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的我
要求:請先在題目中補上最能體現(xiàn)你個性特點的詞語,例如“好奇”、“開朗”、“愛好廣泛”、“粗心大意”等等,然后作文;不少于500字。
沒記性的我
王睿
我的最大缺點就是沒記性。出門忘鑰匙,考試不帶筆都是家常便飯。為此我吃了很多苦,但就是改不掉——誰叫我姓王(忘)呢!你瞧,今天我又出洋相了——
“嗒,嗒……”討厭的:鬧鐘一陣轟鳴,把我從美妙:的夢中扯了出來,剛才馬拉多納進球的身姿還在我眼:前晃動,球場海潮般的聲浪:還在我耳邊回響。我懶洋洋地瞥了它一眼,“啊呀,糟了,6點半了”。這個驚人的時間,把我的魂嚇飛了一半。我猛地從床上跳起來飛一般地穿上了衣服,手忙腳亂中扣錯了紐扣——不管啦!
我沖出門去,隨手拉上門,跑到樓下,抓起梳子,“唰唰”幾下便梳完了頭發(fā),隨手將它一扔,也不知這“倒霉蛋”被扔向何方。我一邊以最驚人的速度做完早上的必做工作,一邊心里嘀咕著:早上起來,干嘛要干這些事?我拿起襪子,咦,怎么只有一只?一定掉在樓上了!我“果斷”決定上樓搜!匆忙跑上樓芷想沖進房去,卻一頭撞在房門
作者通過對自己一次早起上學的有趣經(jīng)歷的記敘。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沒記性的我”,語言幽默風趣。比較有可讀性。
其不足之處則在于:
一、敘事偏離中心,旁逸文字過多。文章中心是要表現(xiàn)“我”的“沒記性”,敘事內(nèi)容即應從正面或側(cè)面指向這一中心,旁逸的文字須嚴格控制。如第二自然段寫夢中的足球賽,第三自然段寫匆忙做事的情景,都可刪除或壓縮。
二、敘事筆法單一,缺少議論點化。如果說敘事是“畫龍”,那么“議論”就是“點睛”。突出中心,既要靠敘事使其有集中明確的指向。也要靠精要適當?shù)淖h論進行點化,做到敘為議設(shè)。議由敘生,敘議結(jié)合。相得益彰。修改時,可使文章中心語句“沒記性”適時出現(xiàn)。另外,第三自然段末最好用議論來收束。
三、開篇落入老套。結(jié)尾境界不高。文章開篇的議論句與結(jié)尾處重復。有“穿靴戴帽”之嫌,不如刪去。讓開篇直入情節(jié);原文收尾的議論句帶有調(diào)侃語氣。但缺少反省意識———如此嚴重的“沒記性”,怎么還沒有一點改正的意思?這可關(guān)系到文章立意的高下啊!上。呀,房門被關(guān)上了?正是我關(guān)的呀!我在口袋里亂掏亂摸幾下。唉,鑰匙呢?唉,還在樓下,我又飛奔下樓——鑰匙果真在桌上,我抓起鑰匙三步并作一步地跑上樓去,打開門,正想進房,我突然一愣:我干什么來著?一拍腦袋,對了,是找襪子。我在柜里亂翻一通。就是沒看到那該死的襪子,正想到樓下找。卻一腳踩到一個軟綿綿的東西,正是襪子!我如獲至寶,拾起襪子就穿,剛準備關(guān)門上學去。又是一愣——書包還在房里!
一切都做好了,我正想騎車上路,卻發(fā)現(xiàn)腳上穿的還是拖鞋,只好再回屋內(nèi)尋找。熟睡的媽媽。被我那“稀里嘩啦”的聲音吵醒,出房疑惑地看著我。問:“星期天,還上學呀?…‘啊?”
望著她惺忪的睡眼,我如夢初醒,“撲通”一聲跌坐在椅子上,一聲長嘆:沒記性的我,誰叫我姓王(忘)呢!
沒記性的我
王睿
“嗒,嗒……”討厭的鬧鐘一陣轟鳴,把我從美妙的夢中扯了出來。我懶洋洋地瞥了鬧鐘一眼,“啊呀,糟了,6點半了”,這個驚人的時間,把我的魂嚇飛了一半。我猛地從床上跳起來。飛一般穿上了衣服,手忙腳亂中竟扣錯了紐扣——咳,不管啦!
