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興起,使整個教育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理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文章通過對足球邊路進攻戰(zhàn)術課件的研制,論述了該類課件與純理論課件的異同,其具有動態(tài)素材多,取材方便等特點,能有效地防止CAI課件把黑板搬上電腦的弊端。并提出了該類課件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關鍵詞:足球 邊路進攻戰(zhàn)術 課件 設計
足球邊路進攻戰(zhàn)術課件的制作較之于純理論課件有較大的不同,它有動態(tài)素材多,取材方便等優(yōu)點,能有效地防止CAI課件把黑板上電腦的弊端。本文通過足球邊路進攻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對該類課件的設計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研究。
1 研究方法和軟、硬件
1.1 方法
綜合應用掃描、攝像等手段,用powerpoint軟件進行制作。
2 課件設計與分析
2.1 總體設計要求:盡可能多的提供教學素材(尤其是動感和圖片素材);盡可能簡單的操作過程:盡可能清楚地展示戰(zhàn)術訓練的結構內容;盡可能使課件構架不限制教師的教學時間;盡可能不捆綁住教師的手腳,使其有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天地。結構。
2.2 框架與結構:以課本目錄為框架,采用超鏈接結構。由于超鏈接使基于超文本支持的多媒體鏈接,其表現(xiàn)可使超文本的交互界面更為豐富,所以多媒體和超文本鏈接結合民展面成的超媒體系統(tǒng)目前已成為一種理想的知識結構和管理方式。即可方便了教師的操作,又可以使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自由選擇和重新組織教學內容。
2.3文字設計:文字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設計該課件時作者做到了文字內容簡潔、突出重點,文字內容逐步引入并隨著是講課過程逐步顯示。同時采用了合適的字體、字號、與字型,盡量做到字號大,字體醒目,文字內容中關鍵性的標題等用不同的字體、字號、字型和顏色加以區(qū)別。
2.4聲音的設計:
1)音樂:根據(jù)課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選擇不同的音樂,講課時選擇了節(jié)奏舒緩且較慢的音樂,經(jīng)增強感染力,過度性內容則采取了輕快的音樂。
2)音響效果:合理地加入了音響效果,可以理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
2.5圖形的設計:總的設計原則是便于學生觀察。圖形、圖象等畫面盡可能做到主要內容處在屏幕的視覺中心。
2.6動畫和視頻的設計:再設計該課件時主要考慮了重復播放的功能,在學生沒有看清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重復播放。
2.7設計示例:
2.7.1提高球員的傳中能力,并結合快速回防進行1對1的搶截練習。
目的:發(fā)展球員適應比賽要求的體能儲備、提高球員承受比賽壓力的心理能力。
組織方法:
這項練習需要有如下球員參加:邊路進攻隊員、守門員1名、中路包抄隊員2~3名、傳球隊員1名,同時準備10~15個足球、圓錐形標志物、一個球門。
練習方法:
邊路進攻隊員從距離球門40碼遠的地方開始練習。傳球隊員將球傳向邊路區(qū)域,邊路進攻隊員快速跑向球,并向跑進罰球區(qū)的包抄的球員傳球,由中路隊員射門。
當球傳向中路后,一名進攻隊員從底線開始沿邊路區(qū)域向場地中間的圓錐形標志物運球,并力圖通過圓錐形標志物。傳中后的邊路進攻隊員必須立刻回防,阻止運球隊員通過圓錐形標志物。
如果該邊路進攻隊員沒能搶下球或在爭搶球的過程中被踢出了界外,或者從底線動球的球員通過了圓錐形標志物,傳球隊員開始給下一名邊路進攻隊員傳球,而這名邊路進枚隊員重新傳中并回搶球。
練習要領:
根據(jù)球員的身體素質和球隊訓練的陣型,對重復訓紅時練習與休息之間的強度作出適當?shù)恼{整。
強化練習:
傳球隊員改變傳球的落點。
改變在邊路進行1對1搶截的距離,并針對不同位置的球員(邊鋒、前衛(wèi)、后衛(wèi))規(guī)定各自的搶截路離。改變從開始傳球到進行1對1搶截的時間。
2.7.2 提高身體素質的1對1練習
目的:提高邊路進攻隊員和防守隊員的體能、心理素質、技術水平。
