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甫紅
從事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的老師,普遍都有這樣的感受:初中階段學生化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呈現(xiàn)出比其他學科更為嚴重的趨勢,后進生比例較大。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那么,造成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預防嚴重分化?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學習任務緊、節(jié)奏快,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未能及時消化和吸收
初中化學課是一門起始的、啟蒙的基礎課,一般要求在一年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要做好課本的教學,訓練和培養(yǎng)能力,復習迎接中考這三件事,因此時間緊、任務重。初三各門課都已進入全面攻堅階段,上學期要進行新課教學,講授新知識。下學期要復習,進行各種考試和模擬練習,迎接中考等。因此教學任務特別重,教師在教學中顯得特別匆忙、緊張,學生的時間更是緊張,許多學生都感到特別累,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只是消極地跟著老師走,甚至跑都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因而就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化學失去興趣和積極性,化學成績很難有所提高。
2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內(nèi)在心理因素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化學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等等,實驗現(xiàn)象千變?nèi)f化、豐富多彩。和其它學科相比較,學生對學習化學似乎應該表現(xiàn)出更大的熱情和興趣,而事實并非如此,本人對本校初中學生進行調(diào)查表明,300名被調(diào)查學生中,對學習化學有興趣的占51%,對化學不感興趣或興趣較弱的占49%,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學習化學興趣比較淡薄的學生化學學習成績也比較差。
學習的意志是為了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xiàn),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lián)系的。與其他學科相比,化學教學方式的變化比較大,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xiàn)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3掌握知識不系統(tǒng),沒有形成較好的化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xù)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化學教材結構的系統(tǒng)性較強,首先表現(xiàn)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達不到規(guī)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xù)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二、減少學習分化的教學對策
1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便學生接受化學知識的能力并不弱,但如果一開始沒有對化學產(chǎn)生興趣,就會在今后的學習中缺乏目標和進取心。激發(fā)學生興趣應從開頭就做起。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每一個人都有被他人、被社會認可的愿望。這就需要表現(xiàn)的機會,表現(xiàn)才會產(chǎn)生興趣和自信。
2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對教法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還要用心研究學法,并要經(jīng)常給學生做學法指導。衡量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是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會”,更應體現(xiàn)在使學生“會學”。學法指導包括聽課、復習、作業(yè)等幾個方面,聽課中又有觀察、聽講、筆記、閱讀等具體方法,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融入有關學法指導的內(nèi)容。
3對學生掌握情況及時抓反饋
有些學困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緒不穩(wěn)定,對他們稍微放松,學習就會掉隊。因此,每節(jié)課下課前要留時間進行反饋練習,錯題嚴格要求訂正,一遍不對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確掌握,磨煉其意志,反復抓、抓反復,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4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情況,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應該以教師作“導演”,學生作“演員”,以自學為主,以練為主,因材施教。所以,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是克服初三學生學習化學分化現(xiàn)象的重要手段。1,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可以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結構: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發(fā)揮主體性,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改革教學方法,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教師經(jīng)過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編制出具體的預習提綱,以問題為主要形式的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表面看來,用講授法教起來省勁,學生學起來省事,其結果正象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不是學“生”,而是學“死”。這是造成初三學生學習化學分化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陶行知先生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會學生怎樣去學。”主張“智育”“注重自學”。不要擔心,學生自學理解不透,掌握不住要領。面對全體學生,教師作“導演”,學生作“演員”,指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去讀,去思維,去討論、辨、析、實驗、觀察、質疑、總結,去跳起來摘果子。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思維成果的機會。通過一次次實踐,學生由“學會”上升到“會學”。課堂不僅要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還要以練習為主。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學生通過做練習,能當堂進行信息反饋,及時采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5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lián)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因為不喜歡某課任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要對后進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
總之,初三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可能采用各種措施,全面提高初三學生的化學成績,盡量減小分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