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曉芳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省報影響力、作用力遠遠超過“一張省報”的“組織、鼓舞、激勵”等作用,不少報社已擴大為省報集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報紙業(yè)企業(yè)管理的深化,省報集團的擴張,雖然符合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但實際上必然動了地市縣報在當地已有的“奶酪”,處于相對弱勢的地市縣報紙,會千方百計地鞏固既有地盤。
如何應對這種競爭態(tài)勢?一些省報探索出了各自的發(fā)展模式,途雖殊而歸同一,就是將省報(含子報)的擴張從淺層覆蓋推向深層扎根,加強同地方媒體的合作,不斷做大品牌,努力壯大省報集團實力。以拓展為目標,打造媒體新格局
省報集團發(fā)展自己的一條重要路徑是新辦報紙、刊物、網站等媒體,不斷壯大集團的媒體陣容,延伸其發(fā)展布局。
如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幾年來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不斷創(chuàng)辦新的媒體,拓寬發(fā)展空間。在湖北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和襄樊分別成功布局一張報紙。利用獲得的刊號資源,創(chuàng)辦了《特別關注》等期刊雜志,同騰訊合資創(chuàng)辦了“騰訊·大楚網”。如今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已擁有8報9刊3網,綜合實力有了很大提升。
以資產為紐帶,兩地報業(yè)全方位合作
2006年,肇慶市委機關報西江日報加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與集團主報南方日報在采編、廣告、發(fā)行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西江日報作為肇慶市委機關報的性質不變,獨立事業(yè)法人身份、名稱不變。今年5月,雙方將合作推向深入,以資產合作的方式擴大采編、廣告、發(fā)行、文化產業(yè)等領域的合作。整合采編資源,成立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南方日報肇慶新聞部和西江日報特別報道組,開展聯合采編;以股份制的形式組建西江傳媒有限公司,經營西江日報社廣告等經營業(yè)務,并大力拓展與報業(yè)經營相關的各種業(yè)務:組建西江文化發(fā)展中心,發(fā)展兩家報紙和肇慶的地方文化產業(yè)。
以兼并為契機,省報與縣市報實現雙贏
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抓住2003年國家報刊整頓機遇的一大收獲。那個機遇,當時國內大概只有極少數省報能獲得。按照當時中央整頓的精神,縣級黨報屬停辦之列,以減輕農民負擔。但由于浙江的一些縣市經濟實力雄厚、報紙經營狀況較好而避開了這一大限。
根據當時浙江全省的統一協調,杭州市的縣市報紙劃歸杭州日報,寧波市的縣市報紙劃歸寧波日報,省內其他9家縣級報紙由浙江日報集團兼并。2004年1月。9家縣市報紙以兼并的方式正式加盟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
兼并是有償的,經營模式是:縣報成立公司,雙方合股經營,浙報以實際注資占51%股份。浙報全面負責報紙的辦報、經營和領導班子任命。經過幾年的磨合和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逐步理順了體制關系,縣市報的新聞業(yè)務和經營成績明顯提升,實現了省報和縣市報紙的雙贏。
一是縣市報的辦報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兼并后,浙報一位副總編分管縣報的辦報業(yè)務,集團通過多種方式對各縣市報業(yè)務人員進行采編和經營業(yè)務培訓。每年辦2次培訓班,培訓縣報業(yè)務骨干,定期請專家團專門為他們講課,另外還有一些臨時性的講座,培訓縣報負責人。在具體辦報方面,每兩個月召開縣報總編或分管總編參加的新聞例會,討論當前的宣傳形勢,組織閱評,確定一段時間的報道題目。浙報還派工作小組到縣市報,進行1個月左右的跟班指導,從報紙采編業(yè)務到廣告發(fā)行,從建立規(guī)章制度到培訓人員,以及組織策劃、編排版面、參與經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培訓。4年來,縣報的辦報水平提升明顯,報紙的可讀性、版面編排處理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報紙更像新聞紙了。2008年,紹興縣報有兩件作品獲得省新聞一等獎,這是該省從沒有過的成績。正高級業(yè)務職稱也出現在了縣市報社。
