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琳
詞心這一概念,是晚清詞論家況周頤首創(chuàng)的,他在《蕙風(fēng)詞話》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聽風(fēng)雨,吾覽江山,常覺風(fēng)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非可強為,亦無庸強求,視吾心之醞釀何如耳。吾心為主,而書卷其輔也。(卷一) 況氏從自己作詞的經(jīng)驗出發(fā)來談詞心。他所言詞心首先是獨立于風(fēng)雨江山外的一種客觀存在,即所謂的“萬不得已者”。這“萬不得已者”當是一種蓄積于心、極為強烈而無法排遣的情感,它“醞釀日久,冥發(fā)妄中,萬感橫集,五中無主”(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從況氏的表述中可知,他所言詞心其次應(yīng)為“吾言寫吾心”,即用語言承載詞作中的自我心靈感受?!扒閯佑谥卸斡谘浴?“萬不得已者”如果不進入審美創(chuàng)造的過程,不凝定于具有可感形式的詞作中,就無所謂詞心。它包含了三個層面:一是審美主體情感的積淀、形成。二是顯示于完成的詞作中主體的情感意蘊或情感表現(xiàn),它凝定在詞的語言等形式之中。三是詞作中主體情感的抒情取向為真情實感。綜而言之,詞心說的最終目的是強調(diào)情感在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形成、表現(xiàn)與特征。這些論說都是從情感的醞釀、發(fā)生而言的。身世之悲的秦觀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因與蘇軾的關(guān)系,受黨爭的牽連,數(shù)次遭貶,一生道路曲折坎坷。作為一個情感細膩、敏銳多思的詞人,他把自己失意人生中產(chǎn)生的悲哀愁怨發(fā)見于詞。因此,其詞具有特殊的情感意蘊。少游男女艷情、懷人怨別之作不少,有的詞作格調(diào)甚至與柳永相似。其實,其詞雖作艷語,卻有品格,“它在艷情的軀殼里注入了新血液———有關(guān)于身世遭遇的凄情哀思”。讀其[滿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礁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處,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處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是一首離別詞,上片敘別時之景,勾勒出暮色蒼茫、凄清彌漫的境界,含蓄地表達滿腔的別情。下片直言離別的痛楚,并以景為結(jié),寫盡離人面對的冷落與凄涼。全詞別情充溢、悲苦難言。同時,在“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與“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的描敘中貫注了詞人官場失意、前途渺茫的抑郁之情,隱含著詞人對政治失敗與身世凄涼的悲苦嘆息。周濟評此詞:“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宋四家詞選》)。指的是它在傳統(tǒng)的離情別緒中注入了新的感情內(nèi)容。如果說少游的艷情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身世之感較為隱約含蓄,那么他的那些抒寫貶地生活的詞作中的這種情緒便顯得直露激烈。如其[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詞的開端以郴州春夜的景色,暗示著詞人的前途渺茫與內(nèi)心的凄苦,進而抒發(fā)客居之悲、難解之愁,形象寫出自己背井離鄉(xiāng)、漂泊無依的悲慘命運。王國維說:“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一句則變?yōu)槠鄥栆??!薄痘春<分羞@樣凄厲的詞句是隨處可見的。如:“春去也,飛鴻萬點愁如?!?[千秋歲]);“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等,令人感受到詞人心靈的重負。清代馮煦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之詞,詞心也?!?《蒿庵論詞》)所謂的詞心就是少游詞中如血液一樣流動的情感意蘊和身世之悲?!皞€體的人生道路總是獨特的、不可重復(fù)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世界,每一個人身上這個世界都是自己的特殊的?!鄙儆卧~的身世之悲表現(xiàn)的正是他的感受與體驗,也正是他特殊的情感世界。因此,他的詞作具有鮮明的個性。而且,他的詞作中不同的情感意蘊與情感內(nèi)涵深入到可感的形式中,構(gòu)建了不同的詞心世界。
孫琳,西安文理學(xué)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