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久艷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yōu)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就會促使他刻苦鉆研,并且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所學學科感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讓學生對所教學科的老師感興趣,課堂上老師就會成為興趣的代名詞。
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老師,必須要有淵博的學識、開闊的眼界、完備的人文素養(yǎng)。
一、做一個傳播科學思想的雜家
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理應廣學博識。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就首先應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以及和未來發(fā)展趨勢有一個明確而透徹的理解和掌握;要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進而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我們就不能死教書本知識,而應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和研討,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廣博的知識很重要,這是引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材料。在講《鴻門宴》介紹《史記》的時候,我把《史記》中展開的這幅宏闊的歷史畫卷部分的展現在同學面前:劉邦的惟才是用、韓信的能征慣戰(zhàn)、項羽的萬夫不當之勇、張良的運籌帷幄、呂后的弄權等等,引起學生們閱讀《史記》的濃厚興趣。有的同學對項羽情有獨鐘,專門收集整理項羽的故事,并成為寫作的材料。其他的如《周易》中否極泰來,《晏子春秋》中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合的君子、小人之道?!稇?zhàn)國策》中策士們朝為布衣,暮為卿相的智慧等等,無不是調動學生興趣的生動素材。在這些故事的講解中,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能窺見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當然現代的作家作品一樣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魯迅、老舍、沈從文、張愛玲、林語堂、錢鐘書、穆旦、卡夫卡、艾略特。這些文學、歷史、哲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打開同學們廣闊的人文視野。講這些人和事的時候就連平時最不喜歡學習的學生都能瞪大了眼睛聽你講,興趣就這樣產生了。
當然這只是引起學生興趣的初始階段,接下來需要鞏固他們的興趣,進而促使他刻苦鉆研,并且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通過靈活而科學的教學實踐技巧貫徹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課堂不是我們的舞臺,真正演出的人永遠是學生,我們是導演,是策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演員才是我們的成功。教師從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變成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思考的引導者和激勵者,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是《學會生存》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我認為這正體現了新課的教育理念。為此在語文課的組織上我改變了以往老師提問、學生回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而是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比如組織辯論會、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創(chuàng)辦班刊、過戲劇節(jié)等形式進行教學,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以每天的課前五分鐘演講看看學生的變化,首先針對演講中出現的問題,制定出評比規(guī)則,由同學代表進行打分評比。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很多同學由最開始的臉紅、聲音顫抖、忘詞、聲音小、抓耳撓腮舉止失當到后來沉著鎮(zhèn)定,表達流暢,舉止得體大方,可以說學生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些活動中,他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了解了它的特質,陶冶了情操,鍛煉了能力,鞏固了興趣。
二、博學兼通,開闊眼界
多方涉獵,博覽全書,開闊視野,提高境界。在多學科知識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的現代社會中,要想成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老師,不僅要通曉本學科的知識,還要了解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語文老師,由于學科的特點,涉及到的知識面更廣。老師是思想的啟蒙者,歷史上的啟蒙運動最終導致了美國獨立運動及法國大革命,使人類的社會體制開始由君主專制變?yōu)楣埠驼w,令人民能享有真正的人權。對一個學生而言,老師的啟蒙教育也許會導致他內心世界的一次革命,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眼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眼界,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如果我們只囿于本學科的知識,對于其它領域所知甚少,視野狹窄,思想落后、甚至膚淺,這樣如何給學生以正確指導,思想啟蒙也就無從談起。
記得在看學生的課堂雜記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片斷,一日外語老師在翻譯一段英文的時候把海明威的《老人與?!愤@本書,翻譯成《老人》與《海》這兩本書,當時引得同學們暴笑。而我的同事曾經跟我說印度人信仰伊斯蘭教,這種對本學科外常識的缺乏是令人吃驚的,甚至有些和生活脫離嚴重的老師不知道什么是mp3、mp4,不知道怎么上網,不知道月光族。
出現以上現象,有社會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秾W會生存》指出學校的最大問題在于它的封閉性。管理權是封閉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壟斷;教材的編寫長期以來是壟斷和封閉的;教師也是封閉的,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很難有機會進入教育系統;學校與外界之間是相對封閉的,學校很少請各界人士,比如科學家、學者、企業(yè)家、新聞記者和作家等到學校來作講座或者上課;教育的場所是封閉的,老師和學生很少走出學校去打開眼界,去學習實踐,去了解社會的需要;評判標準是封閉的,無論是對教師的評判還是對學生的評判。因而在現有教育體制內部被認為是優(yōu)秀的教師、優(yōu)秀的學生、有價值的知識放在更大的社會背景下就未必是有意義的和合理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恐怕要解決教師選擇的制度問題,比如選有其他職業(yè)背景的人從事教育或者讓在校的老師走出去。
