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英
[摘 要] 本文著重分析了溝通在中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影響溝通的主要障礙,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關鍵詞] 教育管理 人際溝通 溝通障礙 溝通策略
溝通理論是西方國際關系學理論之一,其代表作是美國學者多伊奇(karl Deutsch,1912—)所著的《政治神經——政治溝通與控制模式》。這種理論認為,信息溝通對國際關系就像神經對人體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溝通理論提出后,首先在管理領域運用并獲得了很大發(fā)展,隨后在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等領域也被廣泛應用。但是相對于管理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溝通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研究要少得多。這與目前正在進行的教育變革似乎不太吻合。中學教育管理是中學管理者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并讓教師和學生參與管理以提高教育質量,從而達到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人才之目的的一種管理。然而,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管理在人際溝通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擬對中學教育管理中人際溝通的重要性、溝通的障礙以及有效溝通的策略等進行探討。
一、溝通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真誠、信任與尊重。其橋梁就是溝通。溝通是從心靈上挖掘人的內驅力,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它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廣大教職工充分發(fā)揮能動性,使學校發(fā)展獲得強大的原動力。溝通影響著工作的績效,如果你想有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就需要確立有效的溝通來確保你能得到好的結果。缺少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工作就很可能會失敗。學校的管理者面對的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它包括制定目標、分派任務、激勵員工、反思結果和做出決定。他們需要組織、安排、指揮、合作和反思,如果沒有充分溝通,任務就不可能完成,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決定就不可能貫徹執(zhí)行。有效的溝通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對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職員工的滿意度。良好的人際關系引起的是人們愉快、親切、隨和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帶給員工的是積極、健康、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增強教職員工的凝聚力。團結是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如果員工之間感情融洽、關系和諧,他們就能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齊心協(xié)力地開展工作。第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職員工的工作效率。教職員工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經濟效益的好壞。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激發(fā)教職員工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工作激情,從而提高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溝通障礙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語言問題。語言不通是人們相互之間難以溝通的原因之一。當雙方都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時,盡管也可以通過手勢或其他動作來表達信息,但其效果將大大削弱。即使雙方使用的是同一種語言,有時也會因一詞多義或雙方理解力的不同而產生誤解。筆者曾經去聽過一位外國朋友的試教課。她講的英語地道而流利,上課也很活潑熱情。上課的孩子們以前從未上過英語課。在課程進行到十分鐘之后,他們開始分心。如果這時她能說兩句漢語,比如說“如果你認真上完這堂課,你就會得到獎勵”這句話,我想效果會更好。事實上,會說中文的她并沒有這樣做,因此接下去的課就似她自己在演獨角戲。作為結果,她應聘失敗。當然這跟她缺乏教學經驗有關,這里我們不多作評論?;氐街黝},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語言不通確實是溝通的一大障礙。二是信息的過濾問題。這個問題發(fā)生在信息從一層向另一層傳遞的過程中,或者由于信息發(fā)出者可能只傳遞了部分信息。不論是從上至下的溝通還是從下至上的溝通,信息的過濾在溝通的任何一個方向上都有可能發(fā)生。三是理解問題。由于人們知識背景、文化背景和經歷的不同,同樣的溝通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如果信息發(fā)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具有共同的參照背景,即他們對信息的編碼和解碼是相似的,那么溝通的效果就可能會比較好;反之,就可能產生誤解。例如,某所學校有一個包括校長在內的老師都很難對付的“天王班”,校長和其他管理者經過認真的分析和討論,決定派經驗豐富、“殺傷力”強的張老師擔任該班班主任??墒钱攺埨蠋熉牭竭@個消息后,有如晴天霹靂,她當“特殊班”的班主任已經多年,好不容易當了“普通班”的班主任,正想趁此機會好好喘息一下??梢韵胂笏敃r有多氣憤和失望。