據(jù)之后一般將單據(jù)徑直提交給自己的往來銀行,在此時如果受益人的往來銀行并未付出對價,則此銀行仍然不是被指定銀行,而是本文所指的寄單行。
(二)寄單行實際上應為受益人的代理人
盡管信用證的定義存在各種不同的表述,但從法律角度看,信用證是開證行根據(jù)開證申請人的請求和指示,向受益人簽發(fā)的規(guī)定在符合一定條件時保證付款的書面承諾文件。信用證法律關系當中最為核心的法律關系系開證行和受益人之間就如何付款形成的信用證法律關系,即信用證開證行對受益人就如何付款發(fā)出的有條件的承諾,只要受益人提交了和信用證相符的單據(jù)以及滿足了信用證規(guī)定的其他要求,則開證行就應當向受益人履行付款的義務。
在寄單行不承擔被指定銀行義務的模式下,寄單行只是機械地接受受益人提交的單據(jù),并進行相應的審核,其后將單據(jù)徑直既往開證行請求付款??梢赃@樣說,寄單行將單據(jù)寄望開證行和受益人將單據(jù)直接交個開證行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UCP600也從來也沒有否認受益人可以把單據(jù)直接交給開證行請求付款。所以寄單行只是受益人寄單并請求付款行為的代理人,其代理受益人行使寄單并要求付款的權利。從代理行為的法律后果上來分析,寄單行的一切行為的法律后果均應當由受益人來承擔。即便信用證得到了開證行的正常兌付,寄單行也是基于對受益人的委托行為將款項轉(zhuǎn)給受益人。
二、寄單行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
寄單行在信用證交易中主要實施如下行為即接受受益人提交的單據(jù)、審核相應單據(jù)并提出相應意見、向開證行寄送單據(jù)、就單據(jù)是否存在不符和開證行交涉、收到開證行付款并解付給受益人等一系列行為。上述行為中最基本的行為應當是審核單據(jù)并寄送單據(jù)的行為,那么寄單行上述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是什么,正如上文曾經(jīng)分析到的,寄單行的行為并不是信用證上所稱的兌付信用證行為,因為寄單行的行為沒有具備根本的向受益人支付對價的法律特征。UCP600第12條c款規(guī)定“Receipt or examination and forwarding of documents by a nominated bank that is not a confirming bank does not make that nominated bank liable to honour or negotiate, nor does it constitute honour or negotiation. ”該條意指: 非保兌行身份的被指定銀行接受、審核并寄送單據(jù)的行為既不使得該被指定銀行具有兌付或議付的義務,也不構成兌付或議付。
UCP600此條明確了寄單行寄單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是非兌付或議付的法律行為,在我國這種情況更為常見,許多銀行或其分支機構在進行國際結(jié)算的過程中,承擔的僅僅是審核單據(jù)并將單據(jù)寄往開證行請求付款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被指定銀行并未就其接受的信用證下單據(jù)向受益人支付任何對價。只有承擔向受益人支付對價的行為才是兌付信用證的行為,才使得該銀行成為UCP600所稱的被指定銀行,同時也享有相應的權利并承擔義務。在指定銀行接受開證行的授權委托代行其事后,即接受信用證下的單據(jù)并向受益人付款之后,指定銀行即獲得了憑借單據(jù)再向開證行或保兌行請求付款的權利,我們可以認為此時的指定銀行或議付銀行實際上已經(jīng)完全替代了受益人,受益人已經(jīng)退出了信用證法律關系,從而使得所有開證行對外做出的承諾均應向議付行或指定銀行履行。一旦被指定銀行取得其應有地位,則該銀行憑借與信用證相符的單據(jù),即可獲得開證行或保兌行的付款。如果被指定銀行僅僅是寄單行,并未履行其被指定銀行所承擔的向受益人兌付或付款的義務時,受益人并未退出信用證法律關系,此時的信用證的權利人仍然是受益人,義務人是開證行或保兌行,寄單行僅僅作為受益人的代理人代行受益人的相關權利,諸如請求付款之責。
