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曉
國外有一本獲獎兒童文學作品《雷夢拉與爸爸》,書中小姑娘雷夢拉的爸爸失業(yè)了,全家本來就不寬裕的經濟狀況變得更拮據(jù)。雷夢拉了解情況后,知道家里需要孩子們與父母一同渡過難關,于是她使盡渾身解數(shù),包括幻想當廣告明星去賺錢養(yǎng)家,幫助父母減輕家務負擔,不再向父母要求禮物(只在心里列出清單),做個好孩子不讓父母操心,甚至想盡辦法博父母一笑。所有這些小小的努力,即使達不到最初的目的,至少也讓全家人看到并懂得了,孩子其實非常愿意與全家人—起去戰(zhàn)勝困難。
金錢教育,解讀家長4大誤區(qū)
許多家長對于要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存在一些誤區(qū),下面我們就從這些心理誤區(qū)入手,看一些和孩子規(guī)劃“錢”途的重要性。
誤區(qū)1:和孩子談經濟問題?小孩子承受不了,會有壓力?
典型媽媽:我生長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小時候家里很窮。我清楚地記得8歲那年,母親拉住我的手,滿面愁容地對我說:“孩子,咱家窮,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學習,別像你爸爸一樣,一輩子受苦受累,還被人瞧不起?!蹦且豢?,一股莫名的壓力籠罩著我。因為窮,自卑感伴隨了我的學生時代。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我的兒子也已經上了小學。我絕對不會讓自己小時候受過的傷害在孩子身上重演?,F(xiàn)在我們家里的條件還說得過去,但我也不會和孩子談錢的問題,錢的事是大人該操心的,小孩子只要安心學習就好了。
狀態(tài)解讀:
◎實際上,無論家里的經濟狀況如何,也無論父母是否把家庭的經濟狀況直接了當?shù)馗嬖V孩子,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理財習慣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所以避諱談錢的問題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家長覺得和孩子談錢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這大多是自己的主觀體驗。實際上,作為生活體驗有限的孩子并不會把家庭的客觀經濟狀況主動地與或是消極或是積極的情緒建立聯(lián)結,關鍵問題是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怎樣的情緒。如果父母是悲觀的,痛苦的,那么孩子也會感到難過;如果父母是積極的,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孩子必然也就帶有了積極的情緒。
◎讓孩子對家庭經濟狀況有所了解,并不是要讓孩子為錢操心,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值得花的錢,什么是不值得花的錢,這是一種量力而行的消費習慣。
誤區(qū)2:孩子太單純,不能過早染上銅臭味!
典型媽媽: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人與人之間大多也是以金錢為核心的利益關系,原本純潔的心靈在金錢的驅使下也變得不那么純潔了。所以,我的小孩子還是單純一些好,不想讓他過早地接觸金錢,希望他能盡量久地保持孩子純潔的心靈。不過5·12地震后,學校要求捐款,孩子回來后問我說,為什么我讓他捐50元,但是有些同學卻只捐了5元錢呢?我霎時間覺得很難回答。
狀態(tài)解讀:
◎以利益為核心的人際關系,確實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現(xiàn)象。金錢作為一種流通手段,是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然會接觸到的,就好像年齡到了需要教他走路一樣。雖然金錢跟陰暗有些連接,但是它也是我們獲得人生幸福達到理想生活的手段。
◎所以只要讓孩子明白金錢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就好了。其實有許多兒童故事或者動畫片中都會涉及到金錢觀,例如貪婪的壞人會得到懲罰,善良慷慨的人會有好報,故事中夸張和鮮明的情節(jié)能夠幫助孩子比較容易地了解到關于金錢的“好”和“壞”。
◎相反,刻意避免與孩子談論錢的話題反而會導致教育的真空,孩子很有可能自己尋找途徑去獲得關于金錢的知識,而這更容易使錯誤的,盲目攀比的金錢觀趁虛而入,占領孩子們尚不成熟的頭腦。
誤區(qū)3:“打腫臉充胖子”,也不一能讓孩子在同學中丟面子。
典型媽媽:我和老公都是國企的普通職員,近幾年,單位效益不景氣,我明顯地感覺到家庭的經濟水平落在了后面。像我們這樣的家庭自然要靠省吃儉用維持生活。可是,有一次我去學校接兒子放學,他們剛剛下了體育課,幾個孩子圍成一圈,一個孩子神氣地說,“你看,我爸爸剛給我買的李寧運動鞋,200多呢!”“你這算什么,我這雙阿迪達斯500多呢,這是我姥爺送我的生日禮物?!眱鹤诱驹谝贿呇郯桶偷乜粗敃r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就算“打腫臉充胖子,也得給孩子吃好穿好,不能讓孩子在同學中覺得自己低人一等?!?/p>
狀態(tài)解讀:
