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偶像的顛覆與思想的銳進

        2009-09-25 07:48:10謝孝明肖永明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3期
        關鍵詞:譚嗣同評判思想

        謝孝明 肖永明

        [摘要]湘軍在晚清歷史上聲名顯赫。作為湘系官宦子弟,譚嗣同最初對湘軍有著一種樸素的認同感。他贊頌湘軍的功業(yè),崇仰湘軍人物并以之作為偶像。但是,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譚嗣同開始打破偶像,對湘軍及其人物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與否定。發(fā)生這一轉變的深層原因在于譚嗣同放棄了他早年尊崇的“圣人之道”。轉向了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批判。在這種情況下,湘軍作為清廷維護其封建專制主義“私天下”的工具,自然遭到了譚嗣同的唾棄與痛恨。

        [關鍵詞]譚嗣同;湘軍;評判;思想;銳進

        [中圖分類號]K2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3—0114—05

        湘軍乘太平天國狂飆而興,對晚清政局發(fā)生了巨大的影響。又因為湘軍崛起于湖湘大地,故對于近代湖南社會、湖湘文化、湖南士風民氣影響尤甚。有的學者甚至認為自湘軍之后,湘人普遍有了一種湘軍情結,“湘軍已演化為湘人的一種心態(tài),一種潛意識”。

        的確,從眾多縱橫捭闔于中國近現代歷史舞臺之上的湖湘人物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濃重的湘軍情結。然而,頗耐人尋味的是。維新志士譚嗣同(1865—1898)在其一生不同時期對湘軍竟然有迥然不同的評價:早年的譚嗣同對湘軍有著天然而質樸的認同感。他崇仰湘軍,頌揚湘軍的赫赫功業(yè),視“中興名臣”如同偶像。但是到后來,譚嗣同對湘軍的態(tài)度驟然改變,非但不以之為榮,反以之為恥,不予之以愛。反予之以恨,最終走向了湘軍的對立面,成為“首發(fā)議抉湘人(引者注:指曾國藩等)負天下之大罪”者。譚嗣同在其短暫生命的不同階段中,為何會對湘軍有如此不同的評價?在這種巨大變化之下究竟隱伏著怎樣的心路曲線?本文試圖結合晚清社會歷史與思想文化變革的具體歷史情境,從幾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探討。

        一湘系子弟的身份與早年對湘軍的崇仰

        譚嗣同生于晚清湖南瀏陽一個官宦家庭,其父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并曾兩度兼署湖廣總督。譚氏父子與湘軍中一些重要人物頗有淵源。光緒三年(1877),譚繼洵由陜西巡撫譚鐘麟薦于左宗棠,得由京官外放,補甘肅鞏秦階道。其時,在平定陜甘回民起義、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以左宗棠為首。以劉錦棠“老湘營”為骨干的西北湘系集團,其主要成員楊昌漕、魏光燾、譚鐘麟等均系湘籍。譚繼洵任職甘肅鞏秦階道,遂成這一集團之一重要分子。譚嗣同本人在刁斗聲寒的西北也有一段半類軍旅半類游俠的生活:“嗣同間至軍,皆橐鞋帛首以軍禮見”,“臂鷹腰弓矢,從百十健兒”。譚嗣同在西北時即初露頭角,受到后來成為新疆首任巡撫的劉錦棠的賞識。梁啟超《譚嗣同傳》稱譚“弱冠從軍新疆,游巡撫劉公錦棠幕府。劉大奇其才,將薦之于朝;會劉以養(yǎng)親去官,不果?!弊T嗣同胞侄傳贊在《復生府君》中也說譚嗣同“弱冠從新疆巡撫劉襄勤公軍,西域底定,劉大奇之,特薦于朝,以知府歸浙江補用?!弊T嗣同自己在挽劉錦棠聯跋中也談及此事:“昔巡撫新疆時,余兄弟皆蒙其疏薦?!?/p>

