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梅
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鍵。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再把學生當作容器,不顧他們理解與否,拼命灌輸知識。而是堅持“以美育心,以心賞美”。
特別注意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與心靈的交流、溝通,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用朋友之心去關心、鼓勵;去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在美術課堂上采取情感教學方式的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體驗樂趣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認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學,并能主動的參與。高中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較為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要努力改變“傳道、授業(yè)”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
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要讓學生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把完成美術作業(yè)看成一項艱巨任務。教師應該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和學生一起參與作品的完成和討論,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情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把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熱情培養(yǎng)起來,并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體現(xiàn)出來。
二、以愛育人,以情感人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將教育與情感的關系,比喻為池塘與水的關系。他指出,“猶如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一樣,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F(xiàn)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思維活躍、敏捷、深刻、想象豐富,學生如果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將會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師的“教”事半功倍。
因此,在美術教學的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美術的教與學。教師只有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和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教師,也取決于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凡是和自己關系好、感情深的教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即使是嚴厲的批評,他們也認為是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而愉快的接受。
反之,假如師生關系不和,那么同樣的教育影響,學生往往是不理不睬,甚至產(chǎn)生抵觸情緒。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很難產(chǎn)生預期的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吸引了學生,也吸引了教師自身.學生認真聽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領會教師的意圖。
而教師從中能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在授課過程中更加投入,更加易于發(fā)揮,能夠順利流暢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授課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無法替代的心理滿足。因此,我在上課之前,要先了解班上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對美術課的感興趣程度,憑借上課時的微笑,熱情的問候以及幽默的語言,真誠的表達創(chuàng)造了教學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暢所欲言,教學相長
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許多新事物,新變化面前,作為教師的我們還得接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現(xiàn)實,學生富有的智慧和主動精神常常使我們驚訝,學生的許多設想和建議也會令我們贊許,所以,在課后,我常常會抽出時間到學生中去,讓學生暢所欲言,講講我上課令他們感到不滿意的地方,他們最喜歡以怎樣的方式上美術課,并討論下節(jié)課最想了解的內容,以及自己的設想,可以讓學生提出建議以參考,有時也可以大膽的讓學生設想假如他們是美術老師,該怎樣上課,用什么方法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覺得老師上課全是為了他們,久而久之,他們也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教師從中也可以改進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用心發(fā)掘,以理服人,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理服人,特別是要注意轉變評價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隨意否定學生的作品,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chuàng)造中的自由意識。
我曾經(jīng)對學生說:“你們的每一張作業(yè),我從不單純看成是一張簡單的作業(yè),而是一張作品,所以你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作品噢!”實際上對于學生,不管作品完成的好壞,還是回答問題準確與否,只要他是用心完成的,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評價,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yōu)點,多肯定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美的欲望,不要一棍子打死。
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讓他們心悅誠服的接受,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與敬佩感。記得有一次我在上素描課,巡回輔導時一個男生很不好意思地把手遮住畫面,的確他從來沒有寫生過,比例、大小、構圖、造型都沒什么優(yōu)點,然而我卻發(fā)現(xiàn)他畫的線條很漂亮,于是,我跟他說:“你沒發(fā)現(xiàn)自己畫的線條很美嗎?有虛有實、有輕有重,而不是那種生硬的機械性線條?”他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我:“老師,您說的是真的嗎?”
我拿了一張帶有生硬的機械性線條的畫讓他自己做對比,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對自己有了信心,在以后的幾張素描作業(yè)中,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美術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方法是千變萬化的,總而言之,不能離開心與心的交流和真誠。
教師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是學生心語的傾聽者,而美術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的過程,相互溝通的過程,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營造良好的情感氣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付出,才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河北省永年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