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摘要] 目的:總結經額下入路切除垂體腺瘤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體會。方法:選擇我院已實施此手術的28例患者,對術后并發(fā)癥進行觀察和護理。結果:28例患者術后臨床癥狀治愈或得到緩解,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結論:垂體腺瘤患者的救治成功與否,不僅以成功的手術為前提,還與護理質量密切相關。
[關鍵詞] 垂體腺瘤;手術切除;并發(fā)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a)-137-01
垂體腺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好發(fā)于青壯年,對患者生長發(fā)育、勞動能力、生育功能有嚴重損害,并造成一系列社會心理影響[1]。我院神經外科2006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經額下入路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切除垂體腺瘤2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齡18~56歲,平均29歲。臨床表現(xiàn)早期有內分泌失調,女性以停經、泌乳、不育、肥胖和肢端肥大為主,男性以性功能減退、毛發(fā)脫落、皮下脂肪增多為主[2]。隨著腫瘤增大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頭痛、惡心、嘔吐、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乏力、尿崩等癥狀。經額下入路行垂體腺瘤切除術后,患者臨床癥狀治愈或得到緩解,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1.2手術方法
全麻下采用冠狀切口額下入路,單額骨瓣開顱,硬腦膜弧形切剪開,切口線與眶上緣平行,外側彎向后方1 cm,內側沿矢狀竇向后剪開1 cm,硬腦膜前緣縫吊在骨膜上。切開外側裂表面的蛛網膜,見瘤體后先用長細針穿刺抽吸,以鑒別腫瘤是實質性或囊性。在離開視神經較遠處電凝瘤壁,用尖刀“+”字形切開包膜,用刮匙自后部深部向前部淺部刮除腫瘤。最后縫合硬腦膜,骨瓣復位,分層縫合切口結束手術[3]。
2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
2.1顱內出血
常發(fā)生在術后數(shù)小時至24 h內,應注意觀察有無意識障礙或意識障礙逐漸加重,瞳孔不等大、血壓升高、一側肢體少活動或癱瘓。通過詢問術后反應、交談及各種刺激來判斷意識等級,如出現(xiàn)意識呈嗜睡-朦朧-淺昏迷進展,或者有生命體征明顯改變時,應高度警惕顱內出血,及時通知醫(yī)生,積極配合搶救。
2.2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
丘腦下部及腦干受損后可引起應激性胃黏膜糜爛、潰瘍出血,患者嘔吐大量咖啡色胃內容物,伴呃逆、黑便、腹脹等,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護士應及時判斷、觀察和記錄嘔血、便血情況,定時測量血壓、脈搏,觀察有無口渴、肢冷、尿少等循環(huán)不足的表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胃出血,立即置胃管,持續(xù)胃腸減壓,應用止血藥物,以治療休克和糾正貧血?;颊咔榫w緊張,給予適量鎮(zhèn)靜藥物。同時禁食、禁水、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yǎng)供給。本組5例(18%)患者發(fā)生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經治療后痊愈。
2.3尿崩癥及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尿崩癥多發(fā)生于蝶鞍區(qū)手術后1~4 d,尿量>4 000 ml/d,尿比重<1.005。發(fā)生機制:抗利尿激素分泌與釋放發(fā)生障礙,導致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患者首先出現(xiàn)煩渴多飲、尿量增加,隨著水分的丟失,大量電解質排出體外,導致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颊叱霈F(xiàn)易怒、煩躁、性格改變甚至昏迷。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觀察皮膚色澤和彈性。準確記錄24 h出入水量,定時測量尿比重,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藥物治療:輕癥尿崩尿量4 000~5 000 ml者,給予雙氫克尿塞25~50 mg,卡馬西平0.1 g口服;中、重度尿崩尿量5 000~10 000 ml者,給予長效尿崩停深部肌內注射或垂體后葉素皮下注射,一般尿崩癥狀均可得到緩解和控制。本組9例(32%)患者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尿崩癥狀,均在1~2周恢復正常。
2.4中樞性高熱
丘腦下部含有溫覺感受器,通過產熱和散熱機制維持正常體溫,若手術累及丘腦下部時,患者可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應密切監(jiān)測體溫變化,觀察熱型,及時給予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或溫水擦浴,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降溫;指導患者多飲水,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加強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本組3例(10.7%)患者出現(xiàn)高熱,經物理降溫及對癥治療后,體溫很快降至正常。
2.5腦脊液鼻漏
是垂體腺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因鞍部垂體腺瘤破壞鞍底或磨除鞍結節(jié)和蝶鞍前部時蝶竇黏膜破損、摘除腫瘤后鞍底修復不嚴密,均可造成腦脊液鼻漏。應囑患者立即臥床休息,并抬高床頭15°~30°,告知患者保持鼻孔清潔、勿摳、挖及堵塞,勿用力咳嗽、打噴嚏;密切觀察鼻腔流出液的色、量、性質;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腹壓升高等誘發(fā)顱內壓增高的因素;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擇期行鼻漏修補術。
3小結
垂體位于蝶鞍區(qū),解剖位置深,周圍有重要的腦結構,手術操作難度大、風險高,術后可出現(xiàn)顱內出血、中樞性高熱、尿崩、腦脊液鼻漏、應激性潰瘍等嚴重并發(fā)癥。要獲得良好的早期與遠期療效,不僅以成功的手術為前提[4],術后針對疾病特殊的病理特點,進行嚴密觀察和及時有效的護理,是減少和防治并發(fā)癥,使患者安全度過危險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薛慶澄.神經外科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237.
[2]石美鑫.實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1114-1115.
[3]楊艷玲.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9):50-51.
[4]何瓊.大左室心瓣膜病的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2):20-21.
(收稿日期: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