        從以上的情況看,譚嗣同其實也算是湘軍系統(tǒng)的官宦子弟了,雖然他不像其父輩那樣與湘軍人物關系緊密深厚,他接觸湘軍人物也基本上是在青少年時代,等到他后來成年走上社會,參與政治活動時,湘軍已走向衰落,“中興名臣”更是花果飄零。但青少年時代的這種特殊經歷,使得譚嗣同對湘軍這支子弟兵有一種特殊的親切與自豪感,對“中興名臣”頗懷敬仰欣慕之情,這在譚嗣同早期詩文中時有所見。

        譚嗣同《忠義家傳》論湘軍之盛:“自有湘軍以來,司馬九伐之威,暢于荒裔;踔厲中原,震聾水陸;劍椷西域,戈橫南交;東撻甌粵,北棱遼海。四五十年中,布衣躋節(jié)鎮(zhèn),綰虎節(jié),以殊勛為督撫提鎮(zhèn)司道,國有慶,拜賜恒在諸侯群牧上,生擁位號,死而受謚者凡數百人。至若膺大銜虛爵,極武臣之倫品,歸伏邱隴,或潛身卒伍,其數乃又不可紀錄。所至通都大邑,沍鄉(xiāng)炎徼,一鄙一(尚阝),莫或無有湘人之蹤。遂周二十三行省,莫或不然,亦莫或不憚懾之?!逼渎曂沃劣谌绱?,譚氏推原其因,“豈有它故?風氣勁剽,無生還之心,出百死以貿之耳?!薄稙g陽譚氏譜》敘例中,譚嗣同引湘系顯達諸公譚拔萃、譚鐘麟、譚碧理等輩為譚氏一族之光大者。在《記洪山形勢》一文中,譚氏對羅澤南、胡林翼輩據守洪山、金口與武昌成犄角之勢以對抗太平軍的軍事才能與故實頗有贊譽。而在《石菊影廬筆識·思篇·三十九》記敘提督崔偉贊佩左宗棠及湘軍之軍事才能與堅忍鎮(zhèn)定之節(jié)操,實有假口譽美湘軍之意。

        譚嗣同早期思想趨于保守排外,經甲午之變,其思想始勇猛激進。即便如此,譚嗣同仍然很希望國人能以湘軍窳敗為鏡鑒,“轉則豁寤”,去其“虛驕不可向邇之氣”,以此為自強圖存之起點,“乘此導之,亦千世而一時也?!币蚨麑︻H具遠見與開放意識的湘軍人物多有正面議論,盛贊曾國藩、曾紀澤、左宗棠、沈葆楨、彭玉麟等“更事既多,識力乃卓”、“洞徹洋務”、“深入其蘊”。對左宗棠、郭嵩燾、曾紀澤尤為推崇,“善夫!左文襄請造輪船之疏曰‘彼既巧,我不能安于拙;彼既有,我不能傲以無。夫傲之一字,遂足以亡天下而有余?!薄笆乐Q精解洋務,又必曰湘陰郭筠仙侍郎、湘鄉(xiāng)曾劫剛侍郎,雖西國亦云然。兩侍郎可為湖南光矣?!?/p>

        后來,在維新運動中,譚嗣同還常引湘軍成敗為湖南推行新政,舉辦實學實業(yè),由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化立論張本。他在《上江標學院》中說:“湖南向稱人物薈萃之邦,自曾、胡諸公戡平巨憝,功伐爛然。然以去歲日人犯順,戰(zhàn)事方殷,赴援湘軍亦復潰散,不可收拾??芍搼x之氣無所可施,而時事艱危,萬非從前綏靖逆氛可比。為今日湖南計,非開礦無以裕商源,非制器無以飭軍政,而開礦、制器等事,隨在與算學相資,故興算一節(jié),非當世之遠模,抑亦湘省之亟務。”譚嗣同還在《湘報》上撰文《論湘粵鐵路之益》,其中有言,“湘軍之光,功耀區(qū)宇,天下談地利者,咸注目湖南”,借湘軍曾經具有的聲威,以增漢粵鐵路經湖南而不由江西之說資。

        總的說來,在甲午之變前,盡管譚嗣同對湘軍之事功偶然也有微詞,甚至對湘軍殺威之盛,湘人“以殺人為學”進行了強烈譴責,“是何不仁之甚者乎?”但是就整體而言。譚嗣同評價湘軍和臧否其人物的基調,還是相當積極的,即使在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下,依然感到先輩的驕傲和榮光。