我旋風般沖出門去,隨手拉上門,跑到樓下,抓起梳子?!班оА睅紫卤闶嵬炅祟^發(fā),然后隨手將梳子一扔。心里不停地嘀咕著:早上起來,干嘛非要做這些事?我順手拿起襪子,咦,怎么就一只?真沒記性。一定是掉在樓上了!我“果斷”地決定上樓去搜!我匆忙跑上樓,正想沖進房去,卻一頭撞在了房門上。呀。房門被關(guān)上了?咳,剛才不是我關(guān)上的嗎?真沒記性!我在口袋里亂掏亂摸了幾下,鑰匙呢?哎呀,還在樓下!我又飛奔下樓——鑰匙果真在桌上。我抓起鑰匙。三步并作一步再次跑上樓去。打開門,我正想進房間,卻突然愣住了:我要干什么來著?真沒記性!我一拍腦袋。對了,找襪子!我在柜子里亂翻了一通,就是沒看到那該死的家伙,正想到樓下去找,卻一腳踩在了一個軟綿綿的東西上,正是它,我如獲至寶,撿起襪子就穿。這回什么也不缺了吧。我剛準備關(guān)門上學去,卻又是一愣一書包還在房里!你看我這沒記性的腦子。害得我跑上奔下,像夸父一樣,只是我不是在追那金色的太陽,而是在“沒記性”的導演下連續(xù)演出著可笑的一幕幕……
終于,一切都在我的手忙腳亂中做好了,我正想騎車上路,卻發(fā)現(xiàn)腳上穿的還是拖鞋。只好再回屋里去找鞋。這時,熟睡的媽媽終于被我“稀里嘩啦”的聲音吵醒了,她從門縫里探出頭來疑惑地看著我,問:“星期天,還上學啊?”
“啊?”望著媽媽惺忪的睡眼,我“撲通”一聲跌坐在椅子上,一聲長嘆:王睿呀王睿,你不能再以姓王(忘)這個可笑的理由來縱容自己了,否則,再“睿智”的腦子也沒用啊!
啟示
“這就是我”、——的我”這類以介紹自我個性特點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在寫作中很常見,同學們應該都有寫作的經(jīng)歷。但真正能寫得既真實又吸引人的卻并不多。通過上文的升格。我們可以借簽一些寫這類文章的技巧。也就是要處理好3對關(guān)系:
一、表現(xiàn)稚趣與優(yōu)化立意的關(guān)系。這類文章中的“我”往往帶有兒童的色彩,所敘事情也常有趣味性強、能博人一笑的特點,例如頑皮莽撞、粗心大意、沒記性引發(fā)的趣事等等,選擇這些素材沒有錯,但這些內(nèi)容只是成長過程中的插曲,不能以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它,而應該注入一種審視和內(nèi)省意識,既表現(xiàn)幼稚的童趣,又給人以成長的啟示,這也是優(yōu)化文章立意的需要。升格文結(jié)尾的“一聲長嘆”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二、敘述事件與議論點化的關(guān)系。個性特點總是通過事件來表現(xiàn)的,所以自我介紹類文章應以定向敘述為主,這方面容易犯的毛病有:盡是概述,事情不具體;旁選過多,指向不集中;內(nèi)容偏移,中心不突出。另外,敘議結(jié)合也很重要,方法有:邊敘邊議,多次點題;先敘后議,篇末點題;首尾議論,升華立意。議論應恰當,點到即可,不能拖泥帶水,以多取勝,升格文刪去原文第一段議論文字,就很明智。
三、語言遠離成人化與語言有意蘊的關(guān)系。文中的“我”只有13歲,語言活潑靈動、幽默詼諧,符合這一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應老氣橫秋,充滿成^哧。升格文第二段中“像夸父一樣”的調(diào)侃,姑尾用自己的姓名說事,都很有兒童味。但是,有兒童味并不排斥有意蘊,寫作時應追求“趣中寓理”的表達效果,做到既能引人一笑,又能啟之以理,升格文用“再‘睿智的腦子也沒用”一句煞尾。就很是讓人以回味。
(指導教師/曹津源)
編輯/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