二是經營方面實現增長,兼并之初。年廣告額最多的縣市報紙有1000多萬元,少的只有600多萬元?,F在,9家報紙的廣告都超過1000萬元,其中永康日報超過2000萬元。如今,由這9家縣報構成的“縣級報系”作為浙報集團的“四大報系”之一,已成為浙報集團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以優(yōu)化目的,整合內部資源塑造“錢江報系”
這是浙江日報做大品牌的重要目標舉措。由浙報集團旗下三家都市類報:《錢江晚報》、《今日早報》和《新民生·城市假日》組成。3月31日起,三家報紙改版,報頭上統一打上“QNC”標識和“錢江報系”的字樣。
據介紹,錢江報系的三張報紙原為“一報一公司”,在采編、版面以及新聞廣告資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同質性,既然同質就存在競爭,不利于集約經營。為了整合資源,浙報集團聘請羅蘭貝格公司等知名咨詢機構,為集團調整方向和系統再造提供意見。經過慎重研究,浙報集團決定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報系運作經驗。在不改變“一報一公司”基本格局的前提下,依靠一個報系架構進行優(yōu)化組合,將集團設計為四大報系(黨報報系、錢江報系、縣級報系、專業(yè)報系),其中“錢江報系”的構成即整合三張報紙,變集團內競爭為集團內整合力量、協同作戰(zhàn),旨在擴展和做大錢江報系這一報紙品牌。
“報系”模式的確立,對于集團報紙內部優(yōu)化資源配置,減少同質化競爭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管理上,錢江報系成立了社委會,在采編業(yè)務方面,浙報集團一位副總編任報系社委會總編;經營上,一位總經理統管;每家報紙的總編進入社委會。廣告方面,目前除了汽車、房產,其他廣告都是統籌經營;發(fā)行也是統籌。
三張報紙的定位分工是資源整合的重要方面。據該報系負責人介紹,晚報定位稍高,“打造21世紀的城市主流報紙”的目標不變:早報從報道地域上來說,以杭州為主,側重娛樂、財經和百姓生活;城市假日定位稍向白領傾斜,定位還高一點。從晚報早報均為0.5元,城市假日為1.5元的售價上,也可看出其大概定位。目前采編部分還沒有完全整合到位。在整合前期,老總每天晚上對重點稿件進行統籌安排,有時候老總沒來,各家報紙總編也有碰頭。交換意見。
整合以來,報紙零售上升了,讀者反映報紙更好看了,改革成效初顯。
部分省報集團在市縣的發(fā)展
遼寧日報:1998年在大連市創(chuàng)辦《半島晨報》;2008年與鐵嶺日報社合作出版《遼沈晚報·鐵嶺版》。
大眾日報:1999年在青島創(chuàng)辦的《半島都市報》;在淄博市創(chuàng)辦面向魯中地區(qū)發(fā)行《魯中晨報》。
新華日報:2002年,《宿遷日報》加盟新華日報報業(yè)集團;2004年兼并《昆山日報》、《靖江日報》、《海門日報》、《東臺日報》4家縣市報。
浙江日報:2004年兼并《紹興縣報》、《上虞日報》、《諸暨日報》、《瑞安日報》、《樂清日報》、《東陽日報》、《永康日報》、《溫嶺日報》、《海寧日報》9家縣市報。
福建日報:1999年,在廈門創(chuàng)辦《海峽導報》;2003年4月,在晉江市創(chuàng)辦《晉江經濟報》;2003年,《石獅日報》改為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主管。
河北日報:2003年,創(chuàng)辦主要面向唐山、秦皇島兩地的《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河南日報:2005年,在安陽創(chuàng)辦覆蓋安陽、輻射豫北的《河南法制報·豫北新聞》。
南方日報:2006年,肇慶市委機關報《西江日報》加盟南方報業(yè)集團,2009年5月,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化。
廣西日報:2002年12月,在柳州市創(chuàng)辦《南國今報》。
新疆日報:2004年,庫爾勒市委機關報《庫爾勒晚報》正式加盟新疆日報,由新疆日報社主管。
湖北日報:2003年。收購創(chuàng)辦于宜昌市的《三峽晚報》,2009年3月,《楚天都市報-襄樊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