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多媒體(Multimedia)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難以表達、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以及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jīng)成為時代和社會的迫切要求。
新課程改革提倡的素質教育對思想政治課提出: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不僅要讓學生做到“知”,更要讓學生學會“行”,只有“知”、“情”、“意”、“行”的目標都達到了,才是有效的教學。而信息技術正是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有效助手。
一、實例引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這使得政治課中的許多理論概念變得抽象難懂。其實,再艱深的理論都來源于現(xiàn)實,再難懂的概念都是對客觀規(guī)律的抽象和總結。面對社會經(jīng)驗不足、理解能力不強的初中生,教師用什么方法才能方便快捷地還原現(xiàn)實,幫助學生理解呢?在這方面,多媒體可以說是最有力的教學媒介。
比如,在講初二政治《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一課時,我并沒有像以往那樣簡單地提出問題、學生自學、當堂檢測、反饋解析,而是用多媒體播放了電影《少年犯》的主題曲,從《少年犯》的故事講起,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憂傷的歌曲、凄慘的事實,深深觸動著學生的心靈。然后,整堂課的理論都圍繞著這一故事展開,或討論,或總結。貌似空話的理論不僅輕而易舉地讓學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了學生的心田。
這樣不僅完成了知識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完成了由“知”到“行”的過渡。
二、跨越時空,突破教學難點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不僅包含許多社會知識,而且涉及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有限,這些知識往往成了教學的難點,而多媒體課件卻可以幫助我們化難為易。例如:在講解生命因自然而存在時,因為它涉及從猿到人的漫長進化過程,如果單用文字資料進行講述,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難以形成較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二維、三維動畫來直觀地表現(xiàn)這種間斷性和不間斷性的統(tǒng)一,讓人一目了然,學生自然會對這個難點有較深刻、直觀的認識。
三、利用素材,激發(fā)學習興趣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激發(fā)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僅使教師的講解在學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課件利用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綜合手段,可以將抽象問題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敘述變得生動有趣,可以將事物發(fā)展過程及其內在聯(lián)系動態(tài)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增強教師講解的可信度。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配上教師簡練語言的講解,定會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比如,在講初中政治第二冊時,多數(shù)知識與法律有關,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讓學生看書上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師自己搜集一些案例給學生讀一下,很難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下,我們不僅可以用幻燈給學生直觀地展示,而且可以通過錄像播放一些實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從網(wǎng)站上下載一些案例。這樣一來,學生始終處于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思維狀態(tài)之中,對所學內容理解深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并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四、靈活運用,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建理想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已經(jīng)成了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話題。雖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但不論哪一種模式,它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高教學效率。政治課內容抽象,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如何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對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種競賽課,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把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轉化成各類題型,用Flash制成課件,給每個題目設上分值,再制作一個動畫形式的記分牌。學生每得一分,本組的積分會上升一格。根據(jù)具體情況,可以隱藏和顯示記分牌。競賽時,小組內成員互相幫助,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果,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因勢利導,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
課堂教學中要想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首先要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建構主義教學論明確地提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jīng)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才有可能是主動的?!彪S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為教學資源,而在資源獲取方面最方便、快捷、豐富的莫過于網(wǎng)絡資源。我在執(zhí)教《人類面臨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一課時,就緊緊扣住網(wǎng)上資源,組織學生分析,并讓學生在網(wǎng)上搜尋與我國環(huán)境污染問題有關的資料,然后討論發(fā)言。學生始終踴躍參與,沉浸在愉悅、熱烈、自主的情境之中。這種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遠遠比不上的。
總之,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對提高政治課課堂教學實效、優(yōu)化教育資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使用中,只要我們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就會越來越顯著。
(河北省石家莊市四十一中)