        二偶像的顛覆:對湘軍神圣性與合理性的解構

        值得注意的是,從甲午之變開始,譚嗣同對湘軍的評判有了極大的改變,他對湘軍以否定和批判為主,態(tài)度非常激烈。這種否定和批判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

        其一,他從湘軍敗壞人心風俗,助長國人矯虛之氣、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立論,從道德價值的角度來批判、否定湘軍。他認為,“大劫將至矣,亦人心制造而成也”,晚清時局,內憂外患,危如累卵,而當局者卻仍不思振作,勾心斗角,黨同伐異,置國家安危、民族大義不顧,“此風尤以湘人為劇?!闭髦聦崳膳e兩端。甲午前后,劉坤一與彭玉

        麟有隙,劉乃妄信虛言,將彭玉麟費二十年經營建造、頗為完固的海防炮臺一律拆毀重造,致使南洋各炮臺無一可恃,“若和議不成,更有不堪設想者,辱國羞天下不暇恤矣。”又言譚鐘麟顢頇自私,在國家處于危難之際不但自己不能“別籌一善策”,反而嫉才妒能,“且去年劉襄勤之奉召北援,恐其大用,頗向當路傾軋之,公爾忘私,固如是乎?”究其原因,“此皆由數十年湘軍強盛所使然?!币虼耍T嗣同認為,“湘軍名震天下,通盤打算,其利甚少,而人心風俗之受害殆不可勝言?!睉c幸其家鄉(xiāng),“瀏阻俗貴謹厚,以湘軍之盛時猶不得分其末光,則終亦無由漸其惡習?!?/p>

        由于受湘軍的影響,在當時所普遍養(yǎng)成的一般“亡國之士”、“亡國之民”,他們深閉固塞,抱殘守舊,又嫉賢妒能,矯虛排外,已經嚴重地礙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給國家?guī)砹烁蟮奈kU,“中國舉事著著落后,寢并落后之著而無之,是以陵遲至有今日?!弊T嗣同將此等士風民氣的形成以及由此導致的國家落后的局面歸咎于湘軍,對此進行了痛詆:“中興諸公,正孟子所謂‘服上刑者,乃不以為罪,反以為功,湘人既挾以自驕,各省遂爭慕之,以為可長恃以無敗。茍非牛莊一潰,中國之昏夢,將終天地無少蘇。夫西人之人中國,前此三百年矣,三百年不駭詫以為奇,獨湘軍既興,天地始從而痛絕之;故湘人守舊不化,中外仇視,交涉愈益棘手,動召奇禍。又法令久不變,至今為梗,亦湘軍之由也?!?/p>

        其二,曾國藩在湘軍初起時,發(fā)表《討粵匪檄》為湘軍打起“保衛(wèi)鄉(xiāng)土”、“扶持名教”的旗號,給湘軍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假以護教衛(wèi)道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譚嗣同從普通民眾的立場出發(fā),對湘軍“保衛(wèi)鄉(xiāng)土”、“衛(wèi)教衛(wèi)道”的神圣性進行了解構,從根本上否定了湘軍存在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譚嗣同對湘軍在鎮(zhèn)壓國內人民反抗時所表現的異常野蠻、兇悍和殘暴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將湘軍之功與“中興”之業(yè)予以徹底否定。1864年7月19日,金陵城破,湘軍大肆燒殺淫掠,昔日繁華富庶的六朝古都遭受空前浩劫。譚嗣同對此義憤填膺,憤怒聲討,“奈何湘軍乃戮民為義耶?雖洪、楊所至,頗縱殺,然于既據之城邑,亦未嘗盡戮之也。乃一經湘軍之所謂克復,借搜緝逋匪為名,無良莠皆膏之于鋒刃,乘勢淫擄焚掠,無所不至。捲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人于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若金陵其尤凋慘者矣?!焙髞恚T嗣同至金陵,親歷其劫后蕭索,聞父老講述歷史真相,“猶深憤恨”。此外,湘軍魏光燾部炮將鄧增率兵屠戮陜甘回民老弱婦孺以為功,其殘暴實不減于金陵屠城,譚嗣同認為,“此等事不論何國皆無之,即土番野蠻亦尚不至此。”這就是湘軍打著“保衛(wèi)鄉(xiāng)土”、“衛(wèi)教衛(wèi)道”旗號所造成的令人發(fā)指的暴行罪孽,譚嗣同要把他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中興諸公,正孟子所謂‘服上刑者,乃不以為罪,反以為功?!薄爸袊?,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則有余。自屠割其民,而方受大爵,膺大賞,享大名,瞷然驕居,自以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恥惡湘軍不須臾忘也?!?/p>