組織方法:由若干名邊路進攻隊員、一名守門員、2~3名中跑抄隊員、若干名防守隊員參與,同時準備10~15個足球、圓錐形標志物、一個球門。
練習方法:
邊路進攻隊員站在罰球區(qū)與邊線之間的區(qū)域,傳球隊員將球傳至邊路進攻隊員腳下,后者接球轉身面向一名防守隊員。防守隊員進行防守,阻止進攻隊員突破及傳中。當球已傳中或被踢出界外后,進攻隊員回馬上接下一個傳球繼續(xù)進行1對1練習。
練習要領:
根據(jù)球員的身體素質和球隊訓練的陣型,對重復訓練時練習與休息之間的強度作出適當?shù)恼{整。
強化練習:
邊路進攻隊員進行1對2的練習。
擴大1對1搶截的范圍,搶截區(qū)域的寬度不變,長度為距離球門18~30碼之間的區(qū)域。
允許防守隊員搶斷邊路進攻隊員的球或阻止其接球轉身。
2.7.3 套邊練習
目的:培養(yǎng)邊路隊員為同伴創(chuàng)造邊路空當?shù)哪芰?從而使同伴從邊路插到防守隊員身后。
組織方法:5~11人參加,同時準備15~20個足球、有號碼的背心、1~2個球門和圓錐形標志物。
練習方法:邊路隊員為同伴創(chuàng)造邊路空當,使同伴從邊路插到防守隊員身后。
2名居后接應隊員(邊后衛(wèi)、邊前衛(wèi),中路的前衛(wèi))傳球給邊路隊員,此時邊路隊員已擺脫防守,創(chuàng)造出轉身面對防守隊員的空間。
3 邊路隊員要想創(chuàng)造出邊路空當,必須運球誘使防守隊員向中路移動。這就為居后插上的接應隊員創(chuàng)造出邊路的空當。
4接應隊員從運球隊員的身后沿邊路跑向空擋接邊路隊員的斜傳達室球后可以射門、傳中、切入底線回傳給中路包抄的隊員。
練習要領:
觀察技術運用情況,如傳球、傳中、射門、運球、接球。
觀察執(zhí)行戰(zhàn)術的情況,如制造空當、技術運用、接應角度和距離、跑位時機、動物間的銜接、視野和進攻原則是否符合戰(zhàn)術要求。
開始時,防守隊員進行消極防守,使邊路隊員盡快掌握練習要領,練習圖示如圖3。
強化練習:
增加罰球區(qū)內的防守隊員的人數(shù)。
增加兩隊的人數(shù)。
2.7.4 直傳斜插與斜傳直插
目的:
發(fā)展在進攻三區(qū)的配合,并使邊路進攻隊員通過配合突破對方防守,提高球員的技術水平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
組織方法:
5~11人參加,同時準備15~20個足球、有號碼的背心、1~2個球門和圓錐形標志物。
練習方法:
方法A:斜傳直插二過一。邊路時攻隊員通過變向、急停擺脫創(chuàng)造接球機會,同時把防守隊員吸引到這來。此時,中路的前鋒隊員可以回做“墻”,也可以跑向邊路,從而使邊路隊員能夠利用地、場地的內側和外側空間。邊路隊員傳球給前鋒,然后轉身跑向防守隊員身后,接前鋒(一次性觸球)斜傳球,完成傳中、運球切入罰球區(qū)再回傳或者射門。
練習要領:
觀察技術運用情況,如傳球、傳中、射門、運球、接球。
觀察執(zhí)行戰(zhàn)術的情況,如二過一配合、技術運用、接應角度和距離、跑位時機、動物間的銜接、視野和進攻原則是否符合戰(zhàn)術要求。
開始時,防守隊員進行消極防守,使邊路隊員盡快掌握練習要領。
強化練習:
在罰球區(qū)同增加防守人數(shù)。
在中場增加進攻和防守人數(shù)。
3 結論
3.1 CAI是新型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其初露端倪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課件的載體——電腦光盤具有易保存、信息存儲量大和便攜的特點,它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能夠很好地幫助師生提出教和學的效率。
3.2計算機媒體在課件中除了能起到黑板的作用外,主要是提高教學效率,與黑板相比的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便、易于修改、顯示速度快等。
3.3微機系統(tǒng)能 將數(shù)字、圖片等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給學生提供可感的形象,把學生帶入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認知活動中去。
參考文獻:
[1]《足球進攻戰(zhàn)術訓練》[美]喬塞普.盧克巴切編著,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中文powerpoint2007實用教程》合力工作室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作者:
祝朝選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