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外匯儲備怎么用?”諸如此類的問題已成為近兩年國內輿論界最熱衷的焦點話題之一。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基本概念尚未弄明白就急急忙忙卷入了這場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就不能不使得許多說法令人啼笑皆非。
這兩年國內討論的所謂外匯儲備話題,實際上是討論對外資產問題。一個國家的對外資產劃分為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包括貿易信貸、貸款、貨幣和存款、其他資產)、儲備資產四大類,其中前三類屬企業(yè)和居民個人所有,系民間資產,儲備資產則是政府持有的官方對外資產,儲備資產進一步劃分為四類:黃金、特別提款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儲備頭寸、外匯儲備。因此,官方儲備僅僅是一國對外資產中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又僅僅是官方儲備中的一部分。討論外匯儲備怎么用,僅僅涉及一個國家怎樣調整它的外匯儲備中各個幣種、各類證券的比例構成;討論官方儲備如何調整,還涉及在黃金、特別提款權、在IMF中的儲備頭寸、外匯儲備四種儲備資產之間如何調整安排;討論對外資產結構,才涉及民間資產和官方儲備之間的比例結構等問題,而這兩年我們社會熱議的所謂“外匯儲備管理”實際上指的是最后一個問題,基本概念不清、不同口徑數(shù)據(jù)攪成一鍋粥的所謂“辯論”,注定只能淪為毫無意義的口水戰(zhàn),不可能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
不僅如此,一國外匯儲備并不是單純的財富,同時也一一對應著中央銀行的負債。因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發(fā)展較為成功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央銀行發(fā)放貨幣的主渠道是外匯占款,外管局管理的每一美元外匯儲備,都對應著社會上相應數(shù)量的人民幣;儲備減少,通過這條渠道投放的人民幣相應減少。所以,我們不能將外匯儲備視為可以眾人爭食的大餅,中國社會一度熱議的所謂“全民瓜分外匯儲備”之說,不過是出于某種意識形態(tài)動機卻完全沒有經濟基本常識的倡議,這種說法居然能夠堂而皇之提出并走紅,已經給中國經濟學界留下了無法抹殺的恥辱記錄,筆者個人衷心希望輿論界不要繼續(xù)談論這種說法,好給中國經濟學界留點臉面。
明確了上述基本概念,我們才能開始討論對外資產結構優(yōu)化問題。過高外匯儲備帶來的風險已經是有目共睹,優(yōu)化對外資產結構的方向是提高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等民間資產的比重,這也已經成為共識。這也正是中國大規(guī)模的對外采購和海外直接投資掀起熱潮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們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已經不是應該實施這種轉變,而是如何才能平穩(wěn)完成這種轉變,保證副作用最小化?!ㄗ髡呤巧虅詹垦芯吭焊毖芯繂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