        譚嗣同還揭露了湘軍為籌餉籌糧而對普通平民的沉重壓迫和敲骨吸髓的剝削。這一點在譚嗣同的一些詩作中有明確反映,如《六盤山轉餉謠》、《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云樓詩二篇》,其內容反映的正是左宗棠平定陜甘回民起義時從東南諸省籌措軍餉的情況。《和》詩“西人轉餉疲東國,南仲何年罷朔方”兩句下有注:“甘肅軍餉,歲四百八十萬,皆仰給東南諸省。這就很明確地表明,湘軍勘定西北之功,實際上是建立在對東南勞動人民的重重盤剝之上,而這種重重盤剝,不但陷人民生活于深重苦難之中,也對社會經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霜嚴露冷猶常事,劫火燒殘草不肥”,整個社會一片蕭條荒涼景象。

        譚嗣同還進一步批判湘軍,指斥湘軍對內野蠻殘暴,抵御外辱卻矯虛怯懦,根本不足恃,“播天下所有,曾不能供前敵之一敗。”當外敵環(huán)伺,國勢傾危之秋,朝廷百僚卻是既瞽瞀于軍事,無才將兵,又昏庸顢頇,懵懂于外情。軍中士卒“皆集于臨事,非素教之也”,情況同樣糟糕。此種軍隊,“使當大敵,將士環(huán)向而泣,至有宵遁者,其不戰(zhàn)而潰,不待智者知之矣?!逼浣Y果,“奉天敗,高麗敗,山東敗,澎湖又敗;旗軍敗,淮軍敗,豫軍、東軍、各省雜募就地召募之軍無不敗,即威名赫耀之湘軍亦敗,且較諸軍尤為大敗?!闭嬲稀爸袊?,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則有余”之斷語,哪里還談得上“保家衛(wèi)國”、“護教衛(wèi)道”!

        譚嗣同對湘軍的種種批判,去掉了籠罩在湘軍之上的神圣光環(huán),對湘軍的神圣性和存在的合理性進行了相當徹底的解構。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譚嗣同心中,湘軍的形象已經轟然倒塌。他早年崇仰的偶像已經被顛覆。

        正是基于對湘軍所標榜“保家衛(wèi)國”、“護教衛(wèi)道”神圣性的解構,以及對湘軍存在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的否定,譚嗣同最終在情感上走向了與湘軍的對立面。他站在與湘軍完全敵對的立場,對太平天國起義予以深切的同情。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發(fā)動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曾經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但是最終慘遭失敗。而湘軍正是太平天國的死敵對頭。湘軍因應清廷平定太平天國起義的需要而興起,又因為平定太平天國起義而得其威名。湘軍的崛起與壯大。是與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密切聯系在—起的。譚嗣同由批判、否定湘軍,進而對太平天國將士被迫進行反抗的遭遇深表同情:“洪、楊之徒,見苦于君官,挺[鋌]而走險,其情良足憫焉?!彼J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有“助紂為虐之罪”。不難看出,譚嗣同看待問題的立足點至此已經完全發(fā)生轉移,作為湘軍對立面的太平天國將士成為其情感傾注的對象。

        尤為令人驚駭的是,因為對湘軍的痛恨與仇視,譚嗣同竟然將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打敗湘軍的日本軍隊美化為“神武不殺”的仁義之師,甚至對日軍的侵略行徑也大加稱贊,百般回護。他分析甲午中日之戰(zhàn)湘軍潰敗而日軍致勝的原因說,“若夫日本之勝,則以善仿效西國仁義之師,恪遵公法,與君為仇,非與民為敵,故無取乎多殺?!痹谧T嗣同看來,日軍戰(zhàn)時不追奔逐北、趕盡殺絕,戰(zhàn)后優(yōu)待俘虜,在其駐兵中國的地方遇有災荒則對災民施以救濟,這比之湘軍以殘殺人民、游勇、會黨而激反天下,實在要高明得多。他因此感嘆:“嗟乎!仁義之師,所以無敵于天下者,夫何恃?恃我之不殺而已矣。《易》曰:‘神武不殺。不殺即其所以神武也。佳兵不詳,蓋圖之哉!”