對于教師個人而言,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是解決知識陳舊、視野狹窄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作為一個教師持續(xù)不斷地從各個角度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接受新事物,樹立新觀念,開闊新視野也是非常重要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者必須要在他自身和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強烈的刺激。這最強烈的刺激就是自我教育。教師應該把自我教育作為終身的任務,特別是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學習就會很快的落后,并且和學生產生距離。也是在學生課堂雜記中,記載了生物老師的一段話“生物的遺傳密碼是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而不簡單”是一個服裝的廣告語,用來闡述生物的遺傳密碼相當準確。這種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表述給學生親切和新奇之感,顯然老師的這種表述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時代在發(fā)展,我們必須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和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在學生的心目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有思想,有眼界,那么學生怎么不會對你產生崇敬之情,如何會不喜歡你,如何會不想成為一個你這樣的人呢,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深層次的動因。
三、關注生命,注重自身人文素養(yǎng)之提高
新課程倡導的是民主理念,老師應平等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要求我們具有完備的人文素養(yǎng)。一個擁有淵博學識、開闊的眼界的老師,如果不知道關心和尊重學生,那么你最終將失去學生們的尊重,學生們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它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為萬物的尺度。對學生公平、充滿愛心和友善的老師是學生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學生們渴望老師維護他們的自尊,關心他們的情感需求,給他們自我表達的自由。在那個專制的時代,軍官說:不許爭辯,只許操練!稅吏說:不許爭辯,只許納稅!神甫說:不許爭辯,只許信仰!在現代的課堂中,我們是否有這樣的老師,他們說:不許爭辯,只許學習!事實上有多少老師以為孩子好為理由把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尊嚴放在孩子的價值觀、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尊嚴之上,許多時候我們沒有真正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他們。當我們真正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就有了平等交流的基礎,老師和學生之間才可能有真正的交流。這樣無論是對知識還是對老師都會由最初的興趣轉化成強烈的熱愛,這會成為他們學業(yè)成功的起點,也是我們成功教育的起點。
老師的人文素養(yǎng)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課堂上,體現在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早已被新課程的理念屏棄。在教學中我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進行質疑和討論的環(huán)境和氣氛了嗎?自覺引導學生質疑和思考了嗎?學習的過程是不是民主的、開放的、自由的?如果學生僅僅記住了一些呆板的結論而沒經過自己的思考,沒有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果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沒有獲得思維的訓練和拓展;如果學生對書本和老師都產生了迷信;如果學生接受的是單一的結論,而不是在開放的爭論和對話當中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那么這樣的教育,其成果如何不是值得懷疑的呢。
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之外的與學生相處的生活中、思想上。學生不僅需要老師給他們以知識,還需要給他們以人文關懷,需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特別需要情感上的包容、關懷,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對于犯錯誤的同學的教育更能體現我們的人文情懷,我們總以為出發(fā)點是好的,就可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注意方法,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方法簡單、粗暴、教條、生硬。那些受到家長和老師嚴格約束的學生,要么膽小怕事,要么雙重人格,在離開家長和老師的視線的時候,喪失自我約束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極其失敗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是當他們離開老師和家長的時候能夠獨自擔當人生的風雨,能夠開創(chuàng)美麗的人生。語文老師在面對學生的問題的時候,有著自身獨有的優(yōu)勢,豐富的生活、厚重的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如此豐富的而生動的教材,我們不能無動于衷,我們要學會用學識、智慧和愛心化解學生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矛盾,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完善人格。
一個小學生的家長說:“寶貝們喜歡他們的老師,寶貝們晚上經常給老師打電話,我兒子有時候跟老師告別時會抱著老師撒嬌,有時會跟老師頑皮,我覺得孩子一整天在學校能夠快樂、沒有壓力這比什么都重要?!蔽蚁氘斈莻€孩子抱著老師撒嬌的時候,那個老師是何等的幸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既然選擇了作一名老師,就必須德才兼?zhèn)?以淵博的學識、開闊的眼界、完備的人文素養(yǎng),影響學生的人格,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對生活和學習的強烈熱愛,指引他們走上一條幸福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