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嫻
德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需要教師用心經(jīng)營。學校德育工作中,除了課堂教學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利用外,課外活動也為德育工作提供了許多素材,只要教師有心,是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個鮮活的德育素材的。作為班主任的我,一直試著從班級管理中尋找德育素材,本文僅舉兩例。
一、“祝福墻”成為鮮活的德育載體
前不久,我在班級舉行了一次跳繩比賽。為了迎接這次比賽,同學們下課練得非常認真,比賽時,拼勁很足,競爭非常激烈。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但最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一位男同學的褲子掉了下來竟然還堅持跳。賽后我問他:“你為什么沒有停下來提褲子?”他說:“機會只有一次,我要珍惜這次機會?!苯璐耸吕?,我抽出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討論“比賽時出了差錯怎么辦?”通過熱烈交流。對“愛拼才會贏”“永不放棄”“珍惜機會”等達成了共識。為了擴大此事的影響,我發(fā)動全體學生給這位頑強拼搏的同學做賀卡,并在上面寫上最想對他說的話,既鍛煉了文筆,又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在全班同學給他送賀卡時,我看到了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其他同學也都流露出羨慕的神情。榜樣的力量真的很大,為了讓更多同學成為眾人關(guān)注的焦點。我當時就提議今后將把這項活動開展下去,誰令大家感動,大家就會把祝福送給他,并且把這些祝福貼在教室門口的墻壁上,于是“祝福墻”就此誕生了。
在一次考試中,尹董涵同學的“寫話作業(yè)”打動了我,她這樣寫道:“最近一段時間,我總是看到爸爸抽煙。我很擔心,聽說口香糖能幫助戒煙,于是我從超市買了一包口香糖,包裝好送給爸爸。從那以后,爸爸就開始戒煙了。”看過后,我的眼睛濕潤了,被孩子對父親這種細膩的關(guān)愛深深感動了,于是寫下這樣的評語:“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你知道爸爸為什么開始戒煙嗎?”并在全班讀了這段話。讓學生談?wù)勛约涸?jīng)關(guān)愛親人或同學的例子。當天下午我就倡議給尹董涵做賀卡,并寫上最想對她說的話。第二天,我選擇了一些制作精美且寫話完整的賀卡貼到祝福墻上,第二期祝福墻的內(nèi)容就這樣誕生了。為了使關(guān)愛行動深入進行,我設(shè)計了一個關(guān)愛周,每天下午放學前我都布置這樣的作業(yè),今天你關(guān)愛他人了嗎?回家給父母說一說,如果沒有,就關(guān)愛一下自己的父母吧,第二天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兩次嘗試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有了“上墻”的渴望,都在為此而努力,同學問的關(guān)系也融洽了許多?!白8Α弊尡涞膲Ρ跁f話,成為鮮活的德育載體。
二、“展牌”成為班級德育的主陣地
學校有學校文化,班級應(yīng)有班級文化,教室后邊的展牌就成為我們班級文化的主陣地,小小展牌是我們班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名片”。
我認為班級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和教學文化,我力爭在小小展牌上突顯這兩種文化。展牌共分四大板塊,其中位居最左側(cè)的第一板塊是一棵樹,根據(jù)班級工作和教學需要,可以隨時更改樹名,如“稱贊樹”“關(guān)愛樹”等,把班級文化和德育文化有機融合。內(nèi)容是要求學生把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寫在老師發(fā)的畫有蘋果輪廓的紙上,每天都要更換,調(diào)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和諧的班集體也悄然而至。我為了減輕篩選和粘貼的負擔,每天讓四人一組的小組長選出本組最佳的懸掛在樹上,下午放學后也由小組長負責摘下,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
第二板塊是一個量化表。上半部分是學習小組的競賽情況,組名以該組學習進步最大的學生名字命名,評選標準參考單元測試和平時的學習表現(xiàn),組名定期進行變換,借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上進心。
第三板塊是“展覽區(qū)”。展覽內(nèi)容為書寫規(guī)范的宇詞和文美意美的片段。為了讓班級教學工作進行有效及時的互動,我懸掛了兩條繩子,以便隨時把好的作品懸掛在展區(qū),這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促進了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第四板塊是“家長園地”。學校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小學生的自覺性差,家校的雙重監(jiān)督才能使其健康活潑成長?!凹议L園地”就是為孩子們搭建學校與家的橋梁,內(nèi)容為:家長對孩子的定期評價、家長的心聲等,這不僅讓教師了解了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也調(diào)動了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除了四個板塊外,還有兩個角落也沒忽視,展牌左下角是班級財務(wù)。是為了配合班級開展“環(huán)保行動”而設(shè)計的,有本周收入和總計兩項內(nèi)容。收入用來買獎品,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撿拾廢品感受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和重要性。展牌右下角是一個資料袋,里面放一些學生收集到的學習資料,達到班級共享的目的。
展牌是無生命的,但只要我們教師用心去開墾,真正讓它和教學、班級管理進行有機結(jié)合。它會變得有生命力,它會真正變成輔助教學和德育工作的神奇魔方,它會成為孩子們展現(xiàn)自我的“芳草地”。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匡衡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