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榮遠
近三十年,為了贏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學時而注重語文知識教學,時而注重閱讀教學,時而語文知識和閱讀同時教,而忽略作文教學,而且大都是分割教學,把作文教學進行單獨教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的中考語文試卷中閱讀題和寫作題占了相當?shù)谋戎?而學生在閱讀題和寫作題中失分的現(xiàn)象相當突出,他們常常為作文竭盡心思,卻無話可說,即使能寫上幾句,其章法、技巧和語言也沒有多少是可取的。細想一下,文章是寫生活的,表現(xiàn)思想的,抒發(fā)感情的,學生不但有生活,有思想,有感情,而且他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都非常豐富,但接受過多年學校語文教育的學生為什么就不能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呢?也許,我們的語文教學很有改進的必要,特別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很有改進的必要。
從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結果來看,改變原來的分割的語文知識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模式,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教,效果會更好。特別是閱讀和寫作同時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閱讀和寫作如何同時教呢?
一、要明確教學目的。閱讀的宗旨是把文章的思路摸清楚,也就是摸清楚文體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師的閱讀教學就是教師自己先理清文本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揣摩學生不易摸清之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分析的技能自己去摸清文本作者的寫作思路。訓練學生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摸索文本作者寫作思路的能力。
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以及對事物的看法,用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另外,寫作還是生活實際的需要,因為寫作可分為口頭寫作和書面寫作。簡而言之,寫作就是練習說話,練習思想。學生學習寫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掌握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教師的寫作教學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掌握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二、要提高對文本的認識?!冻踔姓Z文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要求的第五點要求:“課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要體現(xiàn)教學目的,適合教學,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爆F(xiàn)在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文本,全是通過知名學者、專家審核,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精選的,都具有“典范性,文質兼優(yōu)”的特點。教師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高度認識到這一點,并讓學生知道。根據(jù)文本具有“典范性”的特點,可以肯定地說,文本是有借鑒價值的。有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好了課本中的文本,讀好了課本中的文本,學生是可以借鑒課文文本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是可以寫出較好的文章來的。
三、要根據(jù)《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閱讀寫作同時教。要閱讀寫作同時教,教師必須通讀教材,熟悉教材,根據(jù)教材的文本出現(xiàn)的文體,有計劃地安排好寫作教學。當然,為了能閱讀、寫作同時教,也可以有計劃地調整文本中課文的先后順序。如根據(jù)《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些文體的寫作技能,教師可有計劃地按照課本文本的編排順序,按部就班,閱讀、寫作同時教,也可在同冊課本內有計劃地按表達方式集中歸類的方式,進行閱讀、寫作同時教。
四、閱讀、寫作同時教,先進行閱讀教學呢,還是先進行寫作教學呢?按照人們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應該先閱讀后寫作,但在閱讀教學中摸清了文本,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懂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得馬上進行寫作教學,讓學生趁熱打鐵,借鑒文本作者的寫作技能練習寫作。以記敘文為例,教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中魏巍的《我的老師》時,首先引導學生摸清文本作者以感情濃淡為序,用七個事例,詳略得當?shù)剡M行寫作的思路,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熱情地贊頌他的蔡老師。然后馬上進行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借鑒文本作者魏巍的寫作技能,寫自己敬佩的一位長輩。引導學生借鑒文本作者的寫作技能,要求不必太高,不必太全面。如此次寫作,可借鑒用幾個事例來贊頌一個人的技能,也可借鑒以一定的線索來安排事例的先后,還可借鑒對材料的詳略處理等。當然,如果學生樂意又有這種能力,幾種技能一起借鑒也是可以的。
對以前文本課例中尚未發(fā)現(xiàn)過的寫作技能,可只借鑒文本作者寫作的一種技能。如教蘇教版八年級上冊陸定一的《老山界》可引導學生借鑒文本作者用惡劣環(huán)境烘托人物不畏艱難困苦和樂觀精神的寫作技能進行寫作;如教蘇教版九年級上冊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可引導學生借鑒文本作者用環(huán)境烘托人物的寫法進行寫作;如教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李舵的《美麗的西雙版納》,可引導學生借鑒用小標題的技能進行寫作。
閱讀教學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典范可鑒的寫作技能,寫作教學又反過來促使學生為了更好地借鑒典范的寫作技能而去認真閱讀,兩者水乳交融,合為一體,閱讀寫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