UCP600通過此條規(guī)定實際上表明寄單行無論是接受單據(jù)還是審核單據(jù)并不表明該銀行即愿意向相關受益人支付款項,該銀行也并不因此而承擔向受益人付款的責任,受益人并不能因寄單行審核單據(jù)而有權要求寄單行承擔兌付信用證的責任。
三、寄單行權利義務的合理界定
(一)寄單行享有的權利
正如前文所分析,寄單行僅應視為受益人的委托代理人,接受受益人委托向開證行請求付款。就權利而言寄單行應當享有兩個方向的權利,其一是對開證行享有的權利,其二是對受益人享有的權利。
寄單行作為受益人的代理人實際上對開證行享有的權利與受益人對開證行享有的權利一致,即寄單行享有代受益人針對開證行的付款請求權,基于信用證一致的單據(jù)理應得到開證行的付款。進一步言之,在信用證開證行拒絕付款之時,寄單行作為受益人的代理人可以代為向開證行交涉相關事宜。但是,如果信用證被拒付之后,相關當事方欲起訴開證行,那么有權起訴要求開證行承擔付款之責的應該是受益人,受益人的往來銀行寄單行無權直接起訴信用證開證行,即往來銀行連訴權也不享有。如果寄單行向法院起訴要求開證行付款,法院回徑自駁回寄單行的起訴。
寄單行作為受益人寄單的代理人,其與受益人之間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以及提供相應服務的關系?;陔p方代理關系,寄單行享有請求受益人支付報酬的權利??陀^上來看,寄單行為受益人提供了審單、寄單、交涉、款項解付的金融服務,基于這些金融服務寄單行享有報酬請求權。受益人應當依據(jù)其和寄單行之間就此所做的約定向寄單行支付相應的報酬。
(二)寄單行應承擔的義務
關于寄單行的義務,筆者認為主要是對受益人承擔的義務,基于代理行為而產(chǎn)生的忠誠義務,即寄單行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極力幫助受益人爭取權利,這其中關于寄單行審核單據(jù)的義務如何界定最為關鍵。
UCP600在第16條中就如何審核不符點,如何通知不符點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有人認為寄單行也應當按照此條規(guī)定在合理期限內(nèi)向受益人全部提出相應的不符點,否則應當承擔不符點未能合理發(fā)現(xiàn)進而導致信用證不能兌付的責任。筆者認為,此種觀點斷不可取。首先、從UCP600中第16條的規(guī)定來看,此條適用對象為信用證開證行、被指定銀行、議付行、或指定代行其事的銀行。在本文的論述當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寄單行并非信用證關系的上述當事人之一,其承擔的僅僅是代受益人提交單據(jù),代為請求付款的義務,而非被指定銀行的義務。要求寄單行如被指定銀行一樣嚴格審核不符點并承擔責任是不符合UCP600的規(guī)定的。其次,從公平合理角度出發(fā),也不應由寄單行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現(xiàn)實交易當中寄單行就其向受益人提供的寄單服務僅僅收取幾十美金的費用,此費用應當看成是寄單行的勞務所得,如果因寄單行未能發(fā)現(xiàn)不符點即要求寄單行承擔將信用證最終款項的數(shù)額相等的賠償責任,顯然違背公平的原則。
當然,我們認為寄單行作為專業(yè)從事單據(jù)審核的金融機構,其專業(yè)技能遠在受益人之上,銀行應當盡到審慎合理的審核義務對受益人提交的單據(jù)進行審核,如果寄單行存在重大過錯,對顯然的不符點都不能發(fā)現(xiàn),而且此不符點最后造成信用證未能兌付,我們認為寄單行仍應按照其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這個責任的具體數(shù)額的大小應當由法院來自由裁量。
參考文獻:
[1]李金澤.UCP600適用與信用證法律風險防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徐冬根.信用證法律與實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