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帥欽
[摘 要]在普通高校體育選修課中開展野外生存訓練教學的實驗研究,探討野外生存訓練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并探索野外生存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推廣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野外生存訓練 身心健康
“野外生存訓練”,是指在遠離居民點的山區(qū)、叢林、荒漠、孤島等野外環(huán)境中,不完全依賴外部提供的生存、生活物質條件,依靠個人、集體的努力保存生命、維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訓練。它以挑戰(zhàn)性、冒險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特點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作為一項體育課的教學內(nèi)容,將野外生存活動列入體育課程中實踐為主要手段,以野外生活為主要形式,使學生從中獲取基本知識,形成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獨立的判斷能力和創(chuàng)新進取的精神。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山東體育學院2005級運動訓練專業(yè)的26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40人,女生12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內(nèi)容,查閱大量有關野外生存以及心理學的相關資料和書籍,從中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綜合的探討分析。
1.2.2問卷調(diào)查法
共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26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為96%,其中有效問卷248份,有效率95%。
1.2.3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分別對30多位參加野外生存訓練的學生進行訪談。
2 結果與分析
2.1野外生存訓練的必要性
2.1.1野外生存訓練是高校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
“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是高校體育課程的發(fā)展性目標之一。而現(xiàn)在開設的體育課程內(nèi)容比較單調(diào),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很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覺、主動鍛煉身體習慣的培養(yǎng)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也無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2.1.2野外生存訓練對身體的促動作用
野外生存訓練是拓展高校體育課程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性質、設置、結構、內(nèi)容、建設、評價有相互支撐、聯(lián)系、轉化、依托的縱橫關系?,F(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是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huán)境之中,很少經(jīng)受過挫折等方面的教育,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1.3野外生存訓練對體制體能的發(fā)展
通過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教學,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身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體質的增強又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教育,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奠定了基礎。
2.2野外生存訓練具有較大的心理效應
2.2.1野外生存訓練能健腦益智
通過野外生存訓練,學生可以掌握埋鍋做飯,下河捕魚,分辨可食植物,搭建帳篷宿營,獲取食物和水,如何看地圖,使用GPS和羅盤等野外基本生存訓練技能;學會如何處理有毒動植物、受傷、迷路等緊急情況。
2.2.2野外生存訓練可使人情緒樂觀
野外生存訓練,使大學生深深感到,遠離大都市的喧囂和嘈雜,面對美麗、沉靜的大自然,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和凈化,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這既令人心悅誠服,也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2.2.3野外生存訓練可培養(yǎng)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同學們在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共患難;在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中,學會了與人相處,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嘗到了集體的溫暖與快樂。
2.2.4野外生存訓練可使人意志堅強
野外生存訓練,是對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素質的一個檢驗。對學生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野外生存訓練內(nèi)容豐富、實用、貼近生活、形式靈活;途徑和方法的多樣,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強的特點,能夠在“艱苦困難”訓練中增強學生的體能,并塑造冷靜果斷、堅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毅力、耐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2.3開展野外生存訓練促以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2.3.1野外生存訓練必須以健康為理念,身心健康并重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教師任務的舊觀念。在心理教育課上,教師教給學生如何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其他教育學科中,由于科任教師缺乏有關野外生存訓練心理健康的觀念和知識而造成學生身心的不良影響,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難以實現(xiàn)。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一致性,體育教師也要擔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2.3.2因材施教,合理負荷
在野外生存訓練中,不宜有過大的運動量,因為過大的運動量一般都是超生理負荷的,超生負荷的運動量回導致心臟、腸胃、肌肉骨骼不適,使人感到極度疲勞。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密切相關,相互影響。所以,過大的運動量還會導致在心理上的不適,出現(xiàn)厭惡情緒。運動量過小則不能滿足身體發(fā)展的需要,達不到通過體育鍛煉身心的目的。因此,只有中強度的運動量,才能對人體的機能心理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3.3野外生存訓練激發(fā)積極情緒,使學生有運動快樂感
以知激情。知是情的基礎,認識越深刻情緒也就越穩(wěn)定。為此,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科學價值或生活價值以適當?shù)姆绞浇沂窘o學生。另外,講解時要注意層次分明,具體形象,通俗易懂。
以趣激情。興趣能為人類認知活動創(chuàng)造最佳的情緒背景,需要是興趣產(chǎn)生的基礎。所以,在野外生存訓練課程中,教師要把教育的內(nèi)容變成學生看來是符合其需要的東西。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野外生存訓練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穩(wěn)定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更具有著特殊的作用。通過對2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調(diào)查可以看出:在野外生存訓練后,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品質和適應能力都有著明顯的提高。
3 結論
野外生存訓練的活動場所是遠離人群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活動項目較多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學生在參加野外生存訓練活動時,要把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尤其參加由學生自己組織的、需在野外過夜的活動,必須要經(jīng)過學校有關部門備案,在專業(yè)教師指導下進行,并進行野外活動基本安全保障常識和技能培訓。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資源,通過有意識地計劃和組織,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季克異等.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高校中開展野外生存訓練的實踐研究概述[J].中國學校體育,2003,(1).
[2]張惠紅等.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指導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韓宏義等.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3.
[4]劉擎等.野外生存[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