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
清代的北京城流行一條諺語:“雞不啼,狗不咬,十八的姑娘滿街跑?!卑似烊思野褯]有許配的姑娘看得十分尊貴,無論父母兄嫂,都尊稱其一聲“姑奶奶”。大戶人家往往對“姑奶奶”遷就、放縱、嬌慣,因而“姑奶奶”們獲得了“不守規(guī)矩”的自由。在北京城內(nèi)的茶樓、酒館、戲圓、球房等處,人們隨時(shí)可見“姑奶奶”輩的彩衣倩影。逢年過節(jié),“姑奶奶”們自然也盛裝艷服,到茶棚中男女雜坐,飲茶調(diào)情。“姑奶奶”們的“不規(guī)矩”,引起社會非議。有《竹枝詞》云:“狂且四面坐中央,目電頻加白面郎;還是名門還北里,教人納悶是新妝?!敝卑褌€(gè)“名門閨秀”罵成了“北里野雞”。京師警察廳為此諭令“荼棚中男女必須分座”,并出動警員進(jìn)行巡查。于是又有打油詩云:“隔座嬌音喚吃茶,渴猶未解眼先花;而今事事皆皮相。第一須生好腦瓜?!薄熬煅策壱蔡冢枧锬信毞郑耗恐懈饔嘘庩栯?,空向晴天激雨云?!豢挚穹淅说?,安排警察去巡邏;指揮棍子迎頭擊。打散鴛鴦卻是他?!?/p>
至于家境不寬裕的“姑奶奶”們,雖然無錢去趕浪潮、追時(shí)髦。但也享有一般漢族女子所沒有的特權(quán)。即“不守規(guī)矩”。每天的開門七件事,都是“姑奶奶”們親自去各商鋪購買。據(jù)說當(dāng)年慈禧太后待字閨中時(shí),也常??嬷嘶@到東城的一家油鹽店購買食物。店主還經(jīng)常以其粗手刮一刮這位“姑奶奶”天生麗質(zhì)的小鼻子。等到“姑奶奶”垂簾聽政后,一次與其弟談家事時(shí)詢問到這家油鹽店店主,店主聞訊后驚悸萬分。墜井而死。
“姑奶奶”之所以尊貴,大約因?yàn)榍骞僦械摹靶闩倍荚谄烊斯倩氯思抑羞x取,誰知待在閨中的少女將來會不會是皇后嬪妃呢?所以,那時(shí)候北京城里的“姑奶奶”是惹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