        這種議論,的確是駭人耳目,不可思議。實際上,譚嗣同之所以有這類匪夷所思的憤激之論,固然與他對外國侵略者的兇殘本質以及侵略伎倆的認識不足有關,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對湘軍野蠻殘暴的痛恨,使得譚嗣同情感的天平已經完全偏向了作為湘軍對立面的外國侵略者,他的議論也因此嚴重地偏離了理性的軌道。

        三偶像顛覆的深層原因

        從偶像崇拜到顛覆偶像,譚嗣同對湘軍的態(tài)度和感情前后變化之巨,反差之大,令人詫異,也耐人尋味。在此試聯系當時社會歷史境遇和譚嗣同思想觀念的變化來剖析其原因。

        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敗于向來為之所輕視的蕞爾島國日本。甲午之變,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簽訂,徹底打破了“天朝上國”的迷夢,也對國人心理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與刺激。深重的災難和民族危機促使思想界對時局作出更深一層的思考。在這種環(huán)境中,譚嗣同的思想和學風都因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十之年適在甲午,地球全勢忽變,嗣同學術更大變”,“既憂性分中之民物,復念災患來于切膚?!睆拇耍雅械匿h芒指向封建專制主義。從而鑄成一種勇猛無比,沖決世間一切網羅的“仁學”精神。正是基于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批判。譚嗣同對兇殘鎮(zhèn)壓人民反抗、竭力維護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的湘軍和“中興名臣”有了強烈的痛恨??梢哉f,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歷史事件是譚嗣同從崇仰湘軍到最終激烈批判和否定湘軍的重要轉捩點。

        但是,僅僅從歷史事件出發(fā)并不足以說明譚嗣同批判和否定湘軍的內在邏輯根據,解釋他改變初衷的必然性。聯系譚嗣同一生的思想學術變化,我們可以看到,譚嗣同從早年崇仰湘軍到最終激烈地批判湘軍,其深層的原因在于譚嗣同放棄了他早年認同和尊崇的“圣人之道”,轉向了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批判。

        譚嗣同早年深受舊學的影響,認同和尊崇所謂的“圣人之道”,即封建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和綱常倫理。他認為“道之不可變者,雖百世而如操左券”,對古老的封建主義充滿了信心。為此他極力排斥和反對近代科學和新的生產關系,他說:“中國圣人之道,無可云變也,而于衛(wèi)中國圣人之道,以為撲滅之具,其若測算制造農礦工商者,獨不深察而殊旌之,甚且恥言焉,又何以為哉?”試圖永遠保持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清王朝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主義的承繼者,湘軍在其瀕臨滅亡之際力挽狂瀾所建立的“中興”之功,維護的正是封建主義的“圣人之道”與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正是由于對封建主義“圣人之道”的認同和尊崇,早年的譚嗣同崇仰湘軍,視之為偶像。

        但是,譚嗣同畢竟不是冥頑不化、昧于時勢的紈绔膏粱。從1884年撰寫代表他早期保守思想狀態(tài)的《治言》之后,經過十年人生憂患和“殆坐欲新而卒不能新”的思想“紛擾”,到19世紀90年代,譚嗣同終于從封建主義的營壘中分離出來,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提升與超越。他放棄了早期曾堅持、遵從的封建主義的“圣人之道”,對封建專制君主的“私天下”、對封建倫常等級制度、對清王朝的專制統(tǒng)治表現出了極端的仇恨和憎惡,同時對西方的民主社會制度又傾心向往。這些。成為譚嗣同最終打破偶像,批判和否定湘軍的深層原因。

