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金
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增強課堂的開放性和自主性,注重過程與方法,真正使學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更好地適應水平性、選拔性畢業(yè)會考。
一、增強課堂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學習習慣
新課改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的落腳點是實現有效教學。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啟導學生思考,大膽開放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落實自主性學習,是體驗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要途徑。
在課堂上,我借鑒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采用分組合作的自主性學習。先由教師提出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再結合目標以設問的形式給出具體的導學提綱,學生按照“閱讀自學,初步感知”— “合作討論,明確要點”—“教師啟導,解決重點”—“學生提問,化解疑點”—“練習反饋,形成能力”的模式學習新課。三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者課前備課、課后反思的習慣逐步養(yǎng)成,并且經常能感受到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不過,這種開放的課堂需要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更靈活的課堂評價機制,要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總結、調整。特別在剛開始時,要有必要的輔助和補救措施,比如教師加強引導和知識總結、強化單元測試及知識反饋等。
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fā)學習興趣
1.組織學生嘗試自主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知識掌握由個體主動構建,而非消極接受。當然,前提是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及其聯系,要求平時教學中不僅要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總結,還要經常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多種知識結構形式讓學生模仿。如表明邏輯關系的“箭頭式”,表明包含關系的“括號式”、“樹突式”,表明對比關系的“圖表式”等等,開始放開時,我還有些擔心,但放手之后,實踐證明擔心是多余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得有模有樣,都能在最初模仿老師的方式上加一點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新,慢慢地有些學生的知識結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知識概括能力大大增強,考試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好。并且,這種方法也會暴露學生知識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為解決學生中的共性問題提供依據。學生嘗到了這種學習方法的甜頭,由開始的被動完成作業(yè)變成了自主性學習,只要布置自學,學生便自覺地看書勾畫,記寫筆記,總結概括。
2.注重測試反饋,培養(yǎng)學生自主總結、反思的習慣。自我調控是指學習上的自我反省和調整。我在課堂開放、注重知識總結的基礎上,加強了當堂檢測和單元測試的反饋力度,彌補了教學中學生能力增強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缺憾。測試反饋中,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遷移能力的分析,而且要求學生通過老師分析,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自我反思,明確問題所在,寫出簡短的試卷分析和下一步的補救措施、目標和計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及時提醒學生自我調控,對照反思,學生和家長普遍反映很好。
3.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知識點的規(guī)律和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歷史知識大多屬于陳述性知識,合理運用記憶方法有助于知識識記。我經常在教學中結合實際例子,給學生介紹記憶和遺忘的規(guī)律及一些記憶技巧,如筆記生成技術、比較、聯想、諧音記憶方法等。特別是“口袋小筆記”的記憶方法(將一些知識要點摘錄于小紙片或小本子上,放在口袋中,隨時可以看上幾眼),方便實用,學生競相效仿。
三、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1.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聯系。同中國歷史一樣,世界歷史的發(fā)展也有其清晰的線索、脈絡,明確了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和因果等關系,也就準確牽起了世界歷史縱向的發(fā)展脈絡。
2.不同地域的橫向聯系。盡管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有共性的,但各國、各地歷史還是有自己不同的地域特點、民族特點。經常進行歷史知識的橫向對比,有利于理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更有利于對歷史發(fā)展共性的認識。如中西方封建社會的對比、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四次資產階級革命的對比、日俄改革的對比等等。
3.與現實的多方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歷史,指導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老年人講的陳年舊事,注意電影電視中的一些歷史題材影片。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就有專門介紹歷史名人、歷史事件,評價當代社會現象的節(jié)目,學生收看后感觸很深。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讓學生聯系世界近現代史思考現實問題。
四、進行跨學科學習,增強自主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加強學科間的廣泛聯系,是升華歷史知識有效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如巧借語文的分析法,評價歷史人物,概括歷史事件;聯系政治、地理中的有關知識解讀歷史現象,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社會變革、更替的現象等。
總之,通過近三年的歷史教學實踐,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借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模式,加強自主性學習,不僅使我所教學生的歷史會考成績名列前茅,而且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用歷史的觀點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責編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