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 欣
近來烏魯木齊暴力事件引發(fā)了一些過去少有的國際現象。一是西方主要國家并未像過去搞什么“大合唱”。二是圍繞八國峰會等對于中國重要性的議論反而增多。三是“疆獨”勢力事后一直抱怨歐美及中東各國對中國不加批評,世維會駐日代表13日稱他們“對世界的希望開始消失”。
這只能說明這些人對中國的現在在世界舞臺上所發(fā)揮的作用認識不清。如果說人類近年以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全球化蔚然形成氣候。冷戰(zhàn)結束后,人類第一次獲得新的可能性:在形式平等的前提下,建立以和平發(fā)展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新格局。20年發(fā)展中,這個格局不斷成熟。在目前的金融危機沖擊下,世界并未重演80年前危機引發(fā)戰(zhàn)爭的悲劇,相反是呈現出全球共克時艱的熱絡協(xié)作局面,各國的依存、互惠關系更為明顯。
歷史演進是不平衡的。這里有新矛盾:各國、各領域發(fā)展,尤其因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分配還不盡合理。也有老問題:即原來冷戰(zhàn)甚至冷戰(zhàn)前的一些舊有遺存尚未走入歷史。這些新老結構性弊端交叉產生出來的力量,仍然是舊的價值判斷,舊的利益機制,甚至具體手段都是舊的一套??上r過境遷,他們總是難以如愿。
“7·5”事件就是典型。其中有三種“損人”者:第一種是“疆獨”勢力本身,以民族分裂為訴求,以極端暴力為手段,以違反國家法律的刑事犯罪方式損害了人民的安定生活。但他們越是這樣胡鬧,越是給自己戴上了“麻煩制造者”的帽子,撕碎了他們自己宣揚的“和平主義”謊話?!昂σ选闭诔蔀檫@些“損人”者的宿命。
第二種是支持分裂的海外反華勢力。這些人較為復雜,有的打著宗教旗號作欺人之談,有的懷不可告人之目的鼓吹暴力。這些人大都是不愿看到中國發(fā)展,過去以各種手段與中國較量多年。可是他們自己也發(fā)現,好像中國的路越走越寬,他們的路越走越窄。這些人大多生活在較發(fā)達的國家,應該不那么孤陋寡聞,只是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當軍事、經濟等硬性制約對中國難以奏效,中國已經與世界各大國的切身利益休戚相關時,這些反華勢力正在從主流向邊緣滑動,而且每次都按照:“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的邏輯,加快著被邊緣化的進程。
第三種是少數國家的領導人或政治人物,他們并不想在中國搞花樣,更不打算與中國刀槍相見,反而是在想與中國交往并獲取更多利益(經濟、安全等)。但他們對于過去中國的印象實在太刻板了,對于現在中國的發(fā)展實在太不適應了,對于未來中國的前景實在太缺少預見了。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他們總是左右搖擺,又希望與中國交往并獲取利益,又希望中國不要走的太快,結果時常成為了一個“保護傘”,使那些分裂恐怖勢力有了生存繁衍之地。即便如此,這些人對分裂分子的支持也未必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搞得不好,自己的名譽還會受損。
今天世界的格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害別人就是害自己,這就是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最大進步。尤其中國又在危機中成為美歐日等發(fā)達國家十分重視的“利益攸關”的伙伴,真是“一身系得幾安?!?。這時誰不知好歹要損中國,且不談中國如何反應,僅“反作用力”就會使損人者以害己告終。
這些損人者其實是沒有力量抗拒時代潮流,因為順應這股潮流破浪而行的不僅一個中國,有世界各國大眾同舟共濟。 損人者想在中國人所在的“引擎艙”挖一個洞,引進禍水,殊不知這樣會毀了全船人的性命。而且最先受害的可能就是這些“恐怖”型損人者。這是時代的力量,很難違抗?!ㄗ髡呤侨毡綣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