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摘要]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在鋼琴演奏中的識譜能力、視奏能力、情感的表達能力與作品的控制力等,從而達到全方面的認識作品,做出對作品的最好詮釋,對作品負責,更對聽眾負責。
[關鍵詞]鋼琴教學;識譜能力;視奏能力;情感表達;控制力
任何鋼琴演奏者的才能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需要通過后天的艱苦努力和勤奮學習才能得到的。這就需要鋼琴教師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遵循以課堂教學為主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全面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鋼琴跟演奏鋼琴過程中的綜合素質。
一、鋼琴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鋼琴教學中的基本教學手段與重要內容
識譜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與手段,也是鋼琴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學生良好的讀譜習慣的養(yǎng)成和識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鋼琴教學的進度和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如果缺乏一定的識譜能力,會造成對音樂作品理解錯誤,音樂表現呆板機械,影響音樂作品的完整表現,甚至會使學生失去鋼琴學習的興趣。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首先要從聽覺入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各個方面都涉及聽覺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是鋼琴教學的重要條件跟出發(fā)點,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在鋼琴識譜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用肢體動作等可以感受到的動作來啟發(fā)與誘導學生對節(jié)奏的理解。其次就要從指法、演奏法與表情記號跟進。指法:準確、恰當的指法是彈奏流暢的根本保證,因此在識譜之初就應該養(yǎng)成準確度指法的習慣。演奏法:如連奏、斷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觸鍵要求、踏板的正確應用等記號,都應在識譜過程中表現出來,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體會不同演奏法表現出來的音樂形象與意境。表情記號:教師一開始就要使學生明白音樂表現也是識譜的一部分,每次讀譜都不要漏掉一個記號并盡可能的在視奏中仔細而準確的表現出來。對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要求也要隨時把握。
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它必須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教學和師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達到的。
二、鋼琴視奏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提高音樂修養(yǎng)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在鋼琴演奏方面進度的快慢以及涉及的鋼琴曲目的多少與本人的視奏水平密切相關。正確、良好的視奏是彈好鋼琴的保證,它是鋼琴學習者攀登鋼琴藝術高峰必須經過的一關。對于鋼琴初學者來說,視奏能力尤為重要。但鋼琴初學者往往對視奏能力不夠重視,容易出現節(jié)奏節(jié)拍不穩(wěn)、不注意休止符、忘記升降記號、忽略連線、表情記號等錯誤,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視奏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加強讀譜的準確性,其次要分析樂譜,例如,有的樂句是由音階構成的,這是就讓學生找出這是那個調的音階,是上行的還是下行的,他常用什么指法,這樣學生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視奏出整個樂句。第三,要求學生熟悉鍵盤,提高左右手的配合能力。教師必須讓學生做到“眼不離譜”,要盡快熟悉鍵盤,靠聽覺在琴上熟悉音與音之間的距離。最后,要重視給學生做心理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和耐心。
三、情感表達是鋼琴教學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鋼琴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強調情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首先,要理解作品。想演奏好一部鋼琴作品,除了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具有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之外,最大的難點就是要理解作品。理解是正確演奏的前提,如果不能理解作品,包括作品的作者、作品的風格、作品的內在邏輯、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品所體現的追求,就不能將作品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不能忠于作品最初的詮釋。所以,在演奏作品前,需要將它的作者以及作曲產生的時代環(huán)境認真分析,熟悉樂句結構從大方面把握曲子的關鍵。其次,分析所演奏曲目與其它作品的異同,要具備分析的眼光,看出同類作品中的“異”和不同作品中的“同”,這樣才能把握演奏作品的風格,從而抒發(fā)最真實的感情。
四、良好的控制力是鋼琴教學過程中能力培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作品的控制力。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因為學生演奏的并不是一個曲子,而是多種多樣的作品,既有傳統(tǒng)的,也有現代的,既有歡快的,也有感傷的,即有嚴肅的,也有幽默的。所以彈琴時,不要在一種狀態(tài)彈下去,而應該彈什么像什么,應該控制自己的演奏情緒,曲亂人不亂,化尋常為神奇。一個優(yōu)秀的鋼琴家所彈奏的曲子之所以優(yōu)美動聽,引人入勝,其原因就是他把這些問題都處理的恰到好處,既不太過又不是不及,而是恰到好處。一個曲子中的節(jié)奏、速度、旋律、起伏、輕重,甚至對作品的意義方面理解都是如此。如果說想要在演奏中獲得更好的聽覺體驗,就要從情感培養(yǎng)入手,更好的演繹作品。
作為鋼琴教師的責任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將這些能力掌握并充分表達出來,但也需要學生自己有一定的悟性,需要后天努力奮斗形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年齡段、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和演奏風格,有針對性的教學,將鋼琴演奏所涵蓋的各個方面的能力有步驟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從而達到綜合能力的提高,使演奏時情感與作品統(tǒng)一。所以,作為鋼琴教育者,肩負的責任是巨大的,不僅要將所學知識傳播給學生,同時更要鍛煉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分析處理作品的能力,還要與學生一起去發(fā)現去實踐,共同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從而從內到外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苑丁編著.鋼琴教學.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3.
[2]劉慶剛編著.楊峻鋼琴教學藝術論.人民藝術出版社,2000.
[3]趙曉生著.鋼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7.
[4]魏廷格著,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388問.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1.
[作者簡介]
劉潔,西安石油大學音樂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