        而譚嗣同思想觀念的提升與超越,又是與他自我超越的內在基因以及他的整個學術思想的變化緊密相關的。譚嗣同雖出生于官宦家庭,但年少喪母,“為父妾所虐,備極孤孽苦,”“自少至壯,遍遭綱綸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受?!边@種遭遇使譚嗣同對封建倫常殘酷性有真切的體驗。同時,青年時代舉業(yè)仕途的艱阻,仗劍遠游、周歷山川、目睹中華大地瘡痍凋零的經歷,養(yǎng)成了他“倔強能自立”,“發(fā)揚蹈厲,不守繩墨”的堅強、獨立和叛逆的性格。這種性格成為譚嗣同實現其思想觀念自我超越的內在基因,也是他批判和否定湘軍所不可或缺基本動力和勇氣之源。

        譚嗣同實現其思想觀念自我超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學術受到王船山、黃宗羲反封建君主專制的民權思想、反清民族主義思想,以及西方近代民主政治觀念的影響。

        黃宗羲和王夫之經歷了明清易代、王朝更迭、天崩地解的社會變遷,對封建專制主義的弊害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們以“天下之利”、“天下為公”為評判標準對專制君主展開了猛烈的批判。黃宗羲痛斥封建專制君主“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屠毒天下人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yè)。”王夫之也提出“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盜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譚嗣同對黃宗羲。王夫之卓然超絕的學行十分景仰。他稱自己“私淑船山”,并以繼承船山職志自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以續(xù)衡陽王子之緒脈?!弊T嗣同贊譽黃宗羲、王夫之的民權思想,“皆于君民之際有隱恫焉”,“惟船山先生純是興民權之微旨。次則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亦具此義?!彼胀醮健ⅫS宗羲的民權思想、公私觀念,從辨正君民本義,分析君主產生的原因人手,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批判和否定,“原夫生民之初,必無所謂君臣,各各不能相治,于是共舉一人以為君。夫日共舉之,亦必可共廢之。故君也者,為天下人辦事者,非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驕奢淫縱者也。”他認為,“天下者,天下之天下”,國家是人民公有的,而非“獨夫民賊”之私產嗣續(xù)。但是,專制君主卻違背共舉立君的初衷,背棄“君末也,民本也”的根本,君臨天下而據天下為一己之私,荼毒天下人民,“豈謂舉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盤樂怠傲,驕奢而淫殺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濫縱其百官,又欲傳之世世萬代子孫,一切酷毒不可思議之法,由此其繁興矣?!辈粌H如此,專制君主還以君權神授的欺罔之談賦予自己的至高權威以神圣性,“天與人不平等,斯人與人俞不平等。中國自絕地天通,惟天子始得祭天。天子既挾一天以壓制天下,天下遂望天子儼然一天,雖胥天下而殘賊之,猶以為天之所命,不敢不受。民至此乃愚人膏肓,至不平等矣?!?/p>

        譚嗣同和黃宗羲、王夫之一樣,明確地指出了國家與朝廷的分野。他認為國與民為一體才能構成完整的國家觀念,“除民之外,國果何有?”王朝的更替與天下百姓是不相干的,“一姓之興亡,渺渺乎小哉,民何與焉?”由此,譚嗣同對服務于封建君主專制的君臣觀念也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岸陙砭家粋悾葹楹诎捣袢?,無復人理?!彼J為所謂忠臣,“君為獨夫民賊,而猶以忠事之,是輔桀也,是助紂也。”“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為輔桀助紂者幾希!”歷代所謂的“忠義”觀念如此暗昧,“中國人猶自以忠義相誇示,真不知世間有羞恥事矣?!?/p>

        以此為論,他對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進行了總的清算,“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xiāng)愿也。惟大盜利用鄉(xiāng)愿;惟鄉(xiāng)愿工媚大盜。”譚嗣同的這種認識表明,他早年所信奉的“圣人之道”已經被徹底否定。

