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鳳珍 畢秀云 毋志敏
[摘要] 對126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和護理進行總結。認為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陽性率高,抗結核治療時間長,二重感染率高,藥物副作用易出現(xiàn),抗結核治療效果取決于糖尿病的控制。提示在護理工作中,要重視患者的血糖檢測,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加強基礎護理,預防繼發(fā)感染;做好心理護理及用藥護理。
[關鍵詞] 肺結核;糖尿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a)-149-02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營養(yǎng)不良,抗體形成減少,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結核感染者易發(fā)病,亦可使結核病變惡化[1]。兩病并存,互相影響,促進病情發(fā)展,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明顯增加,結核病起病急,病情發(fā)展快,空洞多,痰菌陽性率高,病情復雜,變化快,病情重,治療時間長,患者心理壓力大,護理難度大,我院通過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為循證依據(jù),探討護理重點、難點,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4年1月~2008年 1月,我院肺科收住的126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8例,女28例,年齡26~87歲,平均年齡56歲,初治病例107例,復治病例19例,先診斷為糖尿病,后因呼吸道癥狀診斷診斷為肺結核的84例,痰涂片查抗酸桿菌陽性77例,占61%,肺部空洞52例。
糖尿病診斷依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訂的診斷標準,肺結核診斷標準按照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分會2001年制訂的肺結核診斷標準。
2護理
2.1重視血糖檢測
肺結核的治療成敗與血糖的控制程度有關,若血糖控制不良,抗結核藥物常常不能發(fā)揮應有的療效,從而使結核病的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成為復發(fā)耐藥病例[2]。因此檢測血糖是護理工作的重點,每個護士必須認識到血糖監(jiān)控的重要性,熟練掌握快速血糖儀的使用和注意事項。一般定期檢測患者的末梢血糖,對入院前3 d或血糖控制差的患者,采取嚴密監(jiān)控,每天5次:早餐前空腹,三餐后2 h和睡前。對血糖控制良好或滿意水平的患者,可減少檢測次數(shù),每周各時間點1~2次,當血糖值出現(xiàn)明顯升高或降低時,一方面要照顧好患者,一方面要通知醫(yī)生。給予合理的處理。
2.2合理安排飲食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只要病情允許,即可長期執(zhí)行。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患者的飲食控制要比單純糖尿病放寬些,飲食治療的原則是在滿足總熱量恒定下,采用高糖、高纖維、中蛋白、中脂肪飲食[1]。根據(jù)病情,按年齡、身高、性別、計算出每日所需總熱量,糖一般占總熱量的50%,三酰甘油升高的患者,糖在總熱量中不應超過35%。蛋白質成人每日每千克體重0.8~1.2 g,其中1/3應供給優(yōu)質蛋白。脂肪占總熱量的20%~30%,膳食中脂肪酸與葡萄糖的比值不能超過1.5,否則會出現(xiàn)酮癥[1]。每日攝入纖維素30~40 g,可采用天然食品如粗糧、豆類、蔬菜,含糖低的水果等,同時應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鉻、磷等。三餐熱量分配額為1/5、2/5、2/5。必須正確定量稱重供應。除食譜規(guī)定的食物外,患者不隨意增添或更換食物。忌煙酒,如患者有饑餓感時,可給予蔬菜,如冬瓜、茄子、黃瓜,或在醫(yī)生的允許下加無糖牛奶或雞蛋。
2.3 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
護士根據(jù)患者病情,為患者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幕顒?以降低血糖,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的能力。對于有明顯結核中毒癥狀和咯血者,暫不宜進行體育鍛煉[3];對一般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患者活動,保證患者上下午各活動2次,以散步、太極拳、體操等方式為主,活動量以活動后不感覺疲勞為準。對于臥床的患者,護士指導幫助床上活動,定時翻身,變換體位。對于無活動能力患者,護士給予定時按摩和床上被動活動四肢,這樣不僅防止肌肉萎縮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而且有利于患者消化吸收排便,減輕腹部不適,增加全身舒適度。
2.4做好患者心理護理
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調查顯示[4],30%的患者存在心理障礙,如抑郁、焦慮、悲觀失望。情緒的波動對食欲睡眠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著血糖的調整,而且情緒越消極,血糖控制越不滿意。經(jīng)常性的消極情緒可導致神經(jīng)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同樣的心理問題也存在于肺結核病患者,由于病程長,病情嚴重和復雜,部分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對遵醫(yī)的依從性差。護士要多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為患者提供相關知識教育,鼓勵其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2.5做好用藥護理
