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中圖分類號]G21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173—01
近幾年來,民生新聞作為一種新的新聞類別在全國各媒體中日益紅火起來,然而,就黨報來說,雖然也有些波瀾,但相對則較為平靜,難以擺脫其固有的嚴肅面孔。因此,為進一步豐富民生新聞內涵,拓展報道空間,提升報紙品質,充分實現新聞的有效傳播,進行新聞形式的探索,為黨報添彩顯得尤為迫切。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新聞,從廣義上說它屬于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生存狀態(tài)與生存空間。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決策。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各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理當順應黨心民心,承擔起輿論引導的使命,關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務民生,著力做好民生新聞,為改善民生創(chuàng)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提供輿論支持。因此,民生新聞要想在黨報上出彩,其報道角度、形式等方面均需要改進。
一、提煉主題,做好百姓生活幫手
新聞事實擺在眼前,如何通過報道者自身努力,將其最有價值的一面展示給讀者,是報道者要著力研究和努力做到的工作。如何把百姓最為關心的事兒提煉出來,這是記者的基本功。一些民生新聞往往還處在“記錄者”的初級階段,缺乏沒有深度,角度也不新穎。例如同為關注農民工,一些報紙關注的往往是“討薪跳樓”“討薪者與包工頭打起來了”之類吸引眼球的內容,讓讀者看個熱鬧。而有的報紙卻把民生新聞挖掘的很有高度,進行連續(xù)的報道,全方位關注農民工的精神生活、權益保障、女性農民工的維權等方面。內容全面,觀點深刻,既反映了農民工的生活,叉能引起相關部門對農民工的重視。這樣的民生報道不僅受讀者歡迎,更能讓讀者從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新聞的閱讀對象主要是普通市民。作這樣的報道,采寫當中一定要牢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問題,切忌講那些大而化之、概念性的東西,要實些再實些,爭取讓讀者看了新聞,知道具體該怎么辦,切實做好百姓日常生活的幫手。
二、做到互動,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
要做好民生新聞,報紙必須和民眾互動起來。任何一篇新聞報道,如果不能引起讀者的熱情參與,哪怕你寫得再花哨,也無價值和意義可言,只有把報道搞活了,民生新聞的線索才會源源而來,受到大家的喜愛。要做好民生新聞,報社和民眾之間的熱線聯系一定要確保順暢,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切實幫助大家解決好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中國新聞名專欄《安徽日報》“熱點透視”每一篇稿件下都附有中安在線網站上中安論壇的網址,讀者借助“中安在線”發(fā)表意見,記者從讀者回應中進一步發(fā)現新熱點,發(fā)現報道中不足,得到新啟發(fā),繼續(xù)跟進報道。同時,讀者的帖子也有機會在報紙版面上刊登,報網互動有聲有色、豐富多彩,不僅挖掘了民生新聞報道深度,更擴大了報紙社會影響。
充分利用現代化宣傳、通訊手段,通過熱線電話、手機短信、網絡溝通等,向百姓征集新聞素材、新聞源,形成傳統平面媒體與新興“第五媒體”(移動通訊)交叉、融合的嶄新嘗試,將眾多的百姓發(fā)展為報紙的新聞“眼線”,豐富與擴大新聞信息采集點。這樣無疑給報紙增添了獨特魅力。
三、學會取舍,兼顧好大小事
記者要學會拓寬民生新聞的報道空間,樹立民生大小事兼顧。所謂“小民生”,就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老百姓身邊的瑣碎事、平凡事、麻煩事,如看病就醫(yī)、就業(yè)上學、油鹽柴米等,但凡民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聞報道的對象。這一類關注性的報道,可以為百姓的生活提供參照標準和行動坐標。通過報道普通人普通事,能反映當今老百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新思想、新風貌、新追求,展現普通人的真善美。
在關注老百姓身邊事的同時,民生新聞還必須強化在公共生活領域的導向和介入功能,既關注“小民生”,也關注“大民生”。所謂“大民生”,就是要從“民生”的角度去解讀和詮釋“國計”。把關注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與關注人民群眾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展民生新聞的題材范圍,使民生新聞呈現多視角性、多層次性,從而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譬如,民生新聞可以用百姓的眼光去觀察去解剖扶貧開發(fā)、兩基攻堅、交通建設、社會保障、公共事業(yè)等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重大政策調整,重要動態(tài)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去解讀經濟社會發(fā)展大計,以更好地服務民眾。這樣的民生新聞,不是居高臨下的灌輸,而是體貼入微的服務,更能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從而更利于促進“國計”的影響力,利于“國計”深入民心,更能體現新聞宣傳“三貼近”的原則。
四、貼近群眾,摸清關注熱點
任何新聞都要找到最貼近群眾的那個“點”,從距離群眾最近的角度來報道。要做到這一點,記者必須具有掌握大局、著眼細微的能力?!度嗣袢請蟆奉^版頭條《民生為先看南昌》的長篇通訊,從解決老城區(qū)的積澇、方便群眾出行、財政投向公共服務這三個側面,報道了南昌解決民生問題的典型經驗。同時,通過版面語言、透過字里行間,生動地向廣大讀者傳遞了黨中央“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zhí)政理念,以及黨中央與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的親民情懷?!豆枮I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的《哈市將逐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圍》,這條新聞在傳遞信息時,注入了關心弱勢群體利益的人文關懷思想理念,使人感到黨和政府的工作做得扎實,政策規(guī)定的指導思想和出發(fā)點深得民心。
這樣的民生新聞報道讓讀者享有時事的知情權,同時也讓相關百姓從中受益,充分發(fā)揮報紙的服務作用,增強可讀性,為報紙?zhí)聿什簧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