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西
張庭賓PK郎咸平 通脹預期下買房還是買金?
■文/華西
民國初年,5兩黃金可買北京一個四合院。一百年后的今天,1公斤黃金等于25萬元人民幣,只能買北京四合院落的一個廁所?!上唐?/p>
未來5年內,2公斤黃金可買上海內環(huán)線附近約100平方米的房子。懷疑黃金買房論者多,恰說明投資是少數(shù)人勝出的游戲?!獜埻ベe
房子和金子,一直是中國人最熱衷于投資并寄予厚望的兩樣東西。至于兩者孰優(yōu)孰劣,總有好事的專家學者各執(zhí)一詞,大打口水仗。在金價和房價漲勢如虹、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當下,又一次有人為了買房子還是買黃金捉對廝殺,他們分別是“大嘴”郎咸平和《第一財經(jīng)日報》副總編輯張庭賓。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在美元危機的驅動下,繼9月8日突破1000美元/盎司大關之后,國際金價前些天穩(wěn)穩(wěn)站上了1100美元的歷史高位。
于是,沖進場“軋金子”的資金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記錄也被不斷刷新。某有錢人總共以3.5億人民幣的代價,從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買入黃金1.6噸。他只用3個月時間就花掉了這筆巨款,粗略算下來,平均每天炒金的成交額是500萬。相比之下,那些坐等金價高位回調的觀望者手腳似乎太慢了,他們滿心期待的“回調”被11月3日開始的大漲攪了局,只好在踏空之后獨自郁悶。
一向喜歡在投資理財方面給讀者出謀劃策的《華爾街日報》說,除了購買實物黃金,你不妨也炒一下金礦股票—當然它也提示了風險:金礦類股的波動性是金價的兩倍。
對于有些手握巨資的中國人而言,這樣的風險提示可能有點小兒科,他們要玩就玩大的,炒的不是黃金股,而是實實在在的黃金礦。信達證券研究員范海波不久前從甘肅的一些金礦上調研回來,據(jù)他說,那里的炒礦者比比皆是,礦的品位到底有多高大家都不太清楚,“轉手再賣掉,可以賺錢就行了,而且一定會賺到錢?!?/p>
有了這樣的背景做鋪墊,張庭賓11月9日所拋出的觀點雖然有些驚人,卻也不會太過突?!拔磥?年內,2公斤黃金可買上海內環(huán)線附近約100平方米的房子。”他在一篇博文中這樣說道。
此文一出,輿論嘩然。因為上海內環(huán)線附近這樣的房子現(xiàn)價約200萬元人民幣,而2公斤黃金的現(xiàn)價僅5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未來5年,金價漲一倍,房價跌一半。很多業(yè)內人士和網(wǎng)友對這一觀點都持保留甚至懷疑的態(tài)度。
張庭賓的博文發(fā)表于11月9日凌晨,郎咸平當日下午4時許就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撰寫了一篇題為《現(xiàn)在應該買房子還是買黃金?》的文章,針鋒相對地指出,金價這30年來才漲了30%,是“最差投資品”。他還舉例說:“民國初年,5兩黃金可買北京一個四合院。一百年后的今天,1公斤的黃金等于25萬元人民幣,只能買北京四合院落的一個廁所。”因此他認為,在通貨膨脹即將來臨時,買高檔房子更容易保值增值。
郎咸平提到,今年上半年的7.37萬億銀行信貸,無可避免地造成了通貨膨脹預期,大量避險資金進入樓市。幾年前被人當作笑話的12萬元/平方米的上海湯臣一品,數(shù)年時間只賣了4套,但在今年三四月就賣了16套。在郎氏看來,這種現(xiàn)象恰好可以證明其理論的正確性,因為那些買房的人“不是傻子”,肯定認為這樣做比持有現(xiàn)金更保值,認為這個超高價的、性價比極其差的湯臣一品比制造業(yè)等更有利可圖。
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房市今年漲幅十分可觀,且都超越了金融海嘯之前的高位。郎咸平口中的湯臣一品,過去被市場視為高不可攀,如今多數(shù)豪宅都已漲到了這個水準。上海地鐵站龍陽路出口的星河灣已在8月售空,每平米成交價約5萬元人民幣,只是上海一般中等價位房,但在臺北已屬豪宅。
與此同時,在全世界資金流動最便捷的香港,天價豪宅飆漲正引發(fā)全球關注。位于西半山干德道39號,由李兆基旗下恒基地產開發(fā)的“天匯”,9月下旬宣布以每英尺近5萬港元的價格推出新樓盤(1平方英尺約等于0.1平方米,1港元約等于0.88人民幣),到10月14日,68樓A室的6000余英尺以4.39億港元賣出,平均每英尺售價約為7萬港元,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根據(jù)日本野村證券的調查,香港豪宅的超級大買家11%來自中國大陸。另有香港本地的中原地產估計,今年以來香港豪宅的買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豪客占了三成到四成。
郎咸平分析說,從2009年5月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低檔樓盤租金猛漲百分之十幾,社會弱勢群體要租低檔樓盤,就會付出沉重代價。與此同時,高檔樓盤中服務性公寓的租金卻大幅下滑,也就是說有錢人租的房子越來越便宜。所有這些都表明:危機來臨時,社會財富會重新分配,只有有錢人才能通過投資最保值的高端樓盤避險,社會的弱勢群體由于買不起高端樓盤,將變成通貨膨脹的最大受災者。
針對郎咸平的博文,張庭賓再度發(fā)文回應,稱自己文章討論的是國內房地產和國際黃金價格未來3年至5年的趨勢,不是短期的房價和金價漲跌。他斷言,房價短期內可能還會上漲,但如果上漲30%,那將是最后一波,接下來會暴跌50%以上;金價短期可能有一輪下探1000美元,但不影響中長期漲勢。
黃金價格在1970年是每盎司35美元,現(xiàn)在是1100美元,以美元計的平均年收益率是9.24%,而同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約6.4%。張庭賓指出,如果從1980年的850美元算起,黃金的確是最差的投資品,但原因是國際黃金市場操縱性很強,這同時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即黃金是價值最被低估的投資品,上漲空間最大?!皯岩牲S金買房論者多,恰說明投資是少數(shù)人勝出的游戲?!?/p>
他說,國際儲金銀行(以摩根大通等銀行為代表)是打擊黃金的主要力量,英美兩國央行借出的黃金是打擊金價的主要彈藥。因為他們要捍衛(wèi)不受任何約束地印刷紙幣的特權。經(jīng)歷了此次金融危機,最聰明的國際金融寡頭知道,美元紙幣泡沫膨脹的游戲已很難玩下去,重新洗牌難以避免,就像前一輪用美元紙幣來洗牌黃金一樣,這次他們大有可能用黃金來洗牌紙幣。這時候,對中國和大眾最重要的是—多抓一點黃金新主牌在手里。
對于張庭賓的上述觀點,郎咸平尚未發(fā)表評論,這場論戰(zhàn)是否就此作結不得而知,誰對誰錯也難下定論。作為旁觀者,如果我們能從這些專家學者的觀點碰撞中得到一點啟示,對事物多一些理性思考,他們的口水也就算沒有被浪費。無論什么時候,別忘記巴菲特的那句話:在考慮投資時,悲觀是你的朋友,非理性亢奮是你的敵人。悲觀最多令人失去機會,但非理性亢奮卻令人傾家蕩產。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7 郵箱:lvyixinpeiji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