◎孩子究竟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這件事,關鍵還是家長的影響。如果父母認為這樣很沒面子,有自卑感,心情受影響,那么他就會把這樣的心態(tài)投射到孩子身上,從而也會傳遞給孩子,但反過來,如果父母表現(xiàn)得坦然,孩子也未必會覺得特別沒面子。
◎刻意向孩子隱瞞家中的財務問題,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擔心,前后矛盾的消費方式更讓孩子摸不著頭腦,不如用孩子容易明白的方式說明,例如帶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讓他明白父母還需要負擔全家的生活開銷,用于炫耀的奢侈品會占去正常的家庭開銷等等。你也可以向孩子訴說,你也會因為價錢過高而克制自己的購買欲,為孩子做一個榜樣。
◎實際上,在集體生活中支持孩子自信心的不止是物質這一個點,良好的人際關系,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可以為孩子爭“面子”,而物質的需求則要量力而行,把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呈現(xiàn)給孩子,反倒能夠增加他的責任感,共同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規(guī)劃中。
誤區(qū)4:我家條件好,沒必要讓孩子為錢操心。
典型媽媽:我和愛人白手起家,幾年打拼終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令一切運轉良好,生活條件自然也在一般家庭之上,我知道為錢操心的辛苦,對待女兒,我們就是希望為她把一切安排好,讓她安心學習,經濟上我們目前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也不會和孩子談錢的問題,物質上盡量滿足她就好了。
狀態(tài)解讀:
◎對于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來講,用錢自然不是什么問題。而對于生活在良好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自然物質上的享受也要多一些。但是,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來講,沒有付出的享受并不會使他體驗到長久的快樂,一味只讀圣賢書只是對書本的學習,還有很多學習來源于生活。
◎仔細想想,你們現(xiàn)在之所以取得成功成就。能夠過上好的生活,是只靠書本學習得來的嗎?因此,即便是生活富裕的家庭也有必要讓孩子了解父母掙錢的不易,懂得花錢要有規(guī)劃,這樣才能夠激發(fā)起他在生活中的參與感,從而增加生活的動力。
如何讓孩子了解金錢
讓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是很重要的,那么,作為父母,應該用怎樣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呢?這其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父母應有良好的“金錢觀”
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錢財,父母首先要問問自己,您對于金錢是否具有正確的心態(tài)?因為您的心態(tài)直接關系到孩子對待錢的態(tài)度?大手大腳,花錢無度,盲目攀比都不是一種健康的金錢觀,正確的態(tài)度是根據(jù)自身的經濟狀況對家庭的生活有一個適當且合理的期待,在此基礎上,讓錢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無論家庭經濟狀況是好是壞,父母都要傳遞給孩子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
讓孩子參與到金錢規(guī)劃中
例如,全家計劃出去旅行,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到計劃中來,讓他明白不僅需要花錢住旅館,在餐館用餐也比在家用餐更貴,此外交通工具也需要開銷。如果孩子選擇比較貴的賓館或者交通工具,可以向孩子解釋,這么做就沒有錢用來購買門票或者紀念品等等,讓孩子更加生動地了解家庭消費習慣和財務狀況,并且以后更加主動和自愿地做出利于家庭的抉擇。
不要說出具體數(shù)目
年少的孩子對于金錢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概念,因此父母在向孩子透露家庭經濟情況時,不用涉及具體的數(shù)目,可以簡單地告訴他們,我們家收支剛好平衡,所以沒有多余的錢過奢侈的生活,或者目前我們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難,我們大家需要一起想點辦法解決一下。這樣,孩子便能很自然地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
讓孩子做做“小會計”
為了加強孩子對家庭開支的了解,還可以讓他當“家庭小會計”,由他記錄家庭收支情況,定期“結賬”,向大人匯報收支情況,提出消費項目。向孩子介紹基本的財務概念,例如,收支和借還等等。當孩子明白錢來得不容易,知道家庭經濟現(xiàn)狀后,就會懂得父母的辛苦,學會控制自己,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