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六年三月十五日,策試會試中式舉人】制曰創(chuàng)業(yè)以武,守成以文,昔人有是說也。然兵農(nóng)一致,文武同方,其用果有異乎?文武之分始于何時,兵農(nóng)之制起于何代?嘗質(zhì)者諸古矣,《書》稱堯曰武乃文,于舜稱文明,禹稱文命而不及武,于湯稱圣武而不及文,周之謨烈各專其一,且三代迭尚而不言武,周列四民而兵不與焉。何也?漢、唐、宋之英君令主,或創(chuàng)業(yè)而兼乎文,或守成而兼乎武,或有未備亦足以善治。論者又謂天下安,注意相。又謂天下雖安,忘戰(zhàn)則危。是治兵之道,果與治民者同邪?異邪?
我太祖高皇帝,以圣神文武統(tǒng)一天下,建官分籍,各有定制。列圣相承,率循是道。百五十年治定功成,實由于此。然承平既久,玩愒(kǎi)乘之。學校之法具存,而士或失業(yè); 蠲(juān,免除)貸之詔屢下,而人多告饑。流徙之余,化為寇賊,以遺朕宵旰之憂。今賦稅饋運,民力竭矣,而軍食或尚未給;調(diào)發(fā)戰(zhàn)御,兵之力亦勞矣,而民患尚未除。或者官非其人乎?而選舉之制,黜陟之典,賞罰之令,亦未始不加之意也。茲欲盡修攘之實,謹恬嬉之戒,文治舉而武功成,天下兵民相衛(wèi)相養(yǎng)于無事之天,以保我國家久安長治之業(yè)。宜如何而可?子大夫志于世用,方策士之日,不暇以微辭隱義為問,姑舉其切于時者,其為朕陳之。
明武宗朱厚照(一說為朱厚燳)(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總之,武宗富有戲劇性的一生是難以用只言片語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