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梅 李名豐
《孔雀東南飛》是現(xiàn)存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它用極其高超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描寫了一個男女主角用殉情自殺來捍衛(wèi)堅貞愛情的凄美故事,千百年來,撼人心魄,感人至深??闪钊艘苫蟮氖?,詩中女主角劉蘭芝被前夫焦仲卿家休棄后改嫁給廬江太守“嬌逸未有婚”的兒子,有違“門當戶對”的婚嫁傳統(tǒng),成了不合情理的再婚。
當然,劉蘭芝改嫁并非不合情理?!胺蛴性偃⒅x,婦無二適之文”雖見于《禮記》,但似乎并非恪守不逾之神圣準則,雖帝室貴胄,亦常常有再婚再嫁之事。如西漢武帝姐平陽公主再嫁大將軍衛(wèi)青;東漢光武帝姐湖陽公主想再嫁時,光武帝讓她自選滿朝文武大臣?!度龂尽酚涊d魏文帝曹丕的甄后本為袁紹的兒媳婦?!妒勒f新語》中記載諸葛亮侄孫諸葛恢竟然騙女兒改嫁。大名鼎鼎的女文學家蔡文姬先嫁衛(wèi)仲道,又淪落匈奴十二年,成為匈奴左賢王妻并育有兒女,后經(jīng)曹操贖回中原再嫁董祀??梢?,漢晉之時女子改嫁并非人們唾棄的事,甚至可以說是合情合理的事。上述幾則改嫁之事均在家長(皇帝)同意下發(fā)生的。
不合情理的是再婚的劉蘭芝卻嫁入了“門不當戶不對”的太守家。詩中雖有“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的句子暗示劉家好像是貴族世家,但她前夫焦仲卿卻是“汝本大家子,仕宦于臺閣”的廬江太守府小吏,而這表明人物家世的詩句一出媒人之口,一出焦母之口,都有夸張失實之可能。況且,詩中有劉蘭芝母用“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來婉拒縣令家的求親;劉蘭芝兄卻說“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之類,足見劉蘭芝再嫁是高攀太守府的“門不當戶不對”。
“門當戶對”似乎是傳統(tǒng)婚嫁觀的首要標準之一。因門戶觀念致愛侶成恨侶之事常有發(fā)生,因門戶不相當而難成的婚嫁亦見于史冊?!妒酚洝む嵤兰摇酚涏嵡f公三十八年,鄭太子忽因救齊有功,齊國國君想要嫁女兒給他,但太子忽以“我小國非齊敵也”拒絕,國家大小不相當,亦有“門不當戶不對”之意吧?!度龂尽酚浳何牡鹿屎箅妨睢爸T親戚嫁娶,自當與鄉(xiāng)里門戶匹敵者”,明確強調(diào)“門當戶對”的嫁娶準則?!妒勒f新語》記有諸葛恢騙女兒改嫁,卻拒絕另一女兒嫁給當時權(quán)勢赫赫的謝氏家族,其理由就是謝氏家族只是暴得富貴之“暴發(fā)戶”,不值得結(jié)交。此人還曾與當時另一世家王氏爭誰家是大貴族。此外,人們所熟知的“文君夜奔”故事中,卓文君再嫁司馬相如,起先遭到卓父卓王孫的強烈反對,卓王孫惱怒到不給一分錢嫁妝致卓文君當壚賣酒,原因無非司馬相如是“家徒四壁”之人,與卓家富甲一方“門不當戶不對”罷了,倒不是怪卓文君再嫁不守貞節(jié)。
與《孔雀東南飛》同見于《玉臺新詠》的樂府詩《羽林郎》和《陌上?!范加浻芯芑楣适?,也都與“門當戶對”有關。前者寫一胡姬嚴辭拒絕“倚仗霍家勢”之金吾子馮子都“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因為“貴賤不相逾”。后者寫秦羅敷拒絕共載(求婚)之太守并夸言自家丈夫“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遠比太守強。足見“門當戶對”婚嫁觀之嚴格,雖千百年后的今天,也還有人常提,更可見封建時代門戶觀念之強烈了。何況再婚的劉蘭芝“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與“嬌逸未有婚”之太守兒子是何等的不相稱,因此,這段再婚令人疑惑,對于全詩而言,亦可謂白璧微瑕,當然,瑕不掩瑜。
郭改梅,李名豐,教師,現(xiàn)居湖北安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