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為寫作而寫作、把寫作當成是一種文字游戲的風氣一旦形成,將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良好個性的形成。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從育人的高度重視作文教學,剝?nèi)ツ切┯顾谆灨枋降摹皞巍蔽淖?還原生態(tài)化有個性的“真文字”,讓清澈干凈的文字活水流淌在每個學生心中。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為文也是為人,有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文字風貌,“人的境界目標”決定“文的水平目標”。因此,我們首先要把寫作的能力融入到趣味、境界、生存、發(fā)展等生命要素中,融入到知、情、意、行之中,避免作文教學中的人文分離、人文矛盾的現(xiàn)象,真正做到“為做人而為文,以作文促做人”,提高學生的作文境界。
因此,在初中階段,從七年級開始老師就要制定好三年的作文訓練目標和計劃。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身心、智育、思維的發(fā)展特點,體現(xiàn)層次性和漸進性的規(guī)律,計劃的制定能避免作文訓練中的隨意性和片面性。在教學中,我就把初中階段作文訓練中的人格培養(yǎng),制定成三個階段目標和訓練點。七年級突出一個“真”字,訓練點有:說真話,敘真事,抒真情。八年級抓好一個“善”字,訓練點包括:愛祖國,愛自然,愛文化,愛他人,愛自己。九年級強化一個“美”字,訓練點分成:什么是美的,怎樣表現(xiàn)美,如何評價美。
二.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
學生怕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對作文沒有興趣,認為“作文太難,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樣寫”。作文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從個人的教學體會看,體驗式教法效果最好,它能最直觀最真切地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學生的興趣、思維、情感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來。通??梢圆捎靡韵聝煞N方法。
(一) 從教材中挖掘情境
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是學生寫作借鑒模仿的最佳范例。根據(jù)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原則,在閱讀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欣賞文本的過程中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感悟類似文章的寫法,進而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例如:學習《鼎湖山聽泉》《林中小溪》,不妨訓練學生如何在寫景中觸發(fā)對自然對生命的思考;學習《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多收了三五斗》,從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要順勢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中眾生百態(tài)的感受力;學習《享受生活》,要引導學生走進海倫凱勒的內(nèi)心深處,體悟她對待生活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素材可以是錄像,可以是自己拍攝的照片,可以是某種特定的鏡頭,可以是錄音講話等等。舉例來說,讓學生寫一篇《珍愛生命》的作文,老師如果僅提幾個要求就讓學生寫,由于缺少感情的觸動,喚不起寫作的欲望,學生是寫不好的。我們不妨把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些視頻編輯播放,讓學生在殘垣斷壁、聲聲呼喊的畫面中,體驗感受生命的脆弱與堅強、親情的可貴與美好。從效果看,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教學情境,最大的好處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奮度與情感,此時作出來的文章,文字最流暢,感情最飽滿。
體驗式教法不限于以上兩種,多讓學生參加實踐,隨時隨地以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作為素材,進行口頭作文訓練,也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三.改變粗放的命題形式
眼下不少學生不喜歡作文,空話套話虛偽的東西多,樸實真切感人的文字少,從一定程度上說,與作文命題的粗放有關(guān)。如果在作文訓練中全不管寫作對象和目的,那么,這次訓練就是枯燥的而不是有趣的,是困難的而不是投入的,一些學生要么對著題目發(fā)呆,要么干脆找些所謂的“優(yōu)秀作文”抄抄而已,硬憋是憋不出文從字順、感情充沛的文章的。
同時,太“詩意化”的題目應當少出,因為這類題目是為一些“文藝苗子”量身定做的,不符合學生中大多數(shù)人的胃口,像《情感單行道》、《釀造生活》、《讓夢穿越你心》、《剪一片夕陽》等題目偶爾寫寫可以,但不能常寫,否則會挫傷絕大部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承載的責任重大而又艱巨。去掉浮華虛偽的文風,回歸作文的自然真切,是當前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一位語文教師應當為此而不懈地努力。
李大學,教師,現(xiàn)居江蘇贛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