        王船山、黃宗羲學術思想中濃厚的反清民族主義意識對譚嗣同也影響至深。在晚清的歷史境遇下,王船山、黃宗羲所強調的華夷之辨以及反抗?jié)M清的壯烈行動和言論,“驀地把二百年麻木過去的民族意識覺醒過來。”譚嗣同就是無數覺醒者中的一位先驅人物。一方面,他揭露滿族入侵中原時的野蠻殘暴?!捌渫羷t穢壤也,其人則羶種也,其心則禽心也,其俗則毳俗也,一旦逞其兇殘淫殺之威,以攫取中原之子女玉帛,礪猰輸之巨齒,效盜跖之奸人,馬足蹴中原,中原墟矣,鋒刀擬華人,華人靡矣?!绷硪环矫妫纸衣稘M清統(tǒng)治者在外敵入侵之時,寧可國滅種也不使?jié)h族恢復舊邦的仇漢心態(tài)和賣國行徑,“滿、漢之見,至今未化,故視為儻來

        之物,圖自全而已,他非所恤?!薄皼r東事亟時,決不肯假民以自為戰(zhàn)守之權,且曰:‘寧為懷、愍、徽、欽,而決不令漢人得志?!睗M清的這種倒行逆施使得譚嗣同丟掉對它最后的幻想,迅速走向與之決裂的道路。他號召人民排滿,“吾愿華人,勿復夢夢謬引以為同類也。”

        此外,傳人中國的近代西方的“人權”、“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思想和價值觀念對譚嗣同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甲午之變促使譚嗣同對西方重新加以審視。通過詳考切究。譚嗣同對西方的民主政治給予了高度評價,把它比作中國傳說中的三代之治,認為中國的專制主義與之相去甚遠,“而有所謂民主者,尤為大公至正,彬彬唐、虞揖讓之風,視中國秦以后尊君卑臣,以隔絕不通氣為握固之愚計,相去奚止霄壤?!币虼?,他不僅表達自己“不恤首發(fā)大難,畫此盡變西法之策”來建立民主社會的決心,而且還希望得到西方國家的幫助,“代其革政,廢其所謂君,而擇其國之賢明者,為之民主?!?/p>

        王船山、黃宗羲等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批判以及西方近代民主政治觀念為譚嗣同提供了新的理論視野,使他跳出了封建主義“圣人之道”的窠臼,認清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本質,從而展開了對清朝封建專制主義的激烈批判。在這種情況下,湘軍作為清廷維護其封建專制主義“私天下”的工具,自然成為實現其理想中的民主政治的障礙,遭到譚嗣同的唾棄與痛恨。

        作為湘系官宦子弟,譚嗣同對湘軍的批判與否定如同入室操戈,其鋒芒所向,極具殺傷力。同時,譚嗣同“首發(fā)議抉湘人負天下之大罪”所表現的沖破網羅的精神,也給湖湘文化所注入了創(chuàng)新和革命的因子,使湘軍之后的一代代湖南人在接受湖湘文化精神滋養(yǎng)的同時,能夠脫去陳跡,擺脫舊有思想的束縛,走出先輩的光環(huán),以新的時代精神去開創(chuàng)新的偉業(yè),由此而超越湘軍,在歷史舞臺上有更為精彩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王繼平.湘軍集團與晚清湖南[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鄧譚洲.譚嗣同傳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譚嗣同.譚嗣同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曾國藩.曾國藩全集·詩文[M].長沙:岳麓書社,1986.

        [5]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書信九[M].長沙:岳麓書社,1994.

        [6]政協(xié)長沙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譚嗣同研究資料匯編[M]1988.

        [7]黃宗羲.黃宗羲全集(第一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8]王夫之.船山全書[M].長沙:岳麓書社,1988.

        [9]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譚嗣同評判思想
        交流與評判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獄中題璧
        基于學習的魯棒自適應評判控制研究進展
        自動化學報(2019年6期)2019-07-23 01:18:18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論譚嗣同精神及其當代價值
        湖湘論壇(2016年1期)2016-12-01 04:22:23
        詩歌評判與詩歌創(chuàng)作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2
        譚嗣同殉難百年祭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无码国产一区二区色欲| 女同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素人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四五区在线| 亚洲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 熟妇人妻丰满少妇一区|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麻豆|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片区无码|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麻豆| 女人av天堂国产在线| 绝顶潮喷绝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免费在线日韩|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综合| 久久99天堂av亚洲av|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97人妻无码免费专区| 日本韩国亚洲三级在线|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国产自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色资源在线视频|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