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剛
《學寫讀后感》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3的習作訓練。本次習作的要求是:讓學生從例文中感知讀后感的寫作方法,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抓住書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見解,并能自擬題目。
設計思路
學寫讀后感是從讀到寫的升華,要有“感”首先要“讀”,只有在讀的基礎上,才能有感而發(fā)。為了喚起學生寫的欲望,課前筆者先請學生精讀喜歡的書目,課上從談話交流導人,激發(fā)興趣,然后以聊天的形式談談自己對印象最深的書籍的感受,再借鑒例文,鋪路搭橋,讓學生輕輕松松用我筆寫我感。
一、讀書批注——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前一周,請學生選擇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細細品讀,在文旁圈點批注,隨時記下瞬間的思考與感受,遇到相關的資料也可以隨時積累下來,為寫好讀后感做好閱讀等方面的準備。
【設計意圖:“讀”是基礎,只有仔細地閱讀,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書的主要內容和體驗到了作品的思想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能有感而發(fā),寫好讀后感,這是本次習作的重點。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但部分學生“囫圇吞棗”“蜻蜓點水”的讀書現象還是不少的。讀書做批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潛心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二、探究寫法——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話題交流,尋找“感點”
(1)引導回憶:大家一定都看過《西游記》,想一想你特別喜歡其中的哪些人物或故事,說說原因或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2)點撥話題:剛才大家討論的很熱烈,今天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體會,聯系實際寫一寫讀后感好嗎?什么是讀后感呢?
(3)小結:同學們剛才表達的想法,就是讀后的感悟。悟,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想,用不同的方法來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寫出來,就是讀后感。
【設計意圖:話題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真情告白。引爆了學生的情感思維;借助回憶《西游記》故事,來幫助學生找“感點”,為寫好本次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交流搭橋,開啟“感路”
(1)今天我們要在這里召開一個“小小讀書交流會”,交流的內容就是同學們最喜歡的是哪本書?首先請大家在小組內聊一聊。
(2)出示交流的要求:①書中主要寫了什么?②從書中了解了哪些知識?抓住書中印象最深的內容,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理解。③聯系實際,說說得到哪些啟示?
(學生在組上交流、介紹自己的一些閱讀體會,教師偶爾參與,傾聽學生發(fā)言,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3)集體交流:現在邀請幾位同學向大家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書,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說出你獨特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入無拘無束的愉悅環(huán)境中,產生說的愿望,再出示具體的交流要求,豐富此次的談話內容。既是對課前讀書批注的溫故知新,又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撥動了學生情感思維的琴弦。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借鑒點撥,感悟寫法
(1)讀后感應當以“感”為主,以“敘”為輔。下面是佳星同學讀了《海倫·凱勒傳》后寫的讀后感,同學們邊看邊思考:文中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哪些是對原義的“敘述”,哪些是從原文中發(fā)出的“感想”?
(2)出示例文,學生邊讀邊悟,探究寫法
生1:第一段簡單介紹了《海倫-凱勒傳》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第二段主要寫了作者對海倫·凱勒的評價和贊美。
生2:第一段和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是對原文的敘述,其余部分都是作者的感想。
生3:第三段中有作者聯系自己實際談的感想及受到的啟發(fā)……
生4:我認為張佳星同學先敘述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然后又談了自己讀完后的感受,最后以海倫的一句話作總結。
……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歸納板書:引——議——聯——結)
(3)通過范文的分析,初步掌握讀后感的寫法:“引——議——聯——結”。
引——就是以簡潔的語言敘述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作為全文的引子,并提出自己的“感點”。
議——即圍繞“感”點對文章進行簡明的闡述,完成由“讀”到“感”的過渡。
聯——即聯系社會現實或自身的生活經歷,展開充分的闡述。這是讀后感的寫作目的和重點所在。
結——即讀后感最后的歸納主旨和點題。一是要水到渠成的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二是要緊扣文章照應開頭,揭示文章給人的啟示。
【設計意圖:“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例文,在教師的巧妙點拔下習得讀后感的寫法,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突破了本次習作的難點】
(四)自主習作,一氣呵成
寫讀后感,既要寫“感”(這是重點),又要寫“讀”(這是基礎),既要說道理,又要擺事實。因此,“讀”與“感”要力求做到水乳交融。告訴大家一個秘訣。
細細品讀奠基礎,陳述簡潔抓重點。
結合實際談體會,感結合成佳篇。
請大家快速習作,在20分鐘內能完成習作初稿。
(教師巡視,為評議做準備)
現在我們?yōu)樽约旱奈恼录觽€題目。一般來說,讀后感的題目是“讀《×××》有感”或“《×××》讀后感”,當然,也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擬一個醒目、新穎的正標題,下面再寫上副標題。如:憤怒與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成功=刻苦+勤奮+機遇——讀《愛迪生的故事》有感。
【設計意圖:“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時學生們定會感受到“心中有千壑,筆下任傾吐”??焖倭曌黧w現了“以趣激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行文的能力】
(五)集體會診,千錘百煉
寫讀后感,重在寫感想、談體會,這是在細讀原文基礎上的升華,所以一定要聯系實際,表達真實的感情,用真情去打動讀者,使人覺得真實可信,貼切自然。這樣就要求我們結合實際,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下面我們就重點圍繞“真情”和“實感”兩方而進行修改。
(1)自行修改:放聲朗讀,隨即修整。
(2)同桌互評:虛心接受,取長補短。
(3)師生評價:說長道短,放大亮點。
(94)二度修改:集思廣益,創(chuàng)新行文。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改、互評的基礎上集體評議習作,目的就是引領學生在“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終身受用的“自改能力”。自改之后,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別人聽,可以征詢別人的意見,把作文修改得更好。通過互評,可以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借鑒他人的優(yōu)美詞句。教師與學生一道參與習作的評價,引導他們公正客觀地評價他人的習作,分享他人的習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