遺憾的是,盡管后來她服從了安排,但是校領導還是沒有及時和她作進一步的溝通,因此她郁悶了好長一段時間。由此可見,當人們面對某一信息時,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來選擇、組織和理解這一信息的含義的,一旦理解不一致,溝通就會受阻。四是信息含糊或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不是不知所措,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以至于發(fā)生與信息發(fā)送者(教育管理者)原意可能大相徑庭的后果。信息混亂則是指對同一事物有多種不同的信息。如令出多門,多個信息源發(fā)生的信息相互矛盾;朝令夕改,一會兒說這樣,一會兒又說那樣;言行不一,再三強調必須嚴格執(zhí)行的制度,實際上卻沒有執(zhí)行,或信息發(fā)送者自己首先就沒有執(zhí)行。所有這些,都會使信息的接受者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五是環(huán)境干擾。環(huán)境干擾是導致人際溝通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嘈雜的環(huán)境會使信息接受者難以全面、準確地接受信息發(fā)送者所發(fā)出的信息。環(huán)境的干擾往往造成信息在傳遞途中的損失和遺漏,甚至歪曲變形,從而造成錯誤的或不完整的信息傳遞。
三、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溝通的有效性是溝通所追求的最佳效果。為了促進校長和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正確認識權力,樹立領導權威。權力是指“一個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會行動中,甚至是不顧其他參與這種行為的人進行抵抗的情況下實現自己意志的可能性?!倍鴻嗤t是“一個人在相信他或她施行影響的權力的合法性基礎上要求別人服從的可能性”。一個人不可能成為任何時候、任何情境下的領導者,真正能干的領導者經常進行形象管理,以樹立權威。教育管理者應該擁有形象管理這項重要的技能,他們需要投射出真誠、有勝任力、有技能和對人關懷的感覺。教師是一個重感情的群體,校長如果用法定的權力要求他們做事,他們會從內心里生出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其對學校的歸屬感。
二是實行雙向溝通,給教師以平等的話語權。在學校里,教師用管理者制定的共同信仰和期望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好的溝通能夠使教師理解并接受管理者所賦予的期望,不好的溝通可能會使教師收到錯誤信息,歪曲或誤讀這種期望。而好與不好的關鍵就在于溝通的形式和內容是否一致,也即是說教師是否有平等的話語權。要想與教師保持很好的溝通狀態(tài),必須除去溝通的各種約束和控制,創(chuàng)造校長和教師之間進行平等討論的可能,以使教師個人有表達的機會。
三是創(chuàng)設支持性的溝通氛圍。校長與教師的溝通氛圍就是指校長和教師在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方面所普遍存在的氣氛和條件。溝通氣氛在細微的言語和非語言互動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杰克吉布(Jack R. Gibb)提出:某些個人行為會造成兩種不同的團體氛圍——防御性氛圍和支持性氛圍。當個人態(tài)度、觀點或者微妙的行為被其他人看成是具有威脅性的、暗含著懲罰的尤其是針對他人的自尊時,溝通氛圍就會是防御性的。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支持性的溝通氛圍呢?(1)校長可以實行走動式管理,創(chuàng)造與教師溝通的機會。校長在進行走動管理時,須以真誠關懷的態(tài)度與教師進行溝通,避免讓教師產生巡堂的監(jiān)督印象。(2)實施等距離溝通。高質量的溝通應該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如果溝通者之間無法做到等距離,尤其是校長對教師不保持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期間所進行的溝通就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在溝通中校長要和教師保持同等的工作距離。
四是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溝通能力。長期在教育領域工作的人常常會問:學校何以如此不同?最常見的回答就是:領導不同。哈比森(Harbison)和邁爾斯(Myers)強調這樣的觀點:“組織的基調通常是由最高首長決定的,事業(yè)的成功將完全有賴于他對該個集團注入的精力和卓見,否則,無論是他的不稱職還是玩忽職守,都會使組織停滯不前?!毙iL在和教師的溝通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為了促進校長和教師之間更有效的溝通,溝通者必須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
五是改善人際溝通的方法,實現學校組織有效溝通。人際溝通效果的提高有賴于那些影響人際溝通的障礙的消除。為此,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溝通水平。首先,校長要做個道德型的領導。校長的態(tài)度要誠懇,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對于重要的信息,在辦公室等正規(guī)的地方進行交談,有助于集中雙方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溝通的效果;而對于思想上或感情方面的溝通,則適宜于在比較隨便、獨處的場合下進行,這樣便于雙方消除隔閡。其次,既要積極地進行勸說,又要注重雙向溝通。由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為了使對方接受信息,并按發(fā)送者的意圖行動,學校管理者有必要進行積極的勸說,從對方的立場上加以開導,有時還需要通過反復的交談來協(xié)商,甚至采取一些必要的讓步或迂回。另外,由于教師容易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信息而導致誤解,因此管理者要注重反饋,提倡雙向溝通,請教師重述所獲得的信息或表達他們對信息的理解,從而檢查信息傳遞的準確程度和偏差所在。因此,管理者要善于體察教師,鼓勵教師不懂就問,注意傾聽反饋意見。○
責任編輯 劉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