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很多,肺結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時接受降糖和抗結核藥兩種治療,加重了藥物的副作用,而且有些副作用的出現(xiàn)不容易察覺,能否及時發(fā)現(xiàn)藥物的副作用,并予以恰當處理也是提高療效的關鍵。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觀察患者的藥物反應,給予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同時向患者介紹藥物副作用的基本表現(xiàn),加強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理解和認識,提高患者的自查能力,從而更準確更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處理,以降低藥物副作用,完成抗結核全程化療,提高療效。同時還需患者遵循早期、規(guī)律,聯(lián)合、適量、全程用藥的結核病化療原則。因此護理人員不但監(jiān)督患者服藥,做到發(fā)藥到手,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還要向患者講解遵守化療原則的意義,取得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2.6加強基礎護理,預防疾病傳播和繼發(fā)感染
繼發(fā)肺部其他細菌感染是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糖尿病由于代謝紊亂導致肝功能受損,轉化維生素A功能障礙,維生素A缺乏,引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減退[1]??菇Y核藥中的利福平喹諾酮類為抑菌藥,對結核菌及普通細菌同樣具有抑制作用,為真菌的生長提供了條件?;颊咭桌^發(fā)二重感染[5]。繼發(fā)肺部感染,增加了抗結核治療的難度,因此,預防感染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護士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提供恰當周到的護理。
首先病室內保持干凈整齊,空氣清潔,定時通風,每日至少開窗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 每日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每次30~60 min,對于有人房間,采用紫外線循環(huán)風機間斷空氣消毒,同時減少人員探視。床鋪采用濕式清掃,地面清水拖地2~3次/d。安排患者住人少的房間,有條件的最好住單人房間,避免患者之間交叉感染。
其次是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鼓勵患者每日早晨進行2~3次有效咳嗽,排除氣管內痰液。加強對臥床患者的翻身、叩背、霧化、排痰。為患者吸痰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吸痰。重視口咽部的護理,口腔咽部是消化道與呼吸道的共同開口處,咽部細菌極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并發(fā)肺部繼發(fā)感染[6]。囑咐自理者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能自理、鼻飼、發(fā)熱患者做口腔護理2~3次/d,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繼發(fā)呼吸道感染。
3結果
血糖控制良好(即空腹血糖<7 mmol/)者108例,控制不良者18例??菇Y核治療滿療程時,血糖控制良好組,77例涂陽痰菌轉74例,陰轉率為97.3%,空洞閉合,病灶吸收好轉者96例。血糖控制不良組,涂陽性8例,陰轉5例,陰轉率為62.5%,空洞閉合病灶吸收好轉6例,好轉率為75%。
4結語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抗結核治療療程長,抗結核藥物可能對糖尿病的急慢性合并癥有影響[3],治療護理難度大,護士在護理此類患者時,要掌握患者的特點和護理重點,作為結核科??谱o士要加強對糖尿病知識學習,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肺結核相關知識,提高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從而提高結核病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敦熔.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582-586.
[2]曾鶴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6):544.
[3]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0.
[4]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石宏偉.空洞型肺結核病發(fā)真菌感染12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6):619.
[6]陳柳紅.護理程序在長期臥床患者預防墜積性肺炎中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13.
[7]張韻.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